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我国T213数值预报模式中的水汽通量散度、铅直运动速度、风场预报等物理量作为预报参量,并考虑地形作用等因素.雅安市建立了客观、定量、定点(报到县、区)的.能够业务化的雅安市降水预报方法1.02版(The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Method of Ya'an City,Version1.02,以下缩写为PFMV1.02)。PFMV1.02的预报时效为:未来24小时,预报对象为:各县、区日雨量。  相似文献   

2.
阿光碧 《四川气象》2002,22(1):8-11
本文选取2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ECM-WF850hPa格点温度预报值与雅安市各县、区实测温度偏差,用获得的平均偏差建立了雅安市各县、区未来六天的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预报方程;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编写程序,通过Micaps系统与模式套用界面实现资料获取与预报输出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从环流背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数值预报应用等方面对四川盆地2003年3月上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水对降温的影响。从中得出强降温的发生不仅与冷空气的强度有关,而且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温的幅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在数值预报中低层为负变高的情况下。对冷空气入侵而带来的增压作用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小敏  彭勇刚 《广西气象》2005,26(A01):120-121,124
通过对深圳市气象台在2004年5月8日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简要评估欧洲中心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王艳兰 《广西气象》2002,23(1):10-12
在1998年6月16-26日连续暴雨预报中,综合利用数值产品、卫星云图、天气图经验预报法三方面的信息,对天气系统的演变,利用经验加以恰当的订正,大大提高了预报水平。并认识到积极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不断总结出地方性实用经验,是过滤到未来的综合性现代化预报方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翊 《四川气象》2003,23(1):32-33
本文从暴雨形成的物理量要素从发,对此次暴雨进行分析,并与T213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se、水汽通量散度对此类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T213预报对本次暴雨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
王春国 《四川气象》2003,23(1):16-18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发生在川渝两地的一次强对流风雹天气成图进行了分折。指出该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是气层的热力不稳定和气压梯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指出了预报业务中应注意:高空斜压冷槽、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热力不稳定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REM模式(简称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L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1.
张青艳 《四川气象》2004,24(4):16-18,22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本地暴雨预报模式套用、能量场及雷达回波等多方面分析了绵阳市“8.8~8.9”大暴雨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成因。为绵阳市北部地区突发性大暴雨的短期短时预报总结了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四川气象》2003,23(1):27-29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盆地西南部发生的“8.9”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暴雨短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覃丽 《广西气象》2005,26(A01):53-55,66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736对2004年7月21日广西柳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几种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M5736模式对这次过程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数值预报产品能为防汛抗洪决策服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03,22(10):119-125
采用数值模拟和天气学分析方法,针对2002年10月18~20日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时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η模式对此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有利于降水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盆地高温和近地层冷空气活动是此次秋末暴雨形成的关键,冷暖空气交汇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水量的大小。高空急流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加大。  相似文献   

15.
车怀敏 《四川气象》2001,21(3):25-27
从环流特征、要素演变及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从预报的角度对德阳市2000年8月17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7.24雷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  冉心 《四川气象》2001,21(4):33-38
通过对2001年7月24日双流机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的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分析,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便于预报员优化利用各种资料,作好雷暴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致力于发展一个旨在用于中-β尺度天气系统研究和预报对流风暴的数值预报模式(中-β模式)。模式的动力学框架为三维非静力可压缩的完全弹性模型,对声波的处理采用时间分离求解及阻尼和压缩方法,模式只选择了对风暴系统短时预报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物理过程,从而简化了模式的参数化方法,节省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18.
侯文菊 《青海气象》2006,(4):10-11,14
根据2005年7月18日夜间至7月20日果洛地区普降中到大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天气环流形势、结合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台风对果洛州产生强降水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以便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天气学角度对乐山市“93.7.29”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造成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的切交线、西南低涡和偏东气流,在地形的作用下,促使辐合气流加强而形成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该暴雨过程在雷达回波和单站气象要素上都有明显反映,这对今后预报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地、市气象台所能掌握的天气实况资料、计算手段及预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环流形势背景、影响系统及产生暴雨的条件分析入手,指出94.6.29暴雨天气是由副热带高压后部的低空西南急流前部的风速不连续带的北抬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加强及急流轴上最大风速的北传,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山脉的阻挡抬升和喇叭口地形对暴雨中心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