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些易被忽略、简化的指示性云状及编码为依据,论述云天演变,对于观测、记录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絮状高积云及其指示性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燕 《气象》1993,19(11):2-2
絮状高积云,是“类似小块积云的团簇,个体破碎如棉絮团”。它是由于中空气层的不稳定,在对流作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积云状的特征,特别是在视平高度角60°以下范围内的絮状高积云,明显地可以看到在云块的上面有小园拱形的云顶。絮状高积云,云块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如破棉絮团簇,云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呈白色,特别是较低的絮状高积云,有时像处于消散状态的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对于降水及大  相似文献   

3.
以一些易被忽略、简化的指示性云状及编码为依据,论述云天演变,对于观测、记录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辐辏状云具有宽广的云区,长条平行的分布反映了高空的流场特征,特别是辐辏状云,现在知道它是副高边缘或是南支急流云系的指示云,因而常被用作重大天气过程的征兆[1-2]。观测事实指出,出现在低空,云条延伸很长的堤状云(常称长为堤云),与大型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也是一种很好的天气指示云[1-2]。本文就我们近年来(1981-1989年)南宁的云天日记和云图拍摄资料,分析探讨辐辏状和堤状云的规律及与未来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回流天气系统层状云的非均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一次回流天气过程的PMS资料,从微物理结构上对回流天气系统层状云的不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飞机在进入较强降水云带时,云物理量(液水含量、云滴浓度、云滴平均直径,温度)等会产生剧烈变化,表现为液水含量跃增、云滴浓度快速增大、云滴谱谱宽拓宽、温度下降等,在同一较强云带中,温度变化不大并且比周围低,较强降水云带冰晶含量丰富,自然催化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指示性云状的物理特性、形成方式及云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正确编报指示性云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辨别云状、云量、云高及确定云码对飞机航行、人工影响天气和天气预报都有重要意义.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为目测项目,因此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椐天气系统变化,为综合分析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些依据,以保证云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对经过二步过滤筛选出的可能最佳人工影响天气样本集,对应的历史降水天气日历云场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平均开始时间,白城较松原一般早2小时8分左右,经1980年以后降水当日主要降水时段,白城与前郭1月份和4至10月份云场相关系数计算,两地云状相关密切,信度均超过0.001信度检验。总云量计算结果也基本类似。说明两地虽然直线距离间隔162.5km,但云种出现非常相似,这是大型明显降水天气过程中,两地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其它统计分析表明,春秋两季进行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2007年5—9月榆林雷达站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榆林市境内的冰雹灾情资料,对其中的14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重点考察冰雹产生过程中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图上的演变特征。通过对地面降雹资料和相应的雷达产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对责任区内的冰雹预报预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冰雹云识别指标为:强反射率因子区(回波强度≥50dBz)在-20℃层高度附近及以上,且强回波强度越强,高度越高,愈有利于大冰雹的产生;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区域的大小影响降雹的持续时间和冰雹的大小;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大值区(≥40kg/m^2)代表降冰雹的潜势,VIL值越大。降大冰雹的潜势越大。三体散射现象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天气动力学角度看云物理过程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孙继松 《气象》2014,40(1):1-6
文章讨论了深湿对流过程中的天气动力学过程(宏观过程)与云物理过程(微观过程)对云的形态特征、天气现象演变的影响和它们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从天气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雷暴移动发展过程,比较了不同性质云的降水量估算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事件与灾害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49年至今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共有9次。其中有8次对应黑龙江省夏季的低温多雨,有6次造成重大灾害。通过分析北半球500hPa环流特征找到其天气成因,春夏之际赤道东太平洋暖水多数有规律的西移,对应东亚区500hPa高空有阿留申长波低槽西退,于7、8月控制东北区和日本岛在中高纬形成北脊南槽,在中低纬形成南高北低环流形势,造成黑龙江省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  相似文献   

14.
利用FY-2G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产品、MICAPS高空和地面形势场、逐小时地面降水和探空数据等资料,从云的宏观、微观结构及垂直结构和降水方面对2016年6月22日19:00-20:00拉萨市短时冰雹天气发生期间的GRAPES_CAMS云降水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高原地区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预报西藏地区的降水落区分布,对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2)模式能较好地预报云系发展演变,在云系移速、移向上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对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有一定偏差;(3)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高原对流云宏观特征,对流云的垂直发展预报结果比实况弱,云顶高度偏低1.0~2.0 km,云顶温度偏高10~20℃;(4)在云垂直结构特征上,模式预报与卫星、高空监测较为吻合,云的冷暖性质、垂直结构、特征温度层高度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15.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2008~2012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5年(2008~2012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内容涉及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气溶胶对云降水的影响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的数值模式、观测试验研究等.提高对云降水形成过程、时空结构与演变机理的深入认识,对揭示大气水循环、气候变化过程,提高天气精细化预报、大气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和社会影响差别很大。通过对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出现的32次降雹时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分类和对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图像特征的分析统计, 得出“大风区”、“中气旋”是经常出现降雹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大风区”常伴随出现强风冰雹, 而“中气旋”则常伴随出现暴雨冰雹, 这对于判别冰雹云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是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人工影响天气早期取得的进展应归因于理论和试验之间健全的相互影响。然而在70年代却发生了方法上的分歧,形成了两个学派。一个称为“理论/试验学派”,以卡期特计划为代表,着重于检验科学假说,另一个称为“观测/试验学派”以科罗拉多河流域播云试验计划为代表,试图通过较细致的观测,增加对播云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主要在暖云数值模式研制及模拟、云物理过程对降水影响、冰雹物理过程、效果检验、南方冻雨的微物理过程以及华北气溶胶特征等方面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叶飞  梁海河  文浩  银莲  李林蔚 《气象科技》2020,48(3):322-330
为实现对全国天气雷达不同波段、不同型号、不同区域的回波差异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雷达组网数据的均一性,利用经过严格数据质量控制后的单站雷达CAPPI格点数据,建立了可靠的相邻雷达回波强度均一性检测算法,并根据我国天气雷达回波差异实际状况制定了均一性评估标准,实现均一性算法的业务运行,使雷达观测同一区域回波反射率的实时均一性评估成为可能。从评估结果来看:①S波段雷达整体均一性强于C波段雷达,SA雷达均一性状况最好,CC、CD雷达均一性状况较差;②以SA型号雷达为主的华东、华南地区均一性较好;③雷达波段不一,型号繁多的偏远区域均一性较差。均一性评估系统对有回波但回波强度、回波位置不正确以及雷达数据时间错位的情况,能有效弥补其他质控算法的短板,及时发现雷达回波异常,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雷达数据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