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于1990年4月3日在成都地质学院开幕,出席会议代表191人,经过五天的学术活动于4月7日胜利闭幕。 会议收到论文245篇,会议中,在主、分会场上宜读论文146人次,本次会议入选论文范围广,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论文内容包括矿产资源预测、地质统计学、计算机自动成图、成分分析法、数学地质新方法等。 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十几个行业,包括黄金、地质、冶金、有色、石油、核工业、煤炭、水文、地震、天文、海洋等系统的地质野外队、科研院所和院校等。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李沛然先生也列席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会议由成都地质学院彭副院长宜布开幕并主持了开幕式,由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承祚同志致开幕词,在开幕词中回顾了前三届数学地质学术会议简况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于198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湖北省宜昌联合召开了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地质、地震等系统57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42篇论文或摘要,有35名代表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3.
江能人 《地质论评》1963,21(3):160-160
云南省地质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已于1963年3月11日至20日在昆明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包括地质科学的各个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兹将这些论文内容归类简介如下: 1.前震旦纪地质、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F0004-F0004
2009年2月27日,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1大队第一届学术交流会在西昌召开。大队领导、退休老专家及青年技术人员共50余人参加会议。在此次学术交流会上,青年技术人员共提交涉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勘察、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矿产地质、地质勘查等方面的论文15篇。13名论文作者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交流。经过专家组评审,5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最后,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石油、煤炭、化工、核工业、高校和中科院的地质生产部门或行业的代表2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0篇,其中215篇论文分别在五个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3月28日~29日,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和地质研究院联合组织的第四届两院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化地质大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共征集论文42篇,涉及地质、物探、化探、水工环、遥感、项目管理等专业,均为两院青年技术人员结合各自近年来从事的各类地质项目和管理工作实践撰写的,能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其中40篇论文做了会议宣讲。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7,33(4):388-392
中国地质学会“六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情况在《地质论评》1987年第2期中已进行了报道。根据出席会议的专家特长和论文性质,分基础地质、能源地质、有色金属矿床、铁铜和非金属矿床以及水文工程  相似文献   

10.
季国容 《地质论评》1987,33(2):200-201
为了交流近年来,特别是“六五”期间我国区域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新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与安徽省地质学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在安徽铜陵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8人,提交论文57篇,分别在大会和小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另有6位代表虽未提交论文,但也为大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0日~11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化地质研究院举办。本次青年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创新、支撑、服务——为资源绿色行动助力"。研讨会共提交论文60多篇,其中近50篇论文作者针对各自论文进行了汇报、交流。本次研讨会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  相似文献   

12.
丁梦林 《地质论评》1981,27(2):191-192
根据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的建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山东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1月1日至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来自95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17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一百多篇。会议除大会和分组宣读论文64篇外,还组织野外地质旅行5天,由潍坊到沂水、郯城,营县、诸城  相似文献   

13.
于1986年9月9日~15日在长沙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迎接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在我国召开,为了进一步总结我国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召开的。到会代表230名,提交239篇论文摘要和198篇论文。这些论文  相似文献   

14.
《山东地质》2010,(1):F0003-F0003
1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专职副秘书长、《地质学报》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博士应邀来《山东国土资源》杂志社指导工作。郝梓国博士就科技论文撰写方法、地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投稿过程中应注意问题及如何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等进行了讲课。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和《山东国土资源》杂志社领导和部分技术人员等60余人认真听取了科技论文讲座,并就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郝梓国博士进行了请教。  相似文献   

15.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1,(4):322-F0004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与旅游的联合,促进地质旅游发展。12月9日,由贵州省地矿局、旅游局、地质学会联合举办了贵州省地质旅游发展座谈会。会议收到论文近20篇,大会交流论文10篇。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省地矿局、省旅游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遥感地质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4日在江西景德镇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核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一些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93人.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42篇,论文105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 2月 1 3日在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1 99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和“1 99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报告”,公布了国际论文发表情况和论文被引情况、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论文被引用情况以及国内期刊统计结果排名。《地质科技情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现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的《1 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有关《地质科技情报》的情况报道如下。《地质科技情报》在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中“地质与地理”类的排序为第 2 1位 (共 51种期刊 ) ;在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地质学会、煤炭学会于1980年4月26日至30日在福州市召开了第一届煤田地质学术年会。会上交流了有关论文23篇,其中有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方面的成果,也有矿区、井田和矿井构造和地层方面的成果,以及数学地质方法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在广汉召开3月12—15日,在广汉召开了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计有42个单位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四川地质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议以理事...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89,35(2):189-192
1988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部门二百五十多位地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工作的形势和地质工作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会收到“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论文41篇,其中,12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了言,其余,在分组会中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