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永强  汤连生  李兆源 《岩土力学》2015,36(5):1288-1294
静压桩侧阻力的实质是桩-土之间的摩擦,但其机制研究并未使用目前成熟的摩擦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摩擦学中黏着摩擦机制和变形摩擦机制,进而利用其分析解释静压桩桩-土界面的滑动摩擦机制,并得到较好的效果,为桩侧摩阻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桩-土之间的干摩擦是外摩擦;沉桩过程中桩-土之间的滑动摩擦是泥浆润滑下的湿摩擦,从而使桩侧阻力远小于载荷试验时的桩侧阻力;沉桩停顿使压桩力急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泥浆润滑膜的消失使桩-土之间的摩擦从湿摩擦变为干摩擦;载荷试验在桩破坏前桩-土之间的摩擦是干摩擦;桩端附近桩侧阻力强化的主要原因是:桩端土的强度提高引起桩端附近切向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桩-土之间摩擦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2.
3.
根据桩-土共同作用的原则及荷载传递的规律,推导出分层土中静压桩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广东地区的静压桩试桩资料,对公式进行了修正。利用此公式,只需知道土的干容重γ、内聚力Cp、摩擦角ψ、压缩模量Es及土的轴向变形系数数Kv,即可求得桩的承载力和荷载-沉隆量曲线。与实测荷载-沉降曲线对比,该公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静压桩贯入地基的球孔扩张-滑动摩擦计算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张明义  邓安福 《岩土力学》2003,24(5):701-704
针对静力压桩的特点,将沉桩过程中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开计算,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即球孔扩张-滑动摩擦模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桩端土按球形孔扩张计算;对桩侧土按滑动摩擦计算。算例证明,该计算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肖军华  韩爱民 《江苏地质》2003,27(4):233-236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机理,介绍了几种研究承载力时效性的经验回归公式,结合工程说明应充分认识承载力时效性的科学性和利用这种规律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桩土相互作用及单桩承载力确定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结合东营地区具体土层结构、性质特点.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得出三维有限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侧摩阻力最大值发挥不同步这一特点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及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单桩圾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8.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复合水泥基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ile,简称UHPC)桩基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能较好地满足整体桥纵桥向变形。开展了砂土中高性能混凝土桩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得到了桩基的破坏特点、抗开裂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分析了其桩身变形、桩侧土抗力以及桩身应变等分布规律,并与钢筋混凝土(RC)桩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几种常用规范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ECC、UHPC材料能有效减轻桩基的破坏程度、提高桩基的抗开裂能力以及水平承载力;相比RC桩基,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破坏位置更深,桩基的有效桩长更大,抗震性能更好;其中,ECC桩基的抗开裂能力最强,开裂荷载可达5.8 kN,开裂位移可达15 mm。试验结果还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桩基的变形沿埋深方向不断的减小,埋深1.5 m以下位置基本为0;桩侧土抗力先增大后减小,桩底土抗力和变形量为0;桩身应变分布较为对称,且呈“橄榄”形,在埋深4D~6D(D为桩径)区间内桩身应变较大。分析计算表明,当桩顶位移在10 mm以内时,“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能较好地计算高性能混凝土桩的桩身变形;当位移超过10 mm后,“m”法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m”法与API新规范法均不能较好地计算桩身弯矩,适用性不高;桩侧土抗力建议采用API新规范法。  相似文献   

9.
静力触探估算砂层中预制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双桥探头静力触探对若干个工程地基土的测试,按照JGJ94-94规范公式对单桩极际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也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适合福州地区砂性土层中打入式(静压式)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单桩侧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单桩进行一系列在侧向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桩-土体系内的应力、位移分布情况和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提高单桩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承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静力压桩数值模拟的位移贯入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在通用软件ANSYS平台上对静力压桩进行数值分析。提出了位移贯入法,巧妙地利用边界位移条件使桩体贯入,可以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大变形和桩-土滑动摩擦等复杂问题,更符合静力压桩实际情况,具有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桩基负摩阻力时间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挺  龚维明  戴国亮  郑金海  徐国平 《岩土力学》2013,34(10):2841-2846
由于黏土固结缓慢,桩基负摩阻力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显不足。设计实施了能实现桩顶加载及较大超载值的单桩及双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桩周土采用砂土和软黏土夹层,测定了模型桩身应力、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沉降、负摩阻力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土表超载作用下土体沉降带动桩沉降,桩与土体的沉降均表现出早期快、后期慢的趋势。试验加载初期,黏土夹层处的负摩阻力略小于砂层,但随土体固结而增长,其基本变化规律与沉降相同。因桩端砂土层沉降稳定迅速,中性点随桩身沉降增长略呈上移趋势。此外,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间距较小的双桩,由于下拉力较小,其沉降较小。试验条件下,3D桩间距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在0.71~0.77之间,6D桩间距时不存在负摩阻力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王旭东 《岩土力学》2005,26(11):1845-1848
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饱和软土中静压桩单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的固结,考虑桩土接触面的破坏形式,获得了估算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分析表明,在饱和软土中静压预制桩单桩在50 d时的极限承载力可达到最终极限承载力的70 %左右。最后,通过2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郭楠  陈正汉  黄雪峰  杨校辉 《岩土力学》2015,36(Z2):603-609
西北地区深大基础工程日益增多,兼顾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空白,借助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引入大直径布袋桩技术,有效解决了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选择6根试桩进行了现场单桩抗拔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为9 060 kN;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拟合出3种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函数模型的曲线,同时运用PLAXIS软件对不同等级荷载桩-土位移进行模拟,并与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双曲线和幂函数模型较适合此类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本地区类似地基预测大直径缓变形抗拔桩极限荷载所需的极限位移标准应由0.030D减小为0.025D;仅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抗拔桩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不够完善,至少还要考虑埋深不同对具有相似物理力学特征土层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夏建中  罗战友  张矢舟 《岩土力学》2006,27(Z1):793-796
讨论了预制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桩基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利用得到的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对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且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铁路特大桥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身轴力测试,探讨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及荷载传递中的工程性状,为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隔时复压等试验表明,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随时间呈双曲线增大.静压桩时效性机理主要是触变恢复效应和固结效应.引入时间参数分析在粘土中沉桩时所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给出了考虑固结效应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解.考虑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根据静压桩的压桩力,推算桩的极限承载力,并给出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2008,29(Z1):631-634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