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地理学——一门新兴的社会地理学科在当代,旅游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们亲眼看到它逐步形成为新的国民经济部门,这一部门依靠一些资源的特定的结合,拥有自已的干部队伍,并与其它经济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对地理学只有一个要求——看和写。这使人对地理学产生了一种固定的概念,即地理学的价值就是描述事实,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经验思维。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的一门分枝学科,由于是新兴学科,所以尚未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苏联人口和居民点地理学的成就表现在:该科研领域工作中心稳定;研究人员及其所发表的作品不断增加;成果论述的范围——地理、人类生态地理与休假活动地理等新方向已成为独立的分支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约翰斯顿(Johnston,1985)认为“地理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地理学在于它未来的实践者”。地理学研究生——这些未来的实践者在繁荣地理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罗宾逊(Robson.1981)与阿温(Unwin,1987)认为,英国地理学家所发表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成果源于其研究生时代的研究工作。虽然如此,关于研究生学习的讨论仍局限于几家杂志的评论及“室内”争论。鉴于人们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所表现的兴趣,这种讨论有必要在各层次公开。  相似文献   

6.
有两本同一名称的书(指 R.J.约翰斯顿的地理学和地理和 K.格里戈里的同一名称的书——译者)。尽管原著的副标题不同(前者是1945年以后的英美社会地理学,后者是自然地理学的本质),它们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两本书都证明,不管是地理科学整体,还是其某一分支,是一群国家,还是某一单个国家,都不是仅有单一色调的潮流——黑色的或是玫瑰色的流。大家都在不断的探索,有争论,有迷惑,有对真理的追求,有幻想,也遇见过死胡同。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历史地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甚至出现了《新历史地理学》这一概念。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搜集资料用来评述历史地理研究现状时碰到的一个大难题是《历史地理学》在概念上不确定。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和地理这两门学科的影响下平行产生很多学术方向后形成的。这些学术方向彼此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它们不是互相补充,而常常是相互竞争。历史地理学的某一分支的代表往往把历史地理学的内容仅局限在自己分支的方向上,对其它分支则缺乏正确评价。这种偏见阻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自然千奇百怪, 大自然用其"无形之手"造就了奇妙无比的分形世界, 在自然形胜之处, 形成了无数的自然- 人工分形复合体, 它们逐渐吸引人们的关注, 渐进由旅游景物- 景点- 景群- 景区—风景区以及风景区域等而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旅游网络系统。旅游网络系统的最基 本要素之一是景区(点), 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景区(点) 由各种旅游线路和廊道( 交通 线路) 相串通、连接, 从而形成旅游系统的网络空间结构。文中首先明确指出了将分形理论应用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系统提出了旅游系统网络空间结构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与旅游交 通三方面的分形科学问题; 并进而以北京市旅游景点为例, 定量给出了旅游网络系统空间结构的 分形证据; 最后, 还指出了积极支持开展分形旅游研究对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 升和在国际旅游学领域尽快占据分形旅游研究前沿之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地理学会——苏联最古老的(有140年的历史)也是最大的科学社会组织之一——于1985年10月在基辅召开了例会。地理学会受苏联科学院领导,拥有38,000名会员和700多名集体会员。学会的领导机构设在列宁格勒。参加本届会议的约有600名代表和200多名来宾。  相似文献   

11.
德米特里耶夫基基,A.A.耶里辛,伊萨钦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是由经常处于变化中的大量事物和过程组成,它本身就要求从百科的角度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今天已被认定是一个活动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创立并在理论上系统整理有关现实活动的新知识,揭示科学的世界全貌。它的固定目的是对过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这个公式经常还要补充卡·马克思的一条原理,即不仅要解释世界,还需改造世界(这就是说,科学要提出如何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地理学中,心地(haartland)概念是借用政治地理学的心脏地区(The heartlard)或称枢纽区域(Pivotal area)概念,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心地概念在区域地理学中,除了政治含义以外,还被赋予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含义。这一地理概念,在加拿大是指五大湖和沿圣劳伦斯河之间的中间低地,为加拿大的“心脏”——躯干的中心和最具活力的器官。在心地内,存在着地域和功能的综合。这一小区域是加拿大的人口和工业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进展》1984,3(3):12-12
Ⅰ——Ⅲ——医疗地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r——第三发展阶段内的四个时期。1——医疗地理研究对象的系统:A——系统的被管理部分;B——系统的管理部分;2——管理机构。系统要素:3——居民;4——自然;5——经济。环境的地域类型:6——社会的;7——自然的;8——经济和日常生活的;9——系统起作用的标准9′——医疗生物的;9″——社会的;9(?)——经济的。10——关于系统被管理部分就其起作用的标准的性能和状况的信息加工组:10′——医疗生物的.  相似文献   

15.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从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态—经济环境诸因子分析入手,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TBCI)及运算模式。作者认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和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当地居民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它包括三个基本分项指数——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指数等。而表征旅游承载力强度的无量纲指标称为旅游承载力指数,它是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和表示方法,以试图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理论模型。文章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广阔的冲积扇上星罗棋布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就是根据黄河下游的水文地质特征,从转变人的观念和开发黄河旅游资源入手,提出了要点线结合地开辟我国新的旅游线—黄河水上游,举办各种具有黄河特色的旅游项目。以此来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牛亚菲  宋涛    刘春凤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2):225-231
本文在旅游景区的层次上,以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范围——旅游经济影响域为视角进行研究和空间尺度推绎,探索在空间尺度上评估旅游景区对周边地区经济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旅游景区经济影响域的概念和关键指标界定,并分析了典型案例北京郊区经济辐射特点显著的景区——八达岭长城旅游区的辐射影响范围。在对八达岭周边的岔道、石佛寺等案例区域实施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获取了旅游就业、旅游收入和居民感知要素的旅游经济指标的实测值。然后运用旅游区位商模型、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总体趋势分析,从而分别测算出基于就业、收入和感知的八达岭景区旅游经济影响域的空间结构,最终通过要素叠加法刻画出旅游经济影响域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地理界四年一度的盛会——国际地理大会(第24届)1980年8、9月间于东京召开,来自70个国家的1,54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我国地理学会代表团一行12人也应大会邀请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