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科学进展》2011,(5):462+575
2010年9月9~10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气象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3)"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进展》2011,(4):352+465
2010年9月9~10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气象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3)"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3.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工作者协会、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和国际水质污染研究协会等6个单位联合发起,由联邦德国和荷兰有关组织共同主办的都市地区水文过程与水管理国际讨论会,于1988年4月24~29日在联邦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举行。有37个国家的278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展出论文11篇。有16个公司、厂家参加了产品展出。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温灼如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展出了论文“苏州地区都市径流污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5.
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于1984年8月27日至9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有51个国家,共10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12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13人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议程共20项,主要内容是: 1.讨论世界气象组织长期规划中的水文和水资源计划:  相似文献   

6.
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ISO/TC113)”第14次会议于1986年4月1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印度、加拿大、苏联、美国和中国等9个ISO/TC113的正式成员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排灌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封闭管流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 《水文》2004,24(6):37-37
本刊讯世界气象组织(WMO)水文委员会第12次届会于2004年10月20~29日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会议审议了上一届委员会及其6个工作组的工作报告,讨论了未来4年水文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及WMO水文水资源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选举了新一届咨询工作组成员。中国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建云博士成功当选为咨询工作组成员。(本刊编辑部)世界气象组织水文委员会第12次届会在日内瓦召开@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水文》1982,(6)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为庆祝其建立六十周年大庆,于1982年7月19月至30日在英国埃克塞特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这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赞助,共同发起。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下设的6个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6个专题讨论会,各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00多篇,参加的代表近460人。讨论的重点是水文测验技术的新进展,水资源系统优化分配,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共同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和EGU共同资助的“第三届亚历山大.冯.洪堡国际会议:东亚季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于200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和学生约130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有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安芷生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仲礼院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EGU名誉主席Andre Berger,EGU创办主席Peter Fabian,PAGES国际…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17~29日,第二届IGCP283项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继1989年新疆会议和1990年在苏联乌兰乌德会议后,IGCP283项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IGCP283项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特征。这一项目是由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南朝鲜、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 subsidence)于今年3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召开。这次会议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学会(IAHS)、意大利威尼斯城市政当局以及其他有关国际学术团体等11个单位共同举办,参加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7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国外水文站网建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一系列国际性的站网专业会议的推动下,国际站网设计工作有一定进展。世界气象组织(WMO)在组织推动这项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如公布了1977至1981年期间站网设计实践的65项科研专题等。目前,一些有关站网的概念越来越明确了,WMO的文件建议了最小站网密度准则及影响最优站网密度的重要因素等。分析技术也正在逐步发展,如采用了相关法、回归和贝业斯(Bayesian)分析、社会经济分析、概率论、样本和最优化、方格网技术及柘扑优化等项技术,为站网研究工作打开了思路,开拓了新的途径。站网设计或许是世界水文界所公认的最复杂的课  相似文献   

13.
问与答     
《水文》1988,(3)
问什么叫水资源评价? 答水资源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科学基础。联合国水会议(1977年)制定的著名的“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的第一项“行动建议”就是水资源评价。什么叫水资源评价呢?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对水资源评价提出了如下定义; “水资源评价就是确定水资源的来源、数量、可靠程度和质量,以此作为对其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的依据。”这是目前在世界上比较普遍公认的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4.
《岩土力学》2005,26(3):483-483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世界减灾联合会(GADR)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等共同组织,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研究所(GIEES)承办的能源、环境和灾害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7月24~30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举行。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世界减灾联合会(GADR)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等共同组织,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研究所(GIEES)承办的能源、环境和灾害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7月24-30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举行。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世界减灾联合会(GADR)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等共同组织,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研究所(GIEES)承办的能源、环境和灾害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7月24—30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举行。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发起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于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和中国的1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水利电力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由水电部水文局陈道弘等翻译的世界气象组织(WMO)编写的《水文实践指南》第一卷中文本。该书由国外一些著名的水文学家撰写,其内容包括总则,水文仪器和测验方法,站网规划,资料收集、整理和刊布等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际水文测验现行通用的技术方法,简要介绍了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一些新技术,对我国水文测验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亚太地区洪水灾害分析讨论会于1982年9月7日至13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孟加拉、缅甸、中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家,联合国机构由救灾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开发计划署、世界气象组织、亚太经社会等派员参加,代表共25人。我国派李曼卿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1.洪水灾害分析的介绍;2.洪水灾害分析所需的资料;3.美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人。我国郭宗山、张培善、谢先德、秦淑英四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