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我国西部清洁大气中SO2 和NO2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青海省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海拔3810 m,100°54′E,36°17′N),利用浸渍膜法采集大气中的SO2和NO2,使用离子色谱分析其浓度。1994年8月至1995年7月的测量结果表明,SO2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47×10-9和0.055×10-9,SO2和NO2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87,它们的平均比值为2.6左右。SO2和NO2的浓度受季节和风向的影响,偏东风时浓度较高,偏西风时浓度较低。冬季SO2和NO2的浓度水平较低,而夏季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WMO和世界臭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MO和世界臭氧研究Dr.Rumen;D.Bojkov1前言最近二十年来,臭氧研究已从仅是一小部分科学家感兴趣的大气痕量气体研究发展成一个全球紧迫性课题。这种变革的发生是因为这方面的科学家确信大气臭氧的通常含量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着变化。臭氧(O3)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大气臭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多 《气象》2001,27(4):3-6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青藏高原大气臭氧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1996-1999年利用NILUV观测仪器在拉萨地区进行臭氧和紫外辐射观测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1993年春季南极中山站上空大气臭氧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球载电化学O3探空仪于1993年南半球春季在南极中山站测量了O3和温度垂直廓线,三次观测到O3 柱总量< 220 Du的低值,O3浓度减少从9月开始,9月中旬~10月中旬达到最大。典型O3垂直廓线表明,O3量损失最大区域在高度13~23 km之间,此高度与PSCs和火山气溶胶的存在高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给出观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GOME卫星资料分析北京大气NO2污染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OME (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 全球臭氧监测实验) 1996年1月—2002年12月NO2对流层柱浓度月平均卫星遥感资料以及根据北京市200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NO2污染指数数据计算出的地面NO2日均质量浓度值, 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大气NO2污染变化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年际变化, 并将2001年1月—2002年12月北京上空GOME NO2对流层柱浓度月平均值变化与北京市地面NO2日均质量浓度月平均值变化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据此可以利用GOME NO2对流层柱浓度月平均卫星遥感资料来分析特定区域大气NO2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6.
冷锋天气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及 氮氧化物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作为高空平台,于1997年10月观测到一次冷锋过程大气边界层内O3及NOx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了O3及NOx体积分数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冷锋过境前后O3及NOx的体积分数变化及其与输送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北京大气边界层中下层存在明显的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O3的垂直输送与风速及温度梯度密切相关。冷锋过程有利于高层O3向低层输送,使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明显减小,并使NOx体积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洪盛茂 《气象》1997,23(5):44-46,54
分析了1993年12月至1994年11月的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并与同纬度全球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了大气臭氧总量的年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年 有双峰特征,它的日变化则以中午是较高,早晚较低;季节变化以春季高,冬季低与大气透明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文中综述了对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臭氧低值中心的出现和可能形成的机理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了青藏高原在夏季存在大气臭氧总量低值中心的事实 ,研究了该低值中心的背景环流特征 ;证实了青藏高原地区确为对流层与平流层物质输送的通道之一 ,以及它对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形成所起的作用 ;并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该低值中心的形成原因。另外用资料证实了青藏高原地区夏季不但存在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而且该低值中心是一个强大气臭氧递减中心的事实。最后介绍了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测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未来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夏季臭氧变化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2年7月至8月325m气象塔资料研究了北京市夏季近地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夏季边界层臭氧浓度日变化显著.臭氧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多数为单峰型分布,双峰型仅分布在底层;臭氧峰值出现时间与气温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或略有落后。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年9月—2010年9月河北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AX-DOAS) 获得的太阳散射光谱观测,反演计算该地区NO2对流层柱浓度,分析其季节、日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来源输送的影响,并与同期NO2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固城站NO2对流层柱浓度冬高 (5.14×1016 cm-2) 夏低 (1.28×1016 cm-2);日变化形态在四季均呈现中午低、傍晚高的特征,且冬季最明显。与北京城市区域同期的观测相比,冬季固城站观测值略低,而在春、夏季则偏低较显著。地面风玫瑰图分析显示,来自SW, SSW, NE方向及ENE方向的污染输送对其贡献最大。与地面、卫星NO2观测的对比表明,MAX-DOAS反演的NO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浓度具有一致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卫星反演的NO2对流层柱浓度产品在华北平原农村地区存在系统性低估。  相似文献   

11.
对临安大气本底站2003-2004年冬、夏季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NO2和SO2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9.48×10-9和35.74 x10-9,而夏季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4.81×10-9和8.12×10-9,冬季高于夏季;O3在夏季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3.55×10-9,略高于冬季的25.44×10-9;夜间NO2和SO2体积分数比白天高,并且NO2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分布,O3也呈单峰型但峰值出现在白天.NO2、SO2体积分数存在着明显的“假日效应”,假日比非假日低,周五高于假日和非假日;但O3体积分数没有明显的假日效应.降水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但对NO2的清除作用不明显.与风向对比发现,夏季高体积分数的NO2、SO2都受到NW、WNW风的影响,冬季则分别受NE和SW、SSW风的影响;而O3受风向的影响较复杂,与局地光化学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气探测综合试验站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2年)的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观测数据和32 m高塔常规气象资料,反演了华北地区香河站对流层NO2柱浓度,分析了该区域NO2柱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可见光455~485 nm、紫外330~370 nm都可以作为MAX-DOAS工作波段很好地反演NO2;香河地区NO2柱浓度夏季最低,几乎保持在2×1016 cm–2以下,春、秋季次之,在3×1016 cm–2上下小范围浮动,冬季最高,可达4.5×1016 cm–2;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11月。NO2柱浓度与风速、风向密切相关:来自东边唐山方向的风,风速越大时NO2浓度越高,因为唐山是NO2的高值区之一;其它方向风速越大,浓度越低。春、夏两季NO2柱浓度日变化趋势比较平缓,秋、冬两季日变化明显,秋季正午偏高,冬季早晚偏高。  相似文献   

14.
15.
CO2和O3浓度倍增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利用自行设计的OTC - 1型开顶式气室进行了 9a的田间试验 ,取得了一批质量可靠的试验数据 ,分析了CO2 浓度倍增对大豆、冬小麦、棉花、玉米、春小麦和谷子的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 浓度倍增对上述 6种作物的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均是正效应 ,对冬小麦、棉花和谷子品质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 ,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可能是不利的 ,对大豆的影响不大 ;分析了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水稻、油菜和菠菜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O3 浓度倍增对上述 4种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均是负效应 ,对冬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影响是负效应 ,但是冬小麦和水稻籽粒中粗蛋白和 17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所增加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复合倍增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是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 ,说明了CO2 的正效应大于O3 的负效应。采用作物模型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腹地,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河北省的重点工业城市唐山,长期位于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十名。为改善空气质量,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多项污染防治计划,但唐山的PM2.5和夏季O3浓度仍超国家标准。为此,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型量化了唐山市2020年PM2.5和O3浓度的行业贡献并分析其协同控制可行性。工业源对唐山市PM2.5浓度贡献最大,约占45%,其次是居民源约占16%。冬季能源、居民源和农业源占比为全年最高,分别达17%、19%和11%。O3浓度的背景值约占一半以上,4月占比最高。在非背景值中,唐山O3浓度最大来源为工业源,约占53%,其次是交通源,约占22%。生物源、交通源和能源行业的贡献在7月有所上升,分别约10%、27%和20%。不同污染情...  相似文献   

17.
In conversion of the integrated slant column amount of atmospheric ozone(O3) measured by the ground-based spectrometer technique during twilight to the vertical quantity,the air-mass factor(AMF)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In this work,calculations of AMF for ozone were performed for different atmospheres.It is shown that the O3 AMF has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the minimum at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and the maximum in summer due to the seasonal change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O3.A parameterization relation is obtained between O3 AMF and optical thickness of stratospheric volcanic aerosols based on the Monte-Carlo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辐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1993~1994年辐射资料的分析表明:两站辐射分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由于气候状况的差异,长城站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和吸收辐射分别为中山站的51%和42%。极昼期间(11~1月)中山站总辐射和紫外辐射总量均超过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的总量,两站净辐射夏半年为正,冬半年为负,显示出南极绿洲的辐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5—2015年和中山站1989—2015年的天气现象记录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两站降水、降雨和降雪日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长城站降水形态变化与当地气温和阿蒙森低压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长城站降水日数较多,年总降水日数为236~343 d,有增加的趋势,变化速率为4.51 d/10a;其中降雨日数为74~185 d,降雪日数为157~282 d,增加的速率分别为2.68 d/10a和1.25 d/10a。而中山站年降水日数较少,年总降水日数为104~173 d,有减小的趋势,变化速率为-1.30 d/10a,中山站全年气温几乎都在0℃以下,降雨稀少,降雪为主要的降水形态。长城站年平均气温和降雨日数与总降水日数的比值(雨日比)显著正相关,在增温速率较大的秋季(3—5月),雨日比也显著增加(4.36%/10a)。降水形态受气温的影响很大,随着气温升高,长城站年降水日数中降雨日数的比重增加。秋季阿蒙森低压经向中心的东移有利于暖湿气流吹向南极半岛,也促进了降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