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汾灌高速公路沿线第四系和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软土的防治措施,并指出球状风化体对工程地质勘察及桥基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川西山区某公路拱桥变形破裂成因及处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山区某公路桥为一长16m的双曲偏心单孔坡条石拱桥,横跨于一小型冲沟上。东侧桥基为强—中风化钙质泥岩,西侧桥基置于一多期泥石流堆积体斜坡上(未做特殊处理)。1996年建成通车后,1997年桥身开始出现裂缝,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一座危桥,且变形破裂迹象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缓解这一趋势并彻底查清变形破裂成因,以便为危桥的全面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先后进行了桥体及周边边坡变形破裂迹象的调查、桥体三维位移长期监测、桥基灌桨加固及效果检测、周围地质环境勘察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工作。文章在大量勘察、试验以及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工程地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引入结构力学理论及断裂动力学理论,对该公路拱桥的变形破裂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双曲偏心拱的桥身结构不能与周边复杂的地质环境相适应是桥体变形破裂的根本原因。西侧斜坡体侧向主动土压力和两桥台间的不均匀沉降是拱桥变形破裂的起因和触发因素。而桥面间歇性动荷载作用则是促使桥体已有裂纹进一步扩展的主要原因。针对桥体的病害原因,为危桥整治提出了将原拱桥桥身结构改为对桥基变形适应性强的桥梁结构,将西侧较软弱的桥基进行灌桨加固。将两桥台用地粱连接增加桥体整体刚度并在西桥台设置与竖向支撑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盘江大桥岩体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峡谷地区公路大桥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桥塔边坡稳定性问题,桥基、持力层的选择问题等,以贵州省关岭-兴义公路北盘江特大桥为例,根据岩体力学非线性变形理论,结合岩体结构面模拟及Hock-Brown强度曲线,确定了桥位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对该桥梁勘察中的高边坡稳定性、岩溶地质、桥位持力层的选择以及桥基承载力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富春江公路桥工程地质勘察及桥基处理富春江公路大桥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于1991年9月建成通行,为该县在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①。主桥分别由3孔跨径各80m和2孔跨径各52m的单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接梁以及11孔跨径各25m的预应力混凝土T...  相似文献   

5.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不同详细程度地分析研究了由世界银行特别技术信贷,中外多家著名的施工单位参加正在兴建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特大型工程在治黄的作用,工程地质概况,区域稳定性,坝基稳定性,地下工程稳定性和边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最后还指出了红色碎屑岩怪中修建水利水电工程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几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在隐伏岩溶区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简要介绍探地雷达工作原理、方法及雷达图象资料处理、解释等基础上,以广东增城高滩圆盘岭桥基选址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为例,剖析了隐伏岩溶的雷达时间剖面中岩溶的反射波形组特征。在场地钻勘验证的基础上,为隐伏岩溶区地基的处理与施工提供了工程地质依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我队在镇江以东的平原地区进行基岩地质调查,使用物探和钻探工程在埤城之东北约6公里的解放桥发现一个隐伏的辉长岩体,现称解放桥岩体。经南京地矿所测定,其K—Ar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42.6百万年,属燕山早期的产物。一、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简介解放桥岩体周围广泛分布着厚达90余米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基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四系工程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北方资源性缺水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已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南水北调3条调水线路之一--中线工程的组成、地形地貌以及第四系情况,重点分析了第四纪地层中的膨胀土渠坡稳定、黄土类土湿陷、软黏土渠坡稳定、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砂砾石强透水和开挖弃土利用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工程处理措施.中线工程不存在能够否定工程成立的工程地质问题,所有工程地质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工程处理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与展望——纪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黎青宁(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北京10008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回顾40年,她的兴衰和发展是与我国的建设命脉紧密相连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曾两度停刊,尤其是19...  相似文献   

11.
林济南 《广东地质》1997,12(4):51-56
中山港大桥桥位地层由第四系覆盖层和基岩组成。前者自上而下分:耕植层,淤泥,淤泥持粘土,粗砂,砾石和卵石等。其中淤泥 和淤泥质粘土层较厚;后者为花岗片麻岩类和红色岩类。根据桥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别对桥基的区域稳定性与地震、岩土主要力学指标,基础类型及持力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软土性质及其地基加固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介绍了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变形与强度、触变性,基坑开挖及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桥基岸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基岸坡的稳定性分析是跨谷桥梁设计计算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过去常把桥基岸坡简化成平面问题来分析,事实上桥基岸坡空间效应显著,简化成平面问题过于牵强。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结合有关传统理论和经验公式,对桥基加载前后的整体稳定性系数、桥基的合理位置、单桩的极限受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据此指出应加固的部位和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同时也跳出了以单一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价桥基岸坡是否稳定的圈子,通过合理考虑桥梁基础位置与基础受力等因素,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桥基岸坡稳定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坡体形式、地质条件、桩型、桩间距、桩长、荷载大小和施工阶段进行应力、变形和整体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可以指导加固部位和加固措施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多波勘探技术在地下隐蔽物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多波勘探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各个领域,它以其快速有效及低廉的工作成本,受到广大工程地质人员的欢迎。在中关村地下粮库和人防工程探测中,采用了高密度地震影像法和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地下隐蔽物的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杭州新机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杭州新机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了场地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试验结果,推荐结构填石强夯为主要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福兴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377-3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技术进步而努力奋斗李烈荣①(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北京100812)首先,对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自1957年创刊至今,已走过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杂志始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国际工程地质会议是工程地质界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自1970年成立以来已拥有45个国际会员团体,会员已达4600余入,其会议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国际工程地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由国际工程地质联合委员会(IAEG)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开过六次大会:第一届:197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1974年,巴西圣  相似文献   

20.
TBM掘进技术发展及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和工程实例的研究,论述了TBM(隧道掘进机)近半个世纪发展及其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对大量国内外工程实例分析后发现优先采用TBM掘进技术已成为未来隧道建设总的发展趋势。从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角度对岩石TBM掘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软岩大变形、突水、岩爆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导致卡机或管片变形、破损等工程事故进行了剖析,并对采用的工程处理措施作了总结对比。随着今后TBM掘进技术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对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客观全面认识和施工方案的及时调整成为影响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