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鹤岗凹陷下白垩统猴石沟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通过对鹤岗凹陷北部露头和钻孔资料的综合利用,结合少量的样品分析及薄片鉴定工作,对研究区下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猴石沟组有利成矿砂体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①猴石沟组砂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主要为陆相淡水沉积环境,具较高的还原容量;②研究区内猴石沟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并划分为辫状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6种微相;③猴石沟组沉辫状河道砂体可作为寻找潜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重点类型,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作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的主攻类型。  相似文献   

2.
邢作昌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27-1340
松辽盆地东北盆缘泉头组的沉积相与铀成矿条件研究相对薄弱。在岩芯、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庆安地区泉头组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区内砂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①泉头组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三种沉积相,可划分出泥石流、辫状河道、洪泛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泥、滩坝等九种微相;②泉头组为一个以湖侵序列占优、大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沉积充填以大规模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为特色;③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有利砂体的北东-南西向展布特征是制约研究区铀矿勘查的主要控制因素,建议天增镇附近、铁力市西南地区可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区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泰康地区姚家组仅发育三角洲相一种沉积相类型;垂向上,从姚家组一段到姚家组三段,自下而上、自北而南由三角洲水上平原亚相或三角洲水下平原亚相沉积逐渐变为三角洲水下平原亚相或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演化过程可大致划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不同时期沉积特征表现有差异,总体表现为一个加积到缓慢的水进转变过程,物源来自北部。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决口扇、天然堤与远砂坝砂体。含油性分析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发育区应是油气富集区,是今后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波 《西北地质》2000,33(3):23-29
以岩芯分析和大量的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哈南油田阿尔善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该区阿尔善组早期为一套洪(冲)积扇沉积,晚期过渡为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储集层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边部砂体、河间薄层砂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及冲积扇辫状河道砂体。其次,在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40个小层沉积微相的特点和平面展布状况,研究了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邢作昌  秦明宽  李研  郭强  张杨  贾立城  肖菁 《中国地质》2021,48(4):1225-1238
松辽盆地北部铀矿地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内的沉积建造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1)理清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盆缘的地层结构及含铀含氧水渗入窗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绥棱以北嫩江组以下地层整体为超覆结构,仅海伦隆起泉头组在盆缘具有削蚀结构从而具备渗入窗口;而绥棱以南的晚白垩世地层整体在盆缘都呈削蚀结构,均具备窗口。(2)研究区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及半深湖—深湖相这7种沉积相类型;在海伦隆起、绥棱背斜、庆安隆起等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样式。(3)探讨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层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庆安地区泉头组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对象,其次是铁力地区姚家组的扇三角洲砂体和海伦地区泉头组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最后是绥棱地区嫩一段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山东东营凹陷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扇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并结合各类分析资料,认为该地区扇三角洲是受后退型盆地边界条件控制的退积型沉积层序。将沉积体内发育的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内水动力条件、砂体类型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不相同,结果导致不同微相内的砂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各类因素以及生、储、盖成藏条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砂砾岩体储层物性最好,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胜祥  陈戴生 《铀矿地质》1996,12(3):129-134
本文从研究伊犁盆地不同地段含煤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入手,提出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4个沉积亚相,即冲积扇、扇前辫状河、滨湖三角洲、湖沼相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研究了含煤系沉积相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了滨湖三角洲相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方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铀资源扩大的重点类型,在现有铀矿山开采中占绝对主力地位。本文在分析中国伊犁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和松辽盆地南缘等重要产铀盆地主要含矿目标层沉积相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主要认识有: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为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为浅湖沼泽沉积体系、Ⅶ旋回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冲积扇体系,有利成矿的部位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微)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微)相以及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中-扇端亚相;②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直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成矿部位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变部位,如纳岭沟铀矿床位于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过渡的区段,罕台庙铀矿床则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转换带附近;③二连盆地中部赛汉组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4大类,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河道(古河道),其次为冲积扇相,如果在该区发现了古河道就基本意味着发现了铀矿化带,这是与我国北方其他产铀盆地最大的不同之处;④松辽盆地南缘姚家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和冲积扇,在东部局部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其中成矿与辫状河相关系最密切,辫状河控矿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较为相似,矿体虽然受辫状河道控制,但河道中部砂体最厚的部位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而主河道边部和下游河道分叉的主迎水面是最佳成矿部位。这些认识为铀矿找矿战略选区和相关铀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和钻孔岩心观察以及对大量钻孔岩心编录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统计分析,笔者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体系:八道湾组(J1b)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段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山窑组二段至三段的浅湖沼泽沉积体系和西山窑组四段至五段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文中详细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水西沟群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研究了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扇中-扇端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控矿沉积相。  相似文献   

12.
通过钻孔岩心编录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统计,以及野外地质露头分析,八仙口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矿目的层可划分出3个沉积体系: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滨浅湖沉积体系和曲流河沉积体系。文章详细论述了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分析了各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最为有利,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控矿沉积相。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地区山西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孟晋  拜文华 《沉积学报》1999,17(12):723-727
伊盟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发育的冲积扇的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曲流点坝及三角洲平原分流纂和体是本区的主要储集砂体。夺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并按照同 点砂坝、分流河道、砂、砾质辫状河道沉积的次疗储层物性依次变差。依据孔喉分布特点将山西组碎屑岩储层归为这四种类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致密型和超致密型,它们的物性依次  相似文献   

14.
准东喀木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与铀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华丽  郭强  秦明宽  刘章月  何中波  杨帆 《地质学报》2021,95(11):3455-3471
以含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体系分析及单井—联井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砂体特征.研究认为:喀木斯特地区头屯河时期发育两种沉积体系组合,一种是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一种是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并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5种亚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头屯河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杂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具有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特征.喀木斯特头屯河时期沉积相展布具有"北辫南扇"、"盆大水浅、河长扇短以及坡缓"等特点.头屯河组沉积相对喀木斯特地区铀矿化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位体系域的粗碎屑产物可为铀成矿提供较大的容矿空间;②辫状河道砂体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因素,砂体的稳定连通为流体运移和成矿提供良好的条件;③特殊的大型"泥-砂-泥(煤)"结构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发育.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6.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水进体系域以退积型扇三角洲为其沉积主体,靠近构造枢纽的陡坡带边缘,冲积扇相域越来越窄,而向盆内则由滨浅湖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断陷湖盆水体属水进型湖泊。水进体系域中油气潜在储集体包括冲积扇的辫状河道砂体及扇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体。但由于它们形成的古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其砂砾岩中所含粘土矿物类型及数量亦有显著差异,对其储集性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铀矿找矿工作因十红滩矿床的发现而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八仙口、苏巴什等地区相继找到了铀矿体与铀矿化.尽管矿床的发现带来了与铀矿化有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矿床层间渗入氧化成矿作用的关键控制因素——沉积相与微相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钻孔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含矿目的层西山窑组(包括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西山窑组一段、三段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平原环境,而最为重要的含矿层——西山窑组二段则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微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铀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独立铀矿物,即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物.连井剖面对比研究表明,含铀含氧流体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迁移,形成的铀矿体主要为板状和卷状.沉积相、微相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铀矿化发育在辨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接触界面附近的岩石中,沉积相(或微相)界面是控制铀矿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扇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其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扇三角洲各相砂体的基本特征与铀矿化的可能关系,以两个实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庆沟侏罗系扇三角洲垂向地层序列牲和伊犁盆地南部侏罗系水溪沟群扇三角洲垂向序列和平面岩相分布特征,指出了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前缘砂体可能是赋武存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9.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沉积微相及铀矿控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伊犁盆地是一个中生代陆相盆地,其南缘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十分发育。水西沟群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相分属于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赋存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泥炭沼泽微相。其铀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盆地基底及周边地层含铀性;盆地周边构造发育条件;岩相古地理;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地下水作用和氧化-还原地球化学分带。  相似文献   

20.
辫状沉积砂体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仁贵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5,21(2):92-96,104
砂岩型铀矿是后生的铀矿类型之一, 其成矿受盆地盖层结构和砂体的发育状况、以及盆地形成后由构造翻转形成的渗入型水动力系统的双重控制。这两者耦合的优劣, 完全取决于砂体的沉积特征。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沉积砂体, 得出辫状沉积砂体对铀成矿最为有利的认识。该类砂体可产于冲积扇、河流和辫状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