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年來,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了许多从各机关的野外隊寄來鑑定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發现是華南始新統地層中所産的化石。  相似文献   

2.
中國志留紀地層,最初德人李希霍芬在秦嶺山之南麓,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與甘肃南部,曾經一度研究。李氏復在南京附近之崙山奧陶紀石灰岩之上,發現筆石頁岩層。嗣後美人威理士調查揚子峽地質,統名巫山石灰岩以下徐家壩過渡層以上之頁岩砂岩系,曰新灘頁岩,彼等在新灘頁岩内並未採得化石,僅依其層  相似文献   

3.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4.
南京雨花台组的孢粉组合及其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南京附近(包括六合、江宁和江浦)的一套胶结较松散,以棕红、黄、灰色砂砾岩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刘季辰、赵汝钧(1924)以雨花台砂砾层为典型剖面,建立雨花台组,时代为始新世。近年来,找到不少化石,从一些动植物化石看,证明了这套砂砾层为同相异期的产物。如江宁方山的洞玄观组,发现安琪马,时代属中新世;浦镇猪头山的砂砾岩,夏树  相似文献   

5.
自民國十三年孫雲鑄教授發表「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之後,國人從事於古生物學的逐漸增多,研究結果多在「中國古生物誌」中發表。該叢書已出版的著作已達九十餘巨冊,洋文八千  相似文献   

6.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6,1(3):323-330
早年考查中國地質的人士,對于新生代地質,多不甚注意,尤其是新生代後期的地層大半以含義很廣的黄土及冲積層,去包括一切上新統及以後的堆積。到民國八年左右,因在各地採集化石和研究地層的結果,把上新統下部,蓬(蒂口)系三趾馬紅土的層  相似文献   

7.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化石生物體埋藏在地層裹和它周圍的土石接觸後,便發生替換作用,年代久了,有機質逐漸腐散,無机質逐漸增加,直到最後生物體的結構就形成了化石。所謂“石化”也可說是一種替換和填充間隙的作用。“化石”這個名子是由拉丁文“fossilis”譯來的,即“由地下發現者”的意思。其含意很廣,凡是由地層中掘出來的東西可以供作研究资料者,如地層中所發現的古代人遺留下來的灰燼,石器和骨器等等都可視为化石。將fossilis這個字譯作“化石”,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9.
1957年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工作时,曾在第三紀的下部漸新統Pg3和中新紀N1的底部發现一种很特殊的灰岩。經野外观察,这种岩層具有显著的特征,層位上有对比的意义,可选作第三紀下部地層对比的标准層,在室內也初步进行了薄片观查。  相似文献   

10.
含魚化石地層在我国各处发现的很多,分佈區域也相當广泛,所以地質工作人員足跡所到之處,常可能發見魚化石;如何把這些宝贵的材料採集回來,使牠發揮應有的價值,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這裡僅提  相似文献   

11.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7,2(3):267-272
(一)過去研究中國北方各地新生代後期各地層中,常有易見的一種化石,就是鸵鳥蛋。他的骨格雖也有發見,但至今所知尚少。獨其蛋皮,差不多每次旅行,都可以採得若干,但完全的究爲少數。安特生在他的中國北部之新生界一書中,有一篇文章,專門討論鴕鳥  相似文献   

12.
王鈺 《地质论评》1938,3(2):131-142
引言民國二十五年冬,計榮森,許德佑和著者三人奉地質調查所所長命令,到湖北宜昌三峽束段作野外調查。調查的目的是在测製各地層的詳細剖面,並大量逐層採集化石。出發以前我們將關於此帶地質的一切參考書曾分別閱讀和討論,結果我們  相似文献   

13.
馮景蘭 《地质论评》1939,4(Z1):173-184
月前接到中國地質學會食誌第十八卷第三四期,讀了楊锺健、卞美年、李悅言三君的「湖南之紅色岩層」,及陳國達君的「中國東南部紅色岩層之劃分」(259—324頁)二文,想起我民國十六年冬,在粤北丹霞、南雄、民國二十三年冬,在湖南潭市、湘潭、衡陽、宜章,舆民國二十七年春在廣東坪石,雲南祿豐、楚雄,及民國二十八年春在雲南路南旅行時,所得的一點印像和所發生的意見,茲特寫出,以供討論。  相似文献   

14.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0,24(1):59-62
1956年夏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师生在南京方山野外实习 ,学生汤德桂见到一块有砂粒包裹着的动物牙床有 3枚牙齿 (照片 1) ,正要丢弃时 ,我即拿来看看 ,原来是一段硅化的化石。当时就意识到可能是重要的化石。因为方山砂砾层还未发现过化石 ,经我讲解化石对地层时代确定的意义后 ,大家异常高兴 ,即请汤德桂在冲沟顶手棒化石拍照片 (见照片 2 ) ,作为纪念。消息传开 ,南京大学等有关单位 ,多次去方山再找 ,后来又发掘 ,除获一些仓鼠类碎片外 ,毫无收获。当时任美锷院士正要赴京开会 ,请他带给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鉴定 ,经周明镇、胡长康先生…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來的數年中,地層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發現時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對於南京附近的地質研究頗詳,曾在雷鼓山剖面烏桐系發現魚化石,經劉憲亭同志鑑定,認为胴甲魚類(Antiarcha)的一種(屬名及種名俱未能鑑定),地層時代應屬於泥盆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區發現中國目前最大的一個磷礦,並且是世界上現有最大磷礦中的一個。這個初步結論是中國地質工作者經過一年來的勘探和苏联專家共同作出的。勘探证实:这個磷礦的礦層很厚,礦体伸延範圍很廣,礦石的質量也  相似文献   

17.
硅化木一塊發现於河北涿鹿縣夏家溝木之結構保存甚佳其最要之特徵為假導管上紋孔大而扁髓線細胞極挾有卵形紋孔斷松柏栢科之異主屬(Xenoxylon)名定为河北異木(Xenoxylon hopeiense)是屬化木在歐洲各處發现甚多而皆在上侏羅記夏家溝載此化石之地層或亦屬於是紀也  相似文献   

18.
一中國中生代海陸分佈之情形 統覽中國地質史,古生代之海相地層,遍佈中國,迨至古生代之末葉,石炭紀及二叠紀,海相與陸相地層,二者兼而有之,約而計之,海陸參半。迄至中生代,陸地特別增加,海水逐渐撤退,此後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二者較而論之,不啻倍蓰焉。  相似文献   

19.
五五年八月三日午后約三时十分,在本溪市臨近后湖(即本溪湖)北面的一座小山,突然發生了巨大的响声,附近一公里以內的人都曾听到。我們听到这个响声之后,立即向發出响声的那座山望过去,見到山坡附近有无数的石塊,向下滾动,并且山坡頂部的岩層發生了很寬的裂縫,以大約每秒钟1~1.5公尺的速度裂开,裂縫逐漸擴大,五、六秒鐘以后才漸漸停歇下來。 筆者現在把該山的地質情况及發生地滑现象与發生裂縫的原因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3):299-304
中國海相下三叠紀化石之最初發現者,為法籍鑛工師勒克萊(M.A.Ieclere)彼於一九○二年在貴州貴陽附近之砂子硝地方,曾於直接掩覆上二叠紀地層上之灰色硬石灰岩中獲得頭足類及微小之腹足類。頭足類經杜維勒(H.Donville)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