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不断推广,对其采集参数选择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线束方向、线距大小、最大炮检距以及覆盖次数与CDP面元等关键采集参数的选择。从理论计算到工程实践角度,对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道距、线距、炮点距、炮线距的大小与面元尺寸大小密切相关,能否实现无假频空间采样取决于面元大小,增大线距有利于提高性价比;以煤层构造勘探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可以大于目的层埋深;在地震条件良好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设计的覆盖次数不宜太高,以提高分辨率;高密度三维地震是面积采集、立体勘探,其线束方向设计不应受制于构造走向的约束。通过不同面元大小、不同覆盖次数以及大线距采集的典型工程实例,初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地区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大多进入全面二次三维、目标三维地震采集阶段,要求实现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而又不增加采集成本。为达此目的,笔者提出一种实现宽方位、高密度采集的方法,将目标三维采集的观测方向与二次三维的观测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不同期次三维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全方位、高密度观测,改善了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以冀中坳陷Z42潜山构造目标三维采集为例,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资料采集的基础,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多个实际工区的应用表明,经高密度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较老成果在信噪比和分辨率上有明显提高.本次研究基于高密度观测系统的主要采集参数与观测系统总成本、综合质量因子的关系,建立优化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多套观测系统参数进行最优性价比...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依托工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概念、技术特点和优势。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常规三维地震技术相比,具有高覆盖次数、小空间采样间隔、宽(全)方位角、均匀炮检距道集等特点,在资料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容易接收并保护宽频数据,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实例说明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震反射波的连续性,提高小构造的检测能力。根据多个依托工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对设备及野外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野外无检波器组合的采集方式使得面波的压制成为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F-K滤波、τ-p变换是两种常用的压制面波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压制面波的效果与道间距有关。对面波速度、频率、射线参数与道间距关系的数值分析发现,道间距越小,压制面波的效果越好;大道间距会产生假频而使得面波难以有效地滤除。这从另一侧面也证明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压制高密度地震数据中的面波。   相似文献   

6.
常规地震资料采集常采用检波器组合方式,检波器组合可以部分压制随机干扰,增加采集原始资料信噪比。但在高陡复杂探区由于受到接收地表一致性、检波器本身的器械稳定性误差等因素影响,检波器组合接收方式存在地震资料采样保真度不够、初至时间不准确等问题,且由于精细勘探需要,地震资料采集往往采用小道距接收方式增加炮道密度。大规模的高密度采集组合方式导致人力、设备投入往往较大,增加项目施工难度和成本。以塔里木盆地KP地区单点高精度检波器地震勘探试验为例,针对单检单炮记录噪声更重的特征,采用分步、分域的反向滤波非规则噪声压制保幅去噪手段,根据山地单检采集与复杂地表共生的特点,采用了基于人工分解的CMP小圆滑面成像技术等室内处理针对性措施,在单检接收地震资料成像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黑82区块中,通过拓宽频带、缩小面元、增加覆盖次数和提高炮道密度等方法进行采集,再经过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反演等技术处理,"两宽一高"新资料与常规三维资料相比,频带从10~85 Hz拓宽为4~100 Hz,信噪比由1.2提高到2,有效提升了地震资料品质,预测河道砂体精度与钻井资料对比吻合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复杂条件下地震采集质量的量化评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震资料解释的地质要求出发,将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了以往常规地震采集质量定性评价的不足,提出了对复杂地区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的具体量化参数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地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价系统适于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采集方法的选择,为保证施工质量,降低采集成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著;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山庙高密度三维区块沙溪庙组储层与围岩阻抗差异小及高密度采集成本与勘探效果难以平衡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基于Xu-White模型的横波预测、近中远道精细储层标定和岩石物理模板的建立等叠前反演关键技术,进而通过叠前同时反演对工区内具有潜力的3号大型规模河道进行定量预测,以此指导井位部署。其次,较小的地层倾角及较小的的地震速度变化为抽稀地震成像成果数据指导地震采集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依据面元和覆盖次数设计了抽稀后的3种不同观测系统。然后为使各套数据没有时差,抽稀后的观测系统采用高密度数据的约束层析静校正量,其余处理参数参照高密度处理流程进行调整,并分析不同观测系统情况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最后结合不同的观测系统设计对应的反演流程,分别从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对各个观测系统识别不同规模河道的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有效性和经济型,依次优选出一套与高密度数据识别效果相当的观测系统。本次研究的抽稀试验期望从叠前反演的角度为该地区最佳观测系统论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设计思路、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观测方式为全方位、高密度、大偏移距,获得更接近理想波场的信息;采用宽频带处理,获得宽频带、高保真度的数据体,为解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淮北矿区近年施工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从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处理解释思路及方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以及为煤矿采区设计、工作面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保障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采集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越来越复杂化,地震勘探已经从经验化、定性化的过程,发展到准确化、定量化。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这里就地震数据采集方面的科学化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即由采集参数系统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地震观测参数;地质模型分析可帮助用户在复杂地质结构下设计曩有利的接收排列;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可定量地评价地震采集到的单炮资料的品质。它既可以用于采集参数试验过程中参数的优先,也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资料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三维地震采用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数字检波器灵敏度高,对信号采取宽频接收,使得更多弱背景噪声和有效信号一起被记录下来。因此,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单炮信噪比偏低,需要在叠前采用针对性去噪技术以提高处理效果。以淮北矿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为例,讨论了高密度空间采样的充分性以及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中面波、异常振幅与多次波等主要干扰波的特点,结合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等特点,针对性地压制面波、异常振幅与多次波。在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方向上对面波进行十字排列分析,根据面波空间分布规律设计锥形滤波器进行滤除;通过计算多个地震道的包络并设定阈值自动识别后进行单道压制以处理异常振幅。应用抛物Radon变换把CMP道集变换到τ-ρ域剔除多次波。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有效信号得以保留,信噪比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的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处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献资料表明,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提高地震波的纵、横向分辨率,进而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成果的精度。但模拟检波器与数字检波器(高密度)的勘探效果的对比,往往是在不同采集时期、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网格下进行的,这种对比因时间、空间、激发及接收条件存在差异则不具备科学性。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相同的激发、接收条件及相同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对模拟检波器与数字检波器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以比较两者之间的勘探效果。实际资料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数字检波器比模拟检波器采集的单炮记录频率响应宽、动态范围大;采用相同的处理流程与参数,时间剖面上,数字检波器比模拟检波器具有较强的弱小信号分辨能力,而且能有效拓宽目的层反射波频带和提高主频;数字检波器采集的资料包含较多的低频有效信息,有利于岩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3个关键参数及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先进地震勘探技术的集成,具有组合性和相对性,应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在分析了山西煤矿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山西煤矿采区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应遵循“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3,必要条件)和相应的关键采集及处理技术(X,必选项) ”的“ 3+X”技术路线;在数据采集中,应以提高信噪比为核心;在数据处理中,应以高精度静校正和叠前去噪为核心。将该技术运用到山西某矿工程实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证明该技术路线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同行提供技术参考,并促进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煤矿采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时间域地震资料解释比较成熟,深度域处理技术已经走向煤炭领域,但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深度域资料解释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煤炭地震深度域层位标定、深度域断层解释、深度域底板成图的摸索应用,参考时间域解释的流程,初步建立在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深度域资料中直接解释煤田地质成果的方法。以淮北祁南矿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应用为例,通过深度域、时间域地震数据的对比剖析,断层解释、回采面地震属性显示及底板成图,取得精度更高的结果,利于一线技术人员直接运用深度域地震资料来指导煤矿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刘田田 《江苏地质》2021,45(2):168-176
溱潼断阶带地区为多期次三维地震采集的拼接区,不同期次的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差异大,采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属性不同,统一面元处理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空面元;地表条件复杂,导致实际炮检点偏离设计点位,观测系统采样点不均匀,不能满足叠前偏移对地震采集信息规则分布的要求,造成地震数据偏移中出现假频、画弧等问题。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基于匹配追踪傅里叶变换的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技术在溱潼断阶带这一观测系统严重不规则区域的适用性,五维规则化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区内因野外采集观测系统差异造成的地震属性不规则问题,提升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宁煤田新河煤矿延深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及二次精细化处理解释地震地质成果均不能满足煤矿开采需要,因此矿方对该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高密度三维地震野外原始数据采集采用小道距、高覆盖、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地震资料成像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了构造成像精度。通过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对比,新生界底界面、侏罗系上部厚层岩浆岩顶底界面及侏罗系底界面、主采3#煤层、深部16#煤层反射波在高密度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有了明显的改善;采空区反射特征明显,时间剖面及振幅属性显示其边界与实际开采边界吻合较好;褶曲形态及断层组合及分布更加合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项目的成功应用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东省煤矿采区的推广应用积累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勇  宋阳  罗勇  张静 《新疆地质》2006,24(4):460-463
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依据准噶尔盆地车38井区三维地震的地质解释成果,按一定的模拟相似比,制作一个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用2种观测系统对模型进行全三维数据采集.通过不同面元三维数据效果对比,提供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确定面元大小的试验依据,提出从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的成套方案.根据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要求,应用模型正演技术可以指导合理确定三维地震勘探面元大小和其它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高寒缺氧,气候干旱,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平台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山前带,地势平坦适合可控震源施工。随着勘探的深入,对资料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近年的试验与探索,高密度、高覆盖、宽方位是提高资料品质最有效,但该方法带来勘探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高效采集技术地应用,有效地化解了高密度、高覆盖、宽方位采集与勘探成本大幅增加之间的矛盾。这里将阐述通过基于滑动扫描技术的高密度、高覆盖、宽方位三维地震在柴达木盆地平台地区地实施,实现了在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