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沙坪铅锌矿经过40年的开采,到2004年底保有铅锌可采资源储量仅可以开采6.5年,为铅锌资源中度危机矿山。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实施以来,新增铅锌、钨、萤石、锡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钼、铁、铋等为中型规模矿床规模,表明矿山的深边部找矿潜力大。本文在前人  相似文献   

2.
张双悦 《甘肃地质》2013,22(1):24-29
甘肃省位于铜矿重要成矿带中,是我国铜资源重要分布省(区)之一,并已建成了我国铜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甘肃铜矿山始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目前都已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急需加强接替资源的勘查,一是为一批危机矿山新增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发现并控制或探明一批对我国铜原料供应有重大影响的骨干矿山的后备资源。国内外实践证明,矿山深部和外围是发现新矿床扩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作者从甘肃省在我国铜工业中的地位、矿山面临资源危机、科学对待接替资源找矿、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潜力,选择重点和建议等6个方面研究了甘肃省铜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工矿产地质》2011,(4):251-251
<正>2011年10月30~31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项目成果交流汇报会消息,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实施以来,共探获48个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和一批中小型矿床,新增大批资源储量,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7.3年,稳定就业人数60万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计划安排300个矿山的找矿工作,约180座危机矿山有望在8~10年内取得重要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总结会上,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一队等8家单位荣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特别贡献单位”称号。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200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获得了突出成果,新增一大批资源储量,理论和方法技术不断创新,有效缓解了矿山危机,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国有大中型钨矿山经过“关闭破产,转制重组”后重现了生机,但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文章根据钨矿山的现状,从特定的成矿条例到钨矿山边深部和外围以及钨矿床共伴生矿产等方面分析江西省钨矿山资源潜力,提出矿山今后加强接替资源勘查等四条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西大湖塘钨矿田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省是我国钨矿资源重要产地,经50多年的矿山开采,钨业经济正面临资源危机,急切解决后备战略资源。大调查成果对江西北部特别是九岭成矿带大湖塘钨矿田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预测出大湖塘—东陡崖钨(锡)、昆山—蓑衣洞钨(钼)2个找矿远景区,估算出大湖塘钨矿田资源潜力,钨(WO3)预测资源量80万t。  相似文献   

7.
7月28日,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野外验收中,灵宝市的大湖、灵湖、秦岭三个金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均获通过。截至2010年6月底,该市危机矿山勘查已控制金矿资源量54吨。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2009,(11):54-54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2009年11月5—6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冶金集团下属的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联合召开现场会,交流研讨澜沧老厂矿山最新找矿成果。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专项以资金拉动、理论创新、专家指导和多方支持,老厂矿山新增铅锌金属量10万多吨、银230多吨,  相似文献   

9.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实践——以安庆铜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冬  秦仁高 《安徽地质》2009,19(2):149-150
总结了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在安庆铜矿的工作实践,强调了接替资源勘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简介了在现有矿山范围找矿勘查工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步骤,并取得了初步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10.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自2007年至2010年,先后承担了广西栗木锡矿和广西珊瑚钨锡矿两个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在全国危矿办和广西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经项目组全体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勘查工作已顺利完成,取得丰硕成果。1找矿效果卓著,资源量大幅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有关的成矿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成 《矿床地质》2006,25(Z3):439-442
简要叙述了与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有关的一些成矿找矿模式,包括:绿岩带金矿新模式,斑岩铜矿模式,微细浸染型金矿深部找矿模式,铜镍硫化物深部找矿模式,金和铅锌矿共伴生模式等,以期为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2004,31(10):55-5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9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会议听取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制定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矿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一批矿山资源枯竭,接替资源不足,其中煤矿、有色金属矿产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探寻新的接替资源,延长矿山寿命,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会议指出,  相似文献   

13.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在南岭地区共安排项目30 项,累计投入总经费4.7143×108 元,其中中央财政 2.4796×108 元,地方财政投入2.595×107 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1.9388×108 元。新增332+333 铅锌金属资源量5.737×106 t, 三氧化钨资源量3.94×105 t, 锡金属资源量2.62×105 t,钼金属量资源量2.75×105 t,金金属资源量35.5 t,锑金属资源量4.2 ×104 t,铁矿石量3.968×107 t,银金属资源量5149.7 t,铜金属资源量2.26×105 t。 9 个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资源 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6 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7 年,稳定职工就 业49 464 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在深部找矿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对该区矿山深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铜山铜矿是一个开发历史超过50年的中型铜矿山,在近年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过程中,在深部找到了铜金属储量超过了22万吨的矿体。本文在全面总结铜山铜矿深部找矿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深部找矿成功的因素。创立具有预测能力的成矿理论是预测深部矿体的最有力的保证,但对深部矿体的可靠的预测需要有勘探工程决策和投资决策的支持才能转化成具经济价值的矿产储量,不能别面强调物探技术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更不能轻视地质专家和钻探技术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个旧锡矿是一个以锡为主的超大型多金属矿集区,蕴藏丰富的锡、铜、铅、锌、钨、铋、钼、银、金、铟等多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累计探明Sn储量200多万吨,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大的锡成矿密集区.个旧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至2004年,已有14个较大规模的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目前正在生产的5个大型矿山中,有4个属于资源危机型的矿山,接替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开展以深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先导的深部找矿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下面就着重分析影响个旧深部找矿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一项战略举措。湖南危机矿山"起死回生"了。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先生莅临我所讲学。翟院士一行是在参加“江西新一轮地质找矿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研讨会”后来我所进行讲学的。翟院士在认真听取我所有关同志关于“所情”、“相山矿田特征”及“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进展情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成矿系列及流体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梅  刘佳 《辽宁地质》2011,(12):39-39
近日从刚刚闭幕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总结大会上获悉,辽宁省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找矿成果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均位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凤城市白云金矿找矿成果现场交流研讨会首先对2004年在全国开展的危机矿山找矿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近6年来,运用新机制,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时资源保证程度低、找矿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的大中型危机矿山进行了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  相似文献   

20.
王建辉 《矿产与地质》2012,26(6):445-450
佛子冲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属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通过2006~2008年的矿产预测、2008~2009年的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在前人工作的成果基础上新增矿产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潜在经济价值达11亿元,按矿山现有开采规模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年,稳定安置从业人数1270人.有效地缓解了矿山的矿产资源危机程度.在对原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分析后,加上本次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及取得的成果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对矿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