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 0 .5~ 1 .5GPa,1 60~ 2 55℃条件下动态监测了石膏脱水过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脱水过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速率可间接地反映脱水反应的速率 ;第二阶段反映了流体中溶解离子的增多。相角随时间的变化可动态反映释放的水在矿物颗粒边缘的存在及连通性。电导率法是适用于含水矿物脱水过程动态监测及脱水过程中水的分布、迁移等动力学过程就位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八宝水库库区地下河的连通性,评价蓄水后是否会发生渗漏,2003年12月底笔者在八宝水库进行了盐示踪试验。以此为例介绍了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示踪试验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盐的浓度成正比,水溶液中电导率的变化反映了溶解的NaCl的变化情况。本次试验通过自动化监测仪器记录水溶液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反映水中溶解的NaCl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流量数据换算得出回收量和回收率等数据。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下地壳物质电导率的实验室测定是研究大陆中、下地壳高导层成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都可能形成地壳高导层,在不同构造环境和深度下这些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为解释中地壳高导层,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下地壳,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甚至特定的干的下地壳岩石都可解释大地电磁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温高压下地壳物质电导率的实验室测定是研究大陆中、下地壳高导层成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可能形成地高导层,在不同构造环境和深度下这些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为解决中地壳高导层成因的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地下壳、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甚至持定的干的下地壳岩石都可解释大地电磁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富磷锆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是雅山复式岩体的最晚阶段岩体,具较高的磷含量(WP2O5=0.15% ̄0.55%),长石矿物是磷的主要赋存矿物,磷以PAlSi-2替换方式进入长石结构中;锆石是雅山花岗岩重要的稀有元素副放物之一,它除了高度富铪、铀外,与一般锆石相比,还表现出显著富磷的特征,P2O5含量变化主要为WP2O5=0.23% ̄4.96%。磷主要以(Y,HRE3E,Fe)^3+P^5+(Zr,Hf)^4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建立物理模型,基于高密度电阻动态监测,研究了地下洞室在排水过程中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实验发现,洞室周围不同位置点的电阻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另外,引入了电阻相对变化率的概念,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中,介质电阻相对变化率的分布图像随时间不断变化并与介质排水过程对应。研究表明采用电阻变化曲线和电阻相对变化率分布图像反映含水量的变化具有可行性,高密度电阻动态监测对于反映洞室周围含水量的变化和水分运移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光有  钟建华 《地球化学》2000,29(5):475-479
利用显微镜和碳同位素分析法对自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的16枚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恐龙蛋化石壳由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两部分组成。利用图像分析法得到了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5%和39.5%。恐龙蛋内充填的次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值在-5.63‰ ̄-5.68‰之间,平均为-5.65‰。恐龙蛋化石壳的δ^13C同位素值在-5.88‰ ̄-7.79‰之间。经计算,获得了恐龙蛋壳  相似文献   

8.
岩石圈深部的水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的相图、典型地区的地温曲线、矿物的脱水行为及一些矿物和岩石的含水量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15.5~25.1km深度为界,在该深度以上的岩石圈浅部水是液态,而在该深度以下的岩石圈深部水是气态,水以矿物的结构水形式被带入到15.5~25.1km深度以下的岩石圈中,若矿物结构水完全脱出,在储冲带中水临界温度至矿物脱结构水的极限温度相对应的的区域内(如秦岭15.5~64.0km),平均含水量的0.5~1.0%,讨论了在岩石圈深部矿物脱水作用与局高压环境、高导低速带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主要由麻粒岩相变质的孔兹岩系组成,经历了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四个变质阶段。采用多种矿物对地质温压计方法估算,各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00℃,0.5GPa;670-837℃,0.53-0.74GPa;687-911℃,0.34-057GPa;650℃,0.35GPa。温压条件的变化反映了变质作用 的动态力学过程,表现为顺时的P-Tt轨变。具有典型大造山带环境的变质演化特点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矿物岩石电导率实验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实验室中研究了一些典型地壳和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并将实验结果与野外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矿物的脱水和存储于名义无水矿物中的水会显著提高岩石的电导率。含水矿物的脱水可能是导致地壳出现高导层的主要原因,而地幔的高导层则可能是由名义无水矿物中赋存的水所引起。实验室矿物、岩石电导率模型与野外大地电磁结果的对比,为研究地球内部的热状态和水含量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