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盛文坤  王宁练 《冰川冻土》1996,18(3):235-243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性软水。  相似文献   

2.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度日模型通过正积温将冰雪消融和气温有效的联系到一起,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是度日因子,即为正积温对应时段内的消融量.根据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2008年的实测资料,计算得到夏季消融期内冰川上的度日因子,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雪度日因子平均值为8.5mm.℃-1.d-1,大冬克玛底冰川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330~5520m分别为4.5~9.6mm.℃-1.d-1和8.7~11.6mm.℃-1.d-1;小冬克玛底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460~5710m分别为4.4~14.6mm.℃-1.d-1和9.9~16.1mm.℃-1.d-1.度日因子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可能是随海拔增加,温度降低而太阳辐射增强所致.局地气候,地形等其它因素也使得度日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3年6-9月对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的逐日定时样品采集,并结合流域水文与气象资料,对径流的总溶解固体(TDS)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消融期的平均气温为3.7℃,消融期降水量为546 mm,7月和8月两个月径流量占消融期总径流量的63%。消融期逐日的TDS变化范围为31~140 mg·L-1,平均值为60 mg·L-1,TDS随径流变化显著,表现为消融强烈时(7-8月) TDS浓度较低,消融初期(6月)和末期(9月)时TDS浓度较高;径流中TDS与悬移质浓度(SSC)变化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即消融强烈时悬移质浓度较高,而消融初期与末期悬移质浓度较低,消融期平均悬移质浓度为122.8 mg·L-1,流量-SSC时序关系表现为以顺时针滞后事件为主。2013年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消融期的化学侵蚀总量和物理侵蚀总量分别为2.214×103 t和6.722×103 t,化学侵蚀与物理侵蚀率的比值为0.33。  相似文献   

5.
乔治华 《地下水》2019,(3):160-161
新疆博尔拉河流域地处准格尔盆地西南缘,通过对博尔塔拉河流域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系分布等概况进行论述,进而对降水、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要素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博河流域气候干旱,雨量较少,蒸发较大,地表水资源有限,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干流区径流年际变化不大,整个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研究结果为当地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本文以连续的、至少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处的辐射平衡及能量平衡特征。冰川表面独特的下垫面性质,使其净辐射值全年有5个月左右为负;潜热交换量基本与净辐射成反向的季节变化;感热交换全年均为正值而成为该冰川表面主要源之一;传导热交换量对能量平衡的贡献很小。该冰川表面的能量交换水平季节变化明显,冰川表面气温季节变化与净辐射关系密切,冰川表面气温对总辐射能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  相似文献   

7.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侯书贵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6,18(3):227-234
利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坑和表层积雪样品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本区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冰芯记录的干扰。研究发现淋溶作用能够对数周至数月时间尺度的雪层记录产生“平滑”作用,但不会影响冰芯记录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采用HBV水文模型,对长江源区有冰川覆盖的冬克玛底河流域日径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使用冬克玛底河流域周边4个有长期观测资料的气象站日气温、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法插值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气温数据,应用降水梯度与反距离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降水数据.采用数据质量较好的2004/2005年度和2006/2007年度两个物质平衡年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应用2005/2006年度和2007/2008年度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检验.在确定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流域年月径流深的前提下,采用率定好的模型参数和恢复的气象资料,恢复了1955—2004年冬克玛底河流域的年径流深;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结果表明:1955—2008年冰川物质平衡呈亏损趋势,平均-136.0mm.a-1;年径流深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增加5.61mm.a-1.径流深的增加量中约34%是因为降水增加所致,66%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冰川消融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部河川径流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针娘  胡鸣高 《冰川冻土》1990,12(3):219-226
  相似文献   

10.
杨新元  韩添丁 《冰川冻土》1994,16(2):147-155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径流采用实测的1号冰川物质平衡、降水等为基本资料进行估算:冰川强烈消融期在7月中旬-8月旬,冰川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442mm。相当于冰川每年减薄135mm。用“替代冰川”估算出山口以上冰川总径流量为1.87×10^7m^3,占英雄总径流的8%。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中日联合青藏高原冰川考察在唐古拉山口开始进行冰川、水文气候学观测,距今已经整整20 a.时过境迁,合作双方的研究所均已重组、更名,然而1989-1993年间考察研究所起到的开创性作用、当时取得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当时建立的一些观测站点,借助一些大型课题,如GAME/Tibe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支持一直持续工作至今.最近,完善了位于冬克玛底冰川末端的冰川监测系统,将对该地区的冰冻圈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周尚哲  唐述林 《冰川冻土》2007,29(1):149-155
在野外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对唐古拉山垭口地区末次冰期的冰碛漂砾(或有冰川擦痕的露头)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龄的测定,得到(16.1±1.7)ka BP、(31.9±3.4)ka BP、(41.4±4.3)kaBP和(66.8±4.3)ka BP 4个测年数据.结合前人对本地区研究和测年的资料,确定该区更新世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冰川作用: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末次冰期早冰阶、间冰阶和晚冰阶,依次与MIS6、MIS4、MIS3和MIS2阶段对应;全新世经历了2次小的冰进:新冰期和小冰期,它们的时代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新冰期和小冰期的时代基本一致.末次盛冰期的冰川范围十分有限,并且MIS3阶段的冰进规模远远超过了末次盛冰期.早期考察中所命名的唐古拉冰期和巴斯错冰期的时代是中更新世晚期(MIS6)和末次冰期早冰阶(MIS4),扎加藏布冰期的冰碛可能是末次冰期的冰碛叠加在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碛物之上,而又经过后期作用改造而形成的一套冰碛.在该区老的冰碛物上没有测定出MIS6阶段之前的年代数据,可能是由后期的破坏或采集的样品不够充分所致,因此对本区最早冰川作用的时代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淑琴 《水文》2002,22(4):57-58
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对红河干流出境断面以上流域的气象、径流、洪水、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谢源源  朱健 《水文》2011,31(6):92-96
介绍了开都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并且从该流域的水系分布重点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分布和径流特性。在水利工程、蒸发、洪水等多个水利水文的相关方面系统分析了开都河的水文特性。同时在分析水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相关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梅学 Ueno  K 《冰川冻土》1999,21(3):233-236
利用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1998年5 ̄9月)D105站的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的特征。表明从6月7日到9月18日,这104d中有81d产生降水,总结水量为279.2mm,每天平均降水量达3.45mm。可以认为6月7日左右为唐古拉山北坡D105站处夏季风爆发日。8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21.6mm,占观测期间总降水量的43.6%。在夏季风期间,季风降水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16.
巴江岩溶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地区因其多相且不规则的复杂流态使得其水循环模拟及预测较为困难。以石林巴江流域为研究区,将流域内水文气象站点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利用MIKE-SHE模型来模拟巴江流域水文过程,该模型对于蒸散发及不饱和带的模拟较为详细。并使用黄家庄水文站2000~2005年的实测日径流量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验证期总水量基本保持平衡,nash-sutcliffe系数为0.84,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短时间内的水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降雨量为关键变量,且其空间分布的差异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挠力河流域湿地水文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挠力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和流域湿地变化特征。分析了1955-2000年挠力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流域陆面蒸发呈增大趋势,而径流呈递减趋势。通过计算和分析菜咀子、宝清、保安和红旗岭4个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值,得出了挠力河流域现存湿地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极为明显,但调节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基于径流变化的特点,估算了现存湿地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研究结论对流域湿地保护及水资源科学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