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2.
苍山5.2级地震前的R(t)图异常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爱军  刘西林 《地震研究》1999,22(2):166-170
研究了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参数R(t)图的异常变化,由R(t)图清楚的反映出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特征。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平静;临震前18天孕震空区内出现3个特征前震,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地震线。  相似文献   

3.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强  周焕鹏 《地震》1997,17(2):169-174
从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测震学参数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苍山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前出现了地震活动的图像和几种中,短期测震学参数,异常,但无明显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利用山东,江苏省地震台网的资料,对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地震活动性参 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3、4级地震活动增强,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震前出现明显的低值异常时段和低值异常区。据比异常变化曾在震前提出过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5.
1998 年11 月19 日在云南省宁蒗发生了一次 M62 级强烈地震。该次地震前, 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 累计频度和应变能释放随时间从线性缓慢增加变为非线性快速增加, 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数异常。此外, 地震活动性诸多参数在地震活动处于线性缓慢变化的时间段内, 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随机的现象; 在地震活动处于非线性快速变化的时间段内, 这些参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向未来震中收缩、集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刘杰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2009,31(6):606-619
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38a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形成5级地震背景空区,震前6.5a形成ML4.0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a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缩小;②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2001年以来处于大震活跃时段,而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出现非常显著的7级、6级和5级地震平静;③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准周期特征,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汶川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④1998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中段为7级地震空段,汶川地震就发生该空段内;⑤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且在中、南段形成4.6级以上地震环形分布,四川及其附近表现为异常平静,同时震群活动显著,且在4.6级地震平静区内形成震群空区,汶川地震就发生震群空区的边缘,震前8个月,震群频度出现高值异常;⑥汶川地震前7个月,青藏块体大范围ML≥4.0地震平静103d,2008年1月13日以后平静区逐渐解体,至汶川地震前4级地震平静区缩小到巴颜喀拉地块,汶川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东边界带上,汶川地震前3 个多月,孕震空区内部出现NW走向的3级地震条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斜交.   相似文献   

7.
张雅玲 《地震》1994,(5):59-64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前兆震群活动等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共和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说明,共和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20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震前2-3年几乎同步出现了多种测震学异常。但无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及前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s≥3.0地震主要中在新泰-莒县之间的三角地震,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尼山断裂的ML≥3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汶川、昆仑山口西、察隅和海原等8级巨震前震中距半径15°范围内,震前10年M≥5地震活动的对比研究表明,地震频度和强度的异常表现形式可分为大范围活跃、平静和局部活跃三种,异常展布范围半径为(600±200)km,异常分布受青藏亚板块边界断裂控制,边界断裂外异常不明显。震前无论活动频度或强度的异常增强或减弱,均以未来震中所在和相邻地块(或省区)最明显,异常强度多以突破其历史极值为特征,向外则逐渐减弱。研究区或震中所在省区M≥5地震累计年频次异常,多数于震前1~2年出现高值,个别出现在震前4年。8级巨震震中区均为M≥5地震的弱活动或异常平静区,一般表现为围空区,少数为活动条带,空区大小总体上与震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曾新福  吕坚 《地震》2016,36(3):116-124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 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 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 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 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 3次出现了地震空区异常, 4次出现了地震活动增强, 出现2种以上异常的地震有4次。 条带、 空区与主震的相对位置表明, 主震发生在条带内部的比例与边缘及外侧相当, 主震全部发生在空区内部。 条带、 空区相对于发震断层走向的角差小于30°的比例分别为33%和60%。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空区里;2001—2007年形成ML4.0以上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年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 4.0~5.0地震,空区打破.上述地震活动增强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是大地震前普遍出现的现象.为对比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及邻区4次MS≥7.8级地震和全球10次MW≥8.0级地震前类似地震活动异常,并给出统计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增强区规模为850~2700 km,持续时间13—38年,增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增强区与余震区规模之比为2.3~7.7,其对数与主震震级呈负相关.背景空区长轴300~1100 km,持续时间10—32年,其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孕震空区长轴为370~780 km,持续时间1—7年,孕震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板内地震,构成增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构成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分别为5.0级和4.0级.而对于板间地震,构成增强区和背景空区的最低震级为6.0级或6.5级,构成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基于坚固体地震孕育模型,认为地震活动增强区的环形分布是由于震源区的破裂强度高于周围介质造成的,地震孕育过程中体应变的范围和强度存在逐渐增大和变小的过程,这是地震活动增强区出现三阶段特征的原因.从包体弹性理论可以推导出增强区尺度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增强区与震源体比值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滇西南1970年以来所有M≥4.6级地震前的空间活动图像进行研究,用地震频度作为参数描述地震前区域的地震活动增强与平静现象,用空区、条带描述地震的孕震过程,得到以下认识:①地震频度增加是滇西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共性特征;②滇西南地区M≥4.6级地震前出现空区的比例随着地震震级的增加而有所增加,4.6~4.9级地震前只有60%的地震出现空区,5.0~5.9级地震前有90.9%的地震出现空区,而6.0级以上地震前全部出现空区;③空区平均持续时间也随着震级的加大而增加,空区平均持续时间为13.58个月,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7个月;④主震位置(27/33)多发生在空区边缘(含长轴端12次、短轴端8次)。震前出现条带的规律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前兆的时空演化特征,总结了这两次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的共性和个性,探讨了前兆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场源兆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确定和异常的时间分布与发震时间的确定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16.
薛丁 《高原地震》2013,25(1):10-14
简要地分析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断陷盆地构造和历史地震分布特征,界定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范围,以此范围选取了Ms4级地震资料。对比研宄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几次Ms6级震例前Ms4级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Ms4级地震活动在6级地震前时间上出现活跃-平静-打破平静的异常特征,空间上6级地震发生在4级地震活跃地区或4级地震的平静地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次Ms6级震例前肘s4级地震显著活跃的震兆意义和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围绕主震震源区或在其附近发生,这些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对未来主震的时、空、强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图像的时间演化特征在不同震例前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非均匀介质中坚固体孕震模式。显著地震或震群基本上是在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等图像异常的后期出现,表明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对主震的时间和地点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9,22(1):32-37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利用山东省每年年底的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不是取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通过“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无量纲的、归一化的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Ms级地震前综合危险度的变化特征。震前综合危险度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震后危险度很快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慨≥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附近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9次(组)Ms≥5.0地震中,有8次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孕震空区,其中7个孕震空区中强震前出现了逼近地震;6次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异常地震条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