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并对东北区域3 km业务模式系统与原东北区域9 km业务模式系统的降水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评估。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每日自动运行,对降水、地面温度、形势场和台风预报产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在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实时显示。同时,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可以根据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降水个例,对更新改进后的业务模式与目前运行的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新东北区域模式系统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雨预报的改进效果明显,对冬季降雪和南来系统的预报效果也优于原业务模式,但空报率较高。随着数值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增加了中小尺度地形信息特征,改进了大尺度降水的预报效果;数值模式垂直分辨率的提高,降水模拟易形成更多的虚假"数值风暴点",导致空报更多。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MM5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及2005年的预报情况。系统以T213L31产品为背景场和侧边界,初始场中同化了常规探空报、地面报及一些卫星反演资料,模式的初值中还嵌入人造热带气旋进行模式运算。系统每日自动运行2次;模式输出结果经后处理后,编写到通用绘图软件GrADs中,以图形显示,并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显示。2005年汛期热带气旋预报表明,系统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预报模型前, 对降水量进行一定的处理会对预报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对于降水量为0的样本, 根据对应的相对湿度情况分别赋予0或不同的负值, 并通过神经网络方法, 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213模式、德国气象局业务模式和日本气象厅业务模式相应的降水量预报结果作为预报因子, 利用2003年和2004年夏季资料分别建立了处理后降水量以及未经处理降水量的预报模型。以北京等站为例, 2005年夏季试报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通过相对湿度对降水量进行适当处理后, 预报结果从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及预报偏差来说, 不论是与不进行处理的预报结果还是与模式直接的预报结果相比都有提高, 尤其是减少了空报的情况。该处理方法简单可行, 并且对降水预报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气象行业专项GYHY200906011“华北、东北暴雨发生发展特点及预报技术研究”项目及相关课题研制的“多模式变权集成预报业务系统”和“吉林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客观集成预报业务系统”,对2010年-2012年6—8月、2013年6—7月的区域暴雨过程预报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对暴雨预报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中“多模式变权集成预报业务系统”空报率较低,“吉林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及客观集成预报业务系统”漏报率较低。从暴雨的影响系统来看,两种客观的暴雨预报方法对台风暴雨预报效果最好,副高后部暴雨次之,冷涡暴雨预报误差与前两系统相比稍差些。  相似文献   

5.
十一运会WRF RUC系统应用及典型个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山东省气象局引进了北京奥运气象科技成果"北京快速循环同化系统"(BJ-RUC),建立了山东区域的WRF-RUC系统,开发了十一运会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业务运行方案和流程,并以十一运会开幕式保障服务过程为主,对WRF-RUC不同水平分辨率的站点预报结果、WRF-RUC模式场馆要素精细预报、模式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最后与山东省气象局业务运行的MM5、ARPS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估结果对于预报员更好地使用数值模式产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暴雨预报业务系统总结了1980年以来本地区前汛期暴雨预报会战成果、个人预报经验、工具方法、模式指标。用计算机编程,以T63产品的格点预报数值作为系统的入口资料。人工输入天气型,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挑报、套指标、代方程,客观、定量、半自动地作出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7.
以AREM模式和LAPS系统为核心,建立了3 h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AREM-RUC),并对武汉暴雨研究所业务运行的三套模式系统(AREM-YW、AREM-SY和AREM-RUC)在2009年6—12月的实时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2009年6月1日至12月14日00时起报的0~24 h降水预报T...  相似文献   

8.
杨洪昌  杨志刚 《气象》1998,24(4):30-33
在相关普查的基础上,使用最优分割挑选因子,逐步对预报量进行分类,按照业务预报的需求,形成分类预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试报、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美国从1965年以来在业务上便开始应用降水发生的概率预报。这种预报可靠性的研究常常表现出多报(即预报概率超过观测的相对频率)的趋势。本文介绍一简单模式,根据一非对称损失函数来解释多报现象,并把此模式应用于以前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进行业务预报试验。对2002年12月6日前后一次降水过程进行应用分析,重点对阳泉市站点预报进行对比检验,得出该模式在站点有无降雪、降雪量级及降雪起报、结束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对于进一步开发降水预报精细产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集合海浪预报系统及其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集合天气预报系统的多个成员的风场预报来驱动海浪模式WAVEWATCH Ⅲ, 计算出含多个成员的海浪预报场,并相应开发出各海浪要素的集合预报产品,如集合平均、离散度、集合概率等,建立了一个集合海浪数值预报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了2007年9—10月为期两个月的预报试验,利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范围的浮标观测资料对系统的预报水平的初步检验分析显示,该集合海浪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传统的确定性预报扩展到概率预报领域,且集合平均的预报水平要优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采用集合预报方法可以提供单纯确定性预报所不能够提供的额外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自主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与物理过程的研发和业务应用的状况以及所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GRAPES体系。首次以自主技术实现了从区域3—10 km到全球25—50 km分辨率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系统,并在模式动力框架、四维变分同化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了大气化学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和海浪预报等系统。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是长期坚持既定科学技术方向以及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自主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的深入发展, 雷达气象产品系统开发和资料应用越来越迫切。文章介绍了开放软件系统模型, 分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和我国气象业务网发展状况, 提出和研究了可供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的开放系统的分布式业务模式, 研究和设计了雷达气象产品开放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文中的分布式开放型雷达产品系统的结构和模型, 对其他类业务和科研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缪强 《气象》1997,23(12):21-23
对表片冷空气强度的气象要素极值自动扫描采集,结合寒潮预报区内指标站相应的气象要素值施行梯度运算,得到了指向寒潮预报区的相应气象要素梯度值,从而实现了冷空气强度及其变化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全球最优插值客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屠伟铭  张跃堂 《气象学报》1995,53(2):148-156
主要叙述国家气象中心实时运行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中的客观分析方案,该方案采用最优插值统计方法,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各种类型有不同误差的观测资料和模式的6h预报值,给出数值形式的全球分析值。在两年的业务运行中,为T42中期数值预报谱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冷涡强降水一直是东北地区气象预报的难点和重点。从提高东北冷涡降水数值预报质量着手,选择模式中可能对东北冷涡强对流有影响的不同辐射方案、边界层方案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等多种物理过程,对东北冷涡降水预报的性能进行批量试验;利用天气学检验方法,选择预报结果较好的RRTM长波辐射方案、Gayno Seaman边界层方案、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和混合相湿过程显式方案等物理方案,组合建立了东北冷涡数值预报系统。经检验表明:系统对东北冷涡降水预报的水平较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有所提高。同时利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预报的强度、落区和移速等方面着手,评估东北冷涡数值预报产品对冷涡降水预报的性能和系统误差,得出降水强度易偏强、落区易偏西偏南和范围易偏小等定性结论,可直接应用于预报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in current wave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 is the lack of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kground errors. In this work, models for the observational error variance, background error variance and background error correlation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se are tested in a global wave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and the resulting wave forecasts are verified against independent observations from buoys. Forecasts of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how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ver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s current operational wave forecasting system. However, forecasts of peak period are not similarly improved. The regional impacts of the new assimilation scheme are found to vary on a seasonal basis. Overall,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lusion of a latitudinally dependent background error, and improved specifica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observational error variances can reduce the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24-hour forecast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by almost 10%.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上海市气象局计算机资源配置情况,以NCAR-PSU/MM4为模式框架,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依托,建立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新系统,更新原五层模式套网格业务系统。根据有无进入区域的热带气旋而分别执行热带气旋模式或有限域模式。近一年的运行表明,计算稳定,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增加了预报产品,可提供华东地区25个主要城市每6小时一次的地面要素预报,供区域内省台调用。  相似文献   

19.
Recent work has demonstrated that surface marine winds from the Bureau of Meteorology's operation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systems are typically underestimated by 5 to 10%. This is likely to cause significant bias in modelled wave fields that are forced by these winds. A simple statistical adjustment of the wind components is shown to reduce the observed bias 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considerably.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the NWP model and assimilating scatterometer data into the model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ing forecast wind and waves to observations. It is found that, in general, the inclusion of scatterometer observations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surface wind forecasts. However, most of the improvement is shown to arise from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vertical levels in the atmospheric model, rather than directly from the use of the observations. When the wave model is forced with surface winds from the NWP model that includes scatterometer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scatterometer assimilation does not reduce the systematic bias in surface wave forecasts, but that the random errors are reduced.  相似文献   

20.
辐射参数化的变化对模式中期和月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T106中期数值预报模式和T63气候模式中进行了两种辐射过程参数化的对比试验。目前在这两个模式中用作对照积分的辐射方案(OPE)是ECMWF的早期业务方案,而新的辐射方案(NEW)是ECMWF 1989年5月2日成为业务的版本。试验结果表明,OPE高估了短波水的吸收,导致太大的短波大气吸收和地表太小的向下短波辐射;OPE还低估了长波辐射冷却和大气顶的向外长波辐射(OLR);NEW增加了地表有效辐射能量和对流层总的冷却,产生了较大的湍流热通量,对流活动加强,降水量明显增加;NEW还使平流层温度偏暖得到矫正。业务平行试验的统计检验表明,NEW对4~7天中期预报有较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