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立塔格断裂和黑孜尔断裂是穿过黑孜尔水库的活动构造带。黑孜尔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以来的运动特点。该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有10年左右间隔的特点。1999年库车5.7级地震发生以后,库区地震活动目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未来3—5年内,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黑孜水库存拜城县东50公里处的渭干河处,处于南天山地震带中,是秋立塔格隆起带与拜城洼陷接壤的秋立塔克断裂延伸地区(图1)。由于水库工程开挖,揭示了一些史前地震遗迹,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新疆黑孜断层现今活动特征研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近年黑孜水库的形变测量资料重新计算了黑孜断层的微量位移,表明自1973年以来黑孜断层活动特征发生了变化,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第3个阶段有正断层特征,其余3个阶段属逆断层特征。水库大坝的修建及水库的蓄水对断层的现今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甚至改变了某个阶段断层活动的性状。地震活动对形变测量资料、断层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邵延秀  葛伟鹏  张波  苏琦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6):970-976,984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处于青藏高原内部造山带地区,其构造活动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采用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初步分析研究。首先采用航卫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该断裂断错了山前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的断层陡坎高度在1.5~2.5m。通过扩散方程,并参考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的抬升速率初步限定在1~2mm/a。我们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的地形高程纵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其结果也支持祁漫塔格北缘存在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5.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西南天山东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发育多排逆断裂-褶皱带,各排逆断裂-褶皱带的变形速率并不一致,古地震发生规律也可能具有不同特点.自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中央和前山两条断裂同时活动之后,对于如何判断多条逆断裂级联破裂的逆断裂古地震事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对东柯坪塔格和萨尔干塔格两排逆断裂-褶皱带山前多期地貌面(冲洪积扇面)上发...  相似文献   

8.
前人研究认为,库车1949年71/4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褶皱系,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依西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库车-柯坪构造带中.有关71/4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而与库车-依西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15日库车5.6级地震烈度及地震构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3月15日新疆库车县西北发生5.6级地震,宏观震中(北纬41°48′,东经82°41′)位于却勒塔格山北坡,极震区烈度为Ⅵ度,有Ⅶ度异常点分布。地震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为1 636.8万元。灾区南部人口密集,场地土条件差,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地震为却勒塔格断裂所致,该断裂属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带内的推覆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10.
对水库近场区内的多条活动断裂研究认为:区域性北轮台断裂具分段性,水库所在的西部断裂全新世以来未活动;全新世活动的东却勒塔格断裂向东延伸至二八台河以西;库区土尸洛克背斜核部有全新世断裂,但对水库影响不大;牙哈背斜北翼发现10km左右的断裂陡坎,隐伏断裂局部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1.
阿图什地区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阿图什地区8条活断层近期活动强烈,是大震活动区。新构造时期有基性岩浆侵入。对区域活断层的地震活动历史分析表明,哈拉峻第四纪盆地周围的柯坪、皮羌、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与卡拉铁克活断层是潜在震源区,震级为6级左右。 新疆南天山西部阿图什地区于1902年8月22日发生过震惊中外的33/4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有记载以来新疆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自大震以后,其发震构造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依斯拉克-卡拉乌尔活断层)迄今来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今后有无大震危险?为什么新疆最大的地震发生在这个地区?是本文论述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古地震研究是地震科技联合基金会资助课题,从1987年6月至1989年3月近两年的工作,对新疆境内的昭管站、博罗霍洛、卡兹克阿尔特、秋立塔格和博格达—哈尔里克五条断裂重点地段进行了古地震普查与开挖工作,至此,已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取得如下成果: 1.对地震断错地貌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把地震断错地貌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  相似文献   

13.
新疆深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源 《内陆地震》1992,6(4):340-350
论述了新疆的深断裂与深断裂格局、深断裂格局与深断裂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深断裂同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发生MS 5.5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属于全新世发震构造,且为浅源型张性中强地震。此地区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构造活动剧烈。极震区位于地震断裂上方,灾害破坏较集中,地震对震中附近的库孜滚村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与同级别地震相比,灾情较重。灾区位于帕米尔高原,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落后,自建房屋质量差,抗震能力低,这也是本次地震震级不大、震害较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断裂位于西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最前缘,以皮羌断裂为界分成东西两段。在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开挖了6个规模较大的探槽,6个探槽都揭露出断层,但其中3个探槽的古地震事件不清晰,另外3个探槽有古地震遗迹。通过分析研究,共确定了全新世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于距今约12ka,第2次事件发生于距今约8·6ka,第3次事件大致发生于距今约5ka,第4次事件发生于距今(1·73±0.15)ka以来,很可能是1961年西克尔6·8级地震。这4次古地震事件具有约3~5ka的准周期重复特征。天山南麓有5~6排推覆体,每排推覆体的前缘都发育活动逆断裂,它们向下收敛于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因此,天山南麓的地震破裂非常复杂,这4次古地震事件的震级、发震构造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尼勒克断裂表现为一条重要的区域磁场分界线,断裂两侧区域场及局部异常分布均明显不同.通过对尼勒克断裂磁场特征的分析,认为其在地质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控制作用,它不仅控制了基底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育,是伊犁地块和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之间的界线.同时,尼勒克断裂与阿吾拉勒铁矿带铁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条重要的控矿断裂.沿该断裂带目前已发现了松湖、松湖南、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尼新塔格、雾岭、敦德等多处铁矿,预测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17.
姚远  李涛  刘奇  邸宁 《地震地质》2021,43(2):410-429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W 6.0地震发生在南天山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前缘的柯坪逆断裂(KPT)上,是该区域自2003年巴楚-伽师MW6.3地震后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后对震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测量和无人机航拍,在极震区(Ⅷ度区)内发现了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崩塌等.文中对震区的4个观察点进行...  相似文献   

18.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2,6(2):206-216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相似文献   

19.
新疆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项式拟合、年极差、速率、断层相对微量位移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 2 8年来的黑孜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 ,结果表明年变畸变、斜率加快 (快速下降 )、年极差值超限、断层的相对微量位移明显增大为黑孜地区 (1 0 0km范围内 )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异常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天山是远离板块边界的陆内造山带,特点是构造变形复杂强烈,强震多发。天山南北向的变形速率约为20mm/a,约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一半左右,这一变形量是如何被天山吸收的,天山的构造变形又是如何进行的,其构造样式如何?这些关键性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论。天山地区主要发育有3组构造带,最显著的是位于南北两侧山前与山体近乎平行的逆断层—褶皱带,同时,在山体内部还发育有一系列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和NEE向的左旋走滑断裂,这些断裂共同控制了天山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目前,对于天山山前的逆断裂系统晚第四纪变形特征和滑动速率等方面研究非常丰富,对天山内部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也有一些定量数据,而对NEE向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目前尚处空白状态。本文以迈丹断裂为切入点,通过对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学特征、滑动速率和古地震活动特征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获得西南天山地区NEE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参数,同时,通过收集和补充调查天山其他主要活动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特征,完善天山活动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地震活动特征和GPS数据,研究天山内部不同方向、不同运动性质的断裂的活动特征,分析天山这些断裂在天山的构造变形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天山地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本文得到的主要认识有:迈丹断裂东段控制的阿合奇谷地内发育有多级晚第四纪地貌面,利用光释光、10Be暴露年龄以及14C等方法对玉山古溪两岸的阶地年龄进行了限定,并与气候变化序列进行了比对,得到阶地的废弃形成发生在间冰期或者冰期—间冰期的转换阶段。玉山古溪T6阶地(~20ka)之前,河流平均下切速率与迈丹断裂的活动速率基本一致,表明晚更新世晚期之前,河流的下切与阶地的形成主要受迈丹断裂活动影响,是构造隆升导致的河流快速下切。~20ka之后河流的下切速率开始增大,至全新世中晚期,河流下切速率甚至达到~12mm/a,远远大于断裂的活动速率,表明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河流的下切与阶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因素驱动。全新世以来河流下切速率的快速增大,很可能是由于全新世期间气候快速波动造成的。迈丹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逆冲兼左旋走滑为主,通过精细测量被断错的晚第四纪地貌面和年代学测定,得到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为(1.24±0.20)mm/a,左旋走滑速率为(1.74±0.61)mm/a。迈丹断裂晚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期断错地表的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3370~4265a,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1.76ka之后。迈丹断裂是柯坪推覆构造的根部断裂,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发生过多次断错地表的强震事件。古地震研究表明,推覆体前缘的柯坪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也发生过多期古地震事件,而且两条构造上古地震事件的发生年代很接近,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定迈丹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是否与柯坪塔格断裂上的是否为同一次事件,但这一现象反映该地区地震破裂存在两种可能:(1)迈丹断裂与柯坪塔格断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是同一次事件,这表明迈丹断裂与柯坪塔格断裂具有级联破裂的特征;(2)迈丹断裂上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与柯坪塔格断裂上的不是同一期事件,分别单独破裂,虽然两条断裂上的古地震事件不是同期破裂,但均发生在~1.7ka之后,时间间隔不长,表明柯坪推覆构造根部的迈丹断裂和前缘的柯坪塔格断裂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的影响或关联,柯坪地区的强震活动具有丛集发生的特征。迈丹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发现,表明西南天山柯坪推覆构造与天山其他地区的推覆构造变形模式不同,推覆体最前缘的柯坪断裂活动强烈,而根部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也有很强的活动,断裂的新活动并没有完全迁移到推覆体前缘的新生构造带上,这可能是一种无序或反序的构造变形模式。西南天山地区的左旋走滑运动主要发生在推覆体根部的迈丹断裂上,推覆体前缘的逆断裂—背斜以逆冲运动为主,没有明显的走滑运动。GPS资料表明,普昌断裂以西的地区,应变没有完全闭锁集中在根部的迈丹断裂上,一部分应变通过滑脱面传递到前缘的逆断裂-背斜带上;在柯坪推覆构造的东部地区,从根部的迈丹断裂至前缘的柯坪塔格断裂可能是一个孕震体系,震间的形变主要在推覆体根部的构造上闭锁,前缘构造基本没有明显变形,这可能是柯坪推覆构造东西两侧中小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西南天山还发育有两条NEE走向的断裂,通过变形地貌测量与年代学测定得到那拉提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以左旋逆冲运动为主,断裂逆冲速率~2.1 mm/a,左旋走滑速率为~2.5mm/a;克敏断裂也是一条左旋走滑断裂,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为~1.5mm/a。西南天山3条NEE向的断裂带吸收了~6mm/a的左旋走滑运动,与塔里木斜向俯冲造成的左旋走滑运动量基本一致,这表明塔里木斜向俯冲造成的左旋走滑运动在西南天山地区基本被分解吸收。西南天山地区吸收了塔里木向天山俯冲汇聚绝大部分的压缩速率和左旋剪切运动,挤压缩短在山体内部和山前的新生褶皱带上均有分配,左旋剪切则主要发生在天山内部高角度的边界断裂上,整个西南天山构成了一个大型的花状构造。在天山南北两侧,构造变形以逆断层为代表的地壳缩短和增厚为特征,而天山内部则为一个大型的剪切带,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逆冲运动。天山地区主要存在两组走滑断裂,一是NEE向的左旋走滑构造,另一组是NW-NW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这两组断裂主要发育在天山内部,但这些断裂共同调节了山体内部的走滑剪切运动,山体内部高角度的走滑逆冲断裂与山前低倾角的逆冲断裂系共同组成了天山构造变形图像。天山地区的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山前地区,而天山内部的活动断裂则具有明显的走滑分量,在剖面上,整个天山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花状构造。尽管天山整体的构造变形为西强东弱,不同地区变形强度和幅度差异较大,但是天山南北和东西两侧的构造变形样式还是基本对称的。受塔里木块体向北的挤压作用,西南天山地区总体走向为NEE向,南天山东段整体则呈NWW走向,与塔里木与南天山的分界断裂在形态上构成一个"三角形"向北楔入。整个西南天山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左旋剪切带,南天山东段整体为右旋走滑性质,塔里木和南天山之间的边界断裂以逆冲运动为主。在天山北部受到刚性准噶尔地块阻挡的作用下,北天山西段构造线整体NW-NWW向,而90°E以东的北天山地区构造线整体为NEE走向,与近东西走向的准噶尔与北天山的分界断裂在形态上构成一个倒"三角形"向南楔入。北天山西段右旋走滑性质的博—阿断裂和喀什河断裂所围限的楔形块体整体向西运动,北天山东段NEE向的左旋走滑断裂构成了倒"三角楔"的东边界,准噶尔与北天山的分界逆冲断裂带是"三角楔"的底界。在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下,天山的构造变形整体以压缩变形为主,山体内部发育的一系列走滑构造带表明,天山在东西方向上还存在一定的侧向挤出,这些走滑断裂调节了天山不同地区压缩量的差异。地质数据和GPS资料均证实,天山地区逆冲运动量要明显大于走滑分量,山体内部走滑断裂所控制的块体虽然存在向东西两侧的侧向挤出,但与南北向最大达~18mm/a的压缩速率相比,变形速率不高,侧向挤出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