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崇明岛东部潮滩沉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志明 《海洋与湖沼》1985,16(3):231-239
崇明岛东部滩地受潮汐作用明显,波浪作用弱。滩地的淤涨速度快。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自潮上带到潮下带,粒度增大,分选变好。潮上带泥裂多,具有水平层理。潮间带,潮下带以小水流波痕为主,小波痕交错层理发育。潮间上部具有浪成波痕、干扰波痕、流痕,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主要出现在该部位。波痕等表面构造随大、小潮变化。潮沟局限于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边滩发育,有两种形态不同于河流沉积的点坝,沉积物大都呈双众数分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 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3.
潮滩动态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图像识别技术和潮汐数值模拟方法,反演沿岸潮滩高程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潮汐预报技术实现了无法获取实测地形和潮汐水位的滩涂地点的潮滩水深变化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的时空话系指出:在时间上,黄河三角洲潮滩系由不同时期河口滩发育而成,各段潮滩发育时间因素的差异在比较形态学上有清晰反映,在空间上,并存着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上的四种类型(阶段)。由此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前沿所特有的湖滩形态时空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的絮团粒径、悬沙浓度及水动力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南部潮滩泥沙絮凝特征。研究发现,黄河口潮滩絮团粒径在25.42~264.44μm之间,平均为95.20μm。水体紊动对黄河口潮滩絮凝的影响存在差异,紊动对絮凝促进作用的上限约为Gl=3.76 s-1。紊动强度低于Gl时,紊动促进泥沙絮凝,絮团粒径随紊动加强而增大;反之水体紊动对絮凝主要起抑制作用,絮团粒径随紊动强度增大而减小。悬沙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泥沙絮凝起抑制作用,同等紊动条件下高悬沙浓度对应的絮团粒径更小。黄河口潮滩絮团有效密度与粒径呈现负相关关系,沉速主要受粒径影响。本研究补充了对弱潮河口潮滩泥沙絮凝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潮滩沉积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水位的变化给予海岸发育的影响非常大,Davis(1964)按潮差进行海岸分类。当潮差大于4米、在2—4米之间或小于2米,这些海岸分别被称为强潮、中潮、或弱潮海岸。潮汐不仅用水流直接作用于潮滩沉积物及其形态,而且通过潮位涨落使潮滩周期性交替受到大气或波浪的作用。此外,潮汐又是对潮滩生物分异现象最有影响的环境因素。长周期的海平面相对升降对于盐沼和潮滩的塑造也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仅介绍近期淤泥质潮滩沉积动力学研究的某些成果。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潮滩沉积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逢自安 《海洋科学》1985,9(3):15-19
杭州湾为典型的强潮河口湾,拥有滩涂100余万宙。本文就1981—1982年采集的150余个潮滩沉积物样品,用TAⅡ型库尔特计数器作沉积物的多项分析;通过分析,对杭州湾潮滩沉积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动力环境间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0,9(3):239-243
本文研究了湄洲湾潮滩的类型与分布、表层与浅层沉积、物质来源与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9.
海草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岸的库纳湾(Corner Inlet)潮滩环境中的海草带及沙滩的潮流流速、悬移质含量、沉积物组成的野外实际测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海草对于潮滩的沉积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潮滩中的海草足以使其底层的潮流流速减弱40%—60%、悬移质含量减少20%—35%。由于海草具有减缓潮流流速和阻碍底层细粒物质重新悬移的作用,潮滩中海草带的沉积物与其相邻的沙滩的沉积物相比较,前者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和细粒物质(淤泥和粉砂)。库纳湾的潮滩环境中,海草带往往出现于潮间带的上部和下部,因而,其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也随之表现出粗(沙滩沉积物)细(海草带沉积物)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重复更替。这种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潮滩沉积物的分布模式不相吻合。显然,这是与海草的存在及其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11.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北岸高能潮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纵向泥沙输移中的能量变化,潮滩可分为侵蚀、堆积和稳定三种类型,杭州湾由于北岸潮滩冲淤变化较小,属于基本稳定岸滩。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潮滩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7年在江苏沿海绣针河口至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潮滩得到的60个剖面高程测量资料以及历史地形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剖面特征,确定江苏沿海潮滩剖面的形态特征、冲淤类型及冲淤趋势等。研究发现:首先,沿海潮滩剖面形态主要有斜坡形、斜坡形+上凸形组合、下凹形、上凸形四种,不同的剖面形态指示不同的沿海潮滩冲淤状态;其次,初步确定江苏沿海有5个蚀淤分界点,分别位于连云港西墅、灌河口、扁担港口、东灶港、塘芦港;第三,沿海潮间带以上区域,侵蚀岸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假淤积"现象,淤积岸段依旧以一定的速率保持向海淤涨;潮下带以下区域,除四卯酉河口-小洋口属典型淤长型岸段外,其余大部分岸段的水下岸坡均遭受一定程度的侵蚀。  相似文献   

14.
张鹰  张东  胡平香 《海洋学报》2008,30(5):29-34
出露潮滩上土壤含水量的遥感测量是潮间带地形地貌测量方法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对潮滩生态环境深层次认知的一条途径。借鉴陆地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的经验,通过分析实测潮滩土壤含水量与其光谱值的关系,建立出露潮滩上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影像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反演尝试。研究结果为:(1)潮滩土壤含水量与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波段的相关系数以ETM+4的相关性最大;(2)从多元线性模型、单波段模型、比值模型、仿植被指数模型的应用比较看,对于潮滩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模型选用单波段模型的误差最小。结果表明,通过遥感测量和监测模型的反演,可以迅速得到海岸潮间带露滩上土壤含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江苏Jing港潮滩地处北温带,是典型的淤涨型淤泥质潮滩。通过对2001年冬季Jing港潮滩的野外观测和样品的室内处理,在分析江苏淤泥质潮滩海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带潮滩上海冰的分带性;阐析海冰作用下潮滩微地貌类型——擦痕、冲刷坑和泥斑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浮冰带的稳定性、潮沟和盐沼植被对浮冰形成的影响,海冰对潮间上带淤积过程的作用和浮冰作用形成的侵蚀型微地貌在地层中保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舟山群岛峡道潮滩动力沉积特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潮滩研究是现代河口海岸学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的重要方面,自德国学者Hantzschel[1].  相似文献   

17.
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原状沉积物冲刷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海岸防护工程决策中,沉积物的抗冲能力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04年4月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高潮滩取得的一个30 m沉积物柱状样为例,在测定沉积物的结构、颗粒组成、密度、含水率等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沉积物的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含水率、中值粒径成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类型沉积物的临界起动切应力与密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近表层沉积物抗冲性最差,9.1~13.5 m深度存在抗冲性较强的沉积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等决定了冲刷率与剪应力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中部潮滩沉积的季节性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中部潮滩1年中12个月的沉积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孢粉特征,可以利用孢粉指标来指示与判别潮滩沉积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红树林捕沙促淤功能是红树林防浪护岸效益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用标志桩法与^210Pb同位素定年法测定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海南东寨港林市村岸段标志桩试验显示:红海榄Rhizophora sytlosa密林区普遍淤积,平均速率4.1mm·a^-1;白滩与疏林区侵蚀,平均速率8.2mm·a^-1。沉积速率随滩地高程增加或潮水浸淹频率的减小而减小。冬春淤积为主而夏季冲刷为主。区域性淤积速率受区域泥沙来源与海  相似文献   

20.
利用GPS-RTK技术,结合上海和苏北潮滩高程观测实践。提出利用现场实测潮位,结合岸上水准点建立RTK水准控制网,对潮滩的高程进行有效观测的新方法,并对观测结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1)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在8km范围内,其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2)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缺少水准点的潮滩地区;3)RTK技术与传统滩面高程观测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为潮滩冲淤变化研究和海岸工程监测提供了一个全新手段,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