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乐陵金丝小枣区土壤原生矿物组成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沐  盛学斌 《矿物学报》1998,18(4):456-472
乐陵金丝小枣区土壤原生矿物组成中,重矿物以角闪石-不透明矿物-帘石-辉石为主,其中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很高,与黄河中游地区黄土矿物组成十分相似,反映枣区土壤原生矿物与黄土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黄土特征的土壤是较好的矿质养分库,不同枣区沉积物的原生矿物组成和风化程度导致土壤养分有效性差异,这种差异同枣叶和鲜枣所含养分紧密相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枣区土壤原生矿物化学组成特征可以作为探寻枣树适宜区域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乐陵—河口地区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清洁型为主;污染区土壤轻度污染所占比例最大,中度及重度污染占研究区的0.57%,污染因子主要为Cd、Hg、Pb,工业废水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Cd、Hg在污染区小麦秸杆中明显富集,接近或超过其根系土中的含量,在籽实中含量最低,小麦籽实中Se、Zn明显富集。土壤根系土中Cd、Hg等以稳定态分布为主,活动态的含量很低,活化迁移量少,这与区内碱性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土壤主要污染因子是Cd、As、Hg、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工矿三废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过量施用化肥和工矿污染形成的酸雨使区内土壤明显酸化,土壤根系土中镉等元素在酸性环境中活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有毒重金属镉等通过土壤-水-植物活化迁移量大,经食物链向人体中转移危险性增大。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成为烟台市域内两项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地下水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邹连文  张静  李森 《水文》2000,20(5):50-51,57
水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下水在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埋藏浅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等地下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连续性、极端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对我国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土壤墒情是旱情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实时性强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土壤墒情监测。本文分析了土壤墒情与地表参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LJST(地表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基于NDVI和LST、并考虑土壤类型的土壤墒情遥感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墒情,对2010年10月到2011年5月山东省旱情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山东省的旱情经历了不断加重,再到逐渐缓解。然后又局部加重。最终全部缓解的过程,干旱核心区为鲁南地区,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金矿资源丰富,特别是胶东地区,素有我国大金库之美称.山东金矿资源的总量究竟知多少?长期以来,为国家领导人和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心、注目.前不久,一份对山东省金矿资源总量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的科研报告——《山东省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在山东省招远县山东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通过评审.该报告是地质矿产部下达给山东地矿局的重点科研项目.报告由全国先进班组长、五一劳动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州市低温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德城,乐陵、宁津,齐河等县(市、区)已先后发现地热资源。本文介绍了该区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2008,(11):64-64
12月3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大会。山东省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组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立军出席大会并讲话,山东省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组副组长、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李茜和考核组全体成员出席。与会人员听取了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景颜代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班子作的述职述廉报告。  相似文献   

10.
高密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5件/km~2的密度布设样品"多点取样"的方式取样,分析测试项目为有机质氮磷钾硼钼锰硒碘锗氟铅锌砷镉铬铜汞镍钴矾和酸碱度共22项。本文统计了这些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分布,研究了高密市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潍坊市和山东省背景值的差异,认为高密市土壤中汞、钼分布不均匀,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污染有关;而高密市有机质的浓集系数较大,含量比潍坊市和山东省都相对较丰富;而钼、锌、钴等元素则相对潍坊和山东省都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1.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其分布分配特征产生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相关系数的研究,认为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可表征表层土壤原始沉积的地球化学含量;讨论了人为活动导致土壤污染的评价方法,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中Hg、Cd、Pb、As、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质》2009,(12):F0004-F0004
2009年11月25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完成提交的《山东省重点地区矿山开采遥感动态监测》项目报告进行了审查验收。专家委员会听取了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观看了项目数据库演示,审查了项目成果。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遥感中心、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遥感协会的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省整规办、省财政厅、  相似文献   

14.
对济宁南部优质大米产地的不同层位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证实除P的含量稍低于山东省平均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平均值,土壤质量良好,营养水平较高。但Cu,F,As,cd,Pb,Hg,cr在土壤中原始含量偏高,是潜在污染源和引发地方病的隐患。通过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大部分地区肥力优良或尚可,但个别地段因重金属污染超标成为质量较差区,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墒情规律分析及实用墒情预报方案编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平  杨罗 《水文》1996,(3):24-30
对山东省6处墒情试验站的试验资料,结合全省150处常设墒情测报站近30年的实测墒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对全省不同地区的土壤墒情时程变化、垂线变化及土壤增墒、退墒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山东省实用墒情预报方案”,就今后开展墒情预报服务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Hg、Cd、Pb、Cu、Zn、Se、S、P、N和OrgC...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表明,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5.4万km^2的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土地是清洁的。调查区内有99.9%的土壤为绿色土壤,可生产无公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一类土壤占92.7%,适宜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二类土壤占7.2%;三类土壤占0.1%。本次调查发现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地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水质优良的地段主要分布在济宁市区北、平阴周边、长清南、济南市区南部等靠近山前地段,其他平原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多为较差或极差级(不能饮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生态地球化学预测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对青岛市生态环境进行现状预警,划分了4类11片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区.以青岛北部地区(2200 km2)2003年和2007年(本次调查)两批区域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图件对比等方法,研究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年间土壤中P、OrgC...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小清河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东省小清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查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元素来源和分布迁移规律,从而为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有效依据。研究发现,小清河沿岸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As、Cd、Cr、Ni等元素的污染;依据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发现研究区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总面积为880.5 km2,未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为1 822.1 km2,分别占全区总土壤面积的32.58%和67.42%,其中上游的济南市城区北园镇至华山镇区域的小清河两岸是重污染区。对小清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来源的探析表明,大气干湿沉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Cd的活动态比例高达56.17%,活化迁移能力强,是该区对生态环境危害性最大的污染因子。此外,As、Cd、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活动态含量明显受pH值和Corg含量的制约,在低pH值、高Corg含量的土壤区应高度重视As和Cd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