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84年9月11~13日,由烟台市科委主持在烟台奇山宾馆召开了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验收会。会议由省、市、区养殖公司和我市部分县的科研单位的代表23人参加了验收。经抽样小组出海抽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计数。现场验收该试验在6M~3水体中共培育出壳长0.5厘米的海湾扇贝苗种74860粒。平均单位出苗量12476粒/M~3,其中第一批5月31日采卵,7月5日出池,在3 M~3水体中共培育出贝苗19029粒,平均壳高2.2厘米,最大3.55厘米,最小0.7厘米。第二批7月5日产卵,7月28日出池,也在3 M~3培育水体中共培育出贝苗55831粒,平均壳高1.02厘米,最大个体1.75厘米,最小0.5厘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从1988年3月—1989年6月对海湾扇贝大面积、高密度人工育苗的试验。在亲贝升温促熟时采用6.5—15℃、15—18℃、18—21.5℃三个升温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升温幅度依次为每日0.5—1℃、1—1.5℃、1.5—2℃,每次升温达高限后,稳定培育2天,23—28天左右成熟产卵。幼体培育密度8—17个/毫升;前后期饵料分别以球等鞭金藻和塔胞藻为主;适量换水;为保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在幼虫各变态期不增加或减少换水量、充气量、投饵量;整个培育过程连续充气;土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1988年和1989年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分别育出壳高500—800微米的稚贝205万粒和528万粒;壳高0.5厘米的商品苗35万粒和79万粒。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海湾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的高产技术和亲贝暂养、幼体培育,海上育成等的有关技术环节。并提出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采用网箱暂养亲贝比网笼成活率提高14%,产卵时间提前5天,孵化率提高15%,幼体选育应及时进行。且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下,产卵后26小时倒池比30小时后倒池成活率可提高38%,饵料投喂应坚持勤投、少投和混合投喂原则。在一定量的投饵条件下,日投10次比日投3次成活率高70%以上。但海上疏苗密度不宜过大,以每袋1000~2000个稚贝为宜。  相似文献   

5.
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优选亲贝、强化各期营养和严格防病及单胞藻培养中采取一次培养和抑菌等措施,是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稳产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高密度采卵和分池洗卵、孵化,提高幼虫培育密度和水温,加强投饵,加大换水等技术,是取得高产的有力保障。另外,幼虫池加投光合细菌和泼洒V_(B1、V_(B12)的效果试验表明:二者皆可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和变态率,提早出现眼点等,并对提高稚贝成活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光合细菌是一类组份较全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细菌。在缺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处理低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等显著功效。本研究利用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独特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在海湾扇贝人工升温育苗过程中,以单胞藻为基础饵料适当添加光合细菌,增强了海湾扇贝整体营养水平和改善了育苗水体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亲贝性腺发育,提高了幼虫生长率。亲贝性腺指数平均日增长达2%以上,幼虫日平均增长13.85μm,同时,光合细菌可降低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东南岸海湾扇贝每年秋季都自行产卵。笔者在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取得极大成功的启示下,经过4年探索,终于在1992年取得了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试验成功,共投放采苗袋100个,采苗20×104粒左右。1992年11月28日特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研究员首次到莱州指导工作,经检查每袋采苗量2100多粒,壳高2~3mm。目前笔者正进一步研究海湾扇贝秋苗的越冬问题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莱州市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初获成功@李学祥@周经济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1982年12月将美国海湾扇贝引来青岛。经加温促进性腺成熟,翌年1月获受精卵,在18—21℃条件下培育4星期,幼苗平均壳高达827μm,5月达6.9mm,移至山东胶州湾及福建罗源湾试养。9月初壳高达50mm,性腺成熟(并采卵育出第二代),12月底达5.9cm,重46g。据此认为,海湾扇贝是适于黄海与东海我国沿岸养殖的贝类,当年即可收获。  相似文献   

9.
10.
海湾扇贝大水体高产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延长亲贝低温培育时间和强化营养,抛劣优质亲见等措施,保证亲贝和积温达400℃以上产卵。在此技术上严格控制亲贝产卵时间和精子浓度,逐步提高幼虫培育水温,回在换水和投饵,勤倒池等措施,于299m^3水体中,培育出2.65亿粒商品苗(0。5cm大小),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用延长亲贝低温培育时间和强化营养,抛劣选优质亲贝等措施,保证亲贝积温达400℃以上产卵.在此技术上严格控制亲贝产卵时间和精子浓度,逐步提高幼虫培育水温,加大换水和投饵,勤倒池等措施,于299m3水体中,培育出2.65亿粒商品苗(0.5cm大小),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紫色无硫细菌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石崖水产养殖公司扇贝育苗场,用16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紫色无硫细菌Rhodopseudomonas sp.作为海湾扇贝苗期饵料添加剂的生产性试验.取得显着效果,成活率和变态率分别提高21.7%和12.8%,1个16m3水体育苗池增产稚贝6.61×107个.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 Preston)闭壳肌肥大,加工后的产品叫“干贝”。味美、营养丰富,含肝糖5.43%,还含有己氨酸,琥珀酸,是海珍品之一,为国内外人民所喜食。另外,从闭壳肌和生殖腺中提取的糖蛋白,据说治癌有疗效,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扇贝的经济价值很高,但近年来产量急剧下降,亟需开展人工养殖以增加产量。为了适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控温育苗采卵时间的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1988年3月-1993年5月,在威海崮山渔业公司和文登市海水养殖一场,采集海湾扇贝,运用二点法、最小二乘法和电动计数式积温仪测积温3种方法,进行海湾扇贝生物临界温度和控温育苗采卵时间预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促熟中,用3种方法求出的海湾扇贝的生物学临界温度分别为T01=9.00℃,T02=6.54℃,T03℃=7.11℃;这些结果是实验条件精度差异的反映,T03精度较高。亲贝入池温度与促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外观症状主要是外套膜收缩、变色及鳃发黑。取外套膜、鳃、消化盲囊、直肠、性腺和闭壳肌等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在外套膜、鳃、消化盲囊、直肠和性腺的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有大量的黄褐色圆形小颗粒,病发严重的甚至发生组织糜烂,细胞变形、脱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和春季半人工采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对栉孔扇贝的秋季半人工采苗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苗源不足问题,1986年我们在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了栉孔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褶牡蛎秋季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潭县竹屿水产苗种场于1991年lO月11日~11月26日进行了褶牡蛎秋季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培育出800~1000μm稚贝276×10~4粒。现简介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秘鲁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进行了跨种间的杂交尝试,结果显示两个物种之间正向和反向均可受精和正常发育,没有发现合子前隔离,并且通过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标记验证了杂交的成功.至杂交子一代性成熟时通过对杂合子成熟性腺进行H.E.染色石蜡切片观察发现,雄性性腺明显退化且不能产生有活力的精子,雌性性腺发达且能形成外观正常卵子,但是却不能与亲本进行回交,即表现为典型的合子后隔离:杂种不育.  相似文献   

20.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