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锰结核壳生长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锰结核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是大洋底层水和沉积物隙水,结壳只有底层水,因此,底层水和孔隙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就成为理解铁锰结核(壳)成矿作用特征与过程的关键。铁锰结核(壳)内部构造的两个明显特征是:①韵律性的环状纹层构造,和②树枝状构造,这两种构造是典型的远离平衡的非线地质使用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的底层水,孔隙水中Mn,Fe是不饱和的。因此铁锰结核(壳)不可能在平衡状态下连续生长  相似文献   

2.
深海矿物沉积物,如铁锰结核和结壳,热液沉积物等,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潜力(尤其是出现于C—C区的铁锰结核)人们对其进行了最广泛的研究。C—C区中的成岩铁锰结核与水成结核相比富集10A°-水锰矿、Cu和Ni。然而,C—C区沉积物的孔隙水中富含溶解氧(有数十个μM),其氧化还原条件不适合于过渡金属的再活化作用。KlinRhammer等(1982)断定中赤道太平洋的成岩铁锰结核中的Mn不是通过孔隙水向上扩散来供给的。Graybeal和Heath(1984)根据沉积物的淋滤顺序,也报道了在目前的充氧深海…  相似文献   

3.
论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不仅剖析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时空分布及其属性,而且揭示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演化、现今性状与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建立了铁锰结核(壳)五元核心物质分类模式;并且提出了铁锰结核的积成、裂解、再生和再造等一系列观点,指出了在铁锰结核(壳)矿床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心环状构造;显微构造和探针结果显示铁锰结核在生长初期处于底部海洋动力比较强烈的环境,后期生长环境逐渐趋于稳定;铁锰结核的矿物组分以水羟锰矿、钠水锰矿、石英和钙十字石为主;样品中Fe、Mn元素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接近,Cu、Co、Ni和REE相对富集,REE分布模式整体比较平缓并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现象;文中两块铁锰结核都为水成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的海水沉淀,同时也受一定海底火山物质和陆源风尘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元素Cu、Co、Ni在铁锰结核(壳)中富集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生成环境下生成的铁锰结核(壳)吸收不同的过渡金属元素。在成岩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中,Cu、Ni主要以锰相形式存在,而Co则以铁相的形式存在;在水成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壳)中Cu、Co、Ni均以锰相的形式存在。这些过渡金属元素在成岩作用形成的结核中的存在与铁锰结核(壳)中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密切相关,而在水成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壳)中的富集与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关系不大。同时铁锰结核(壳)中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又严格地受结核(壳)的生成环境的制约,因此,过渡金属元素Cu、Co、Ni在铁锰结核(壳)中的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受结核(壳)生成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太平洋北部17个站位铁锰结核、间隙水、沉积物和细菌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铁锰结核中Mn主要来自间隙水中Mn~(m )的扩散,而间隙水中Mn~(2 )主要来自沉积物中Mn~(4 ),在细菌的媒介下,参加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矿化反应,接收了沉积物中某些有机物的电子后被还原。因而提出细菌在太平洋铁锰结核生长及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铁锰结核表层(〈2mm)以及采自结核周围沉积物表层(0-7cm)中4个粒级锰质微结核为例,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北部沉积物中自生锰矿石的生成过程。展示了结核成分的不均一性。采自其侧翼水一沉积物边界上的样品中Mn/Fe的比值最大。  相似文献   

8.
南海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部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南海铁锰结核(壳)以高Mn富Ni为特征。但不同沉积部位的铁锰结核(壳),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受不同沉积区的物源特性,地化环境差异和沉积成矿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胶州湾底层水溶解氧、总氮、总磷、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铁及孔隙水中溶解无机氮、磷酸盐、铁和沉积物粒度、有机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铵氮外,孔隙水浓度明显高于底层水中浓度,其中硝酸氮、亚硝酸氮、活性磷酸盐、铁在孔隙水中的浓度分别为在底层水中浓度的17.8、9.3、12.5、7.7倍,暗示孔隙水中的物质可能向上覆水体扩散。在横向上,底层水及孔隙水中硝酸氮、亚硝酸氮、铵氮、活性磷酸盐都呈东岸高西岸低的分布规律,在西南部出现低值。Fe在底层水及孔隙水中的分布规律为东低西高,然而在沉积物中则与此正好相反。氮、磷、铁主要补给源有河流输入、工业生活污染排放、海洋生物自身分解以及孔隙水的释放。影响氮、磷、铁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物源、河流输入及水动力条件,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制约。相关分析显示,溶解氧、有机碳、铁对水体中磷及氮的分布具有某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印度洋中央盆地深海沉积物岩心的地球化学A.V.Mudholkar等用4个采自印度洋中央盆地(CIOB)的沉积物岩心研究粗粒部分、过渡金属和主要氧化物在沉积物岩心中的分布型式及其在铁锰结核生长认识上的意义,试图追踪地下陆源输入对印度洋中央盆地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