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福建沿海中新生代变质活动带现场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3—25日在福州召开。会议期间,省区调队把在福清、蒲田、晋江、东山等地系统采集的岩石  相似文献   

2.
福建、广东沿海长乐—南沃变质带的变质岩,由于时空分布和原岩成分的不同,致使稀土元素和稀土矿物出现明显的性状差异。特别是该变质带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前缘,濒临西太平洋,受构造动力和岩浆热动力的影响极其显著。而稀土元素的分镏与分配又受温度、压力、晶体化学、物相变化的制约。因此,它们的配分型式,轻重稀土元素的富集与亏损和分配系数的大小,都能用来说明前进变质的成因以及推导物相转化的物理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太平洋西岸,呈北东向狭长带状濒海展布。其范围,北起马祖,向南经晋江、东山,延入广东南澳,蜿蜒400公里,宽38—58公里。对此变质带,地质界看法颇多,以前一般认为是古老的变质基底。1972年开始的福建沿海1:20万区调,初步查明其为一中生代变质带。在此基础上,我队变质岩专题组又对之作了调研,肯定并深化了以前的认识。本文是由专题报告有关部分汇集而成的,主要对变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其范围,北起马祖,经平潭、晋江、东山,南至广东南澳岛,长达400公里,宽38~58公里。变质带主要由中生代地层组成。变质岩、混合岩和花岗质岩石广泛发育,为一典型的低压型(红柱石——矽线石型)区域变质带。这一变质带的查明,对我国东南沿海板块构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隔海峡与台湾相望,东濒太平洋,是大地构造的转接部位,地质构造甚为独特,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广为分布,变质岩也很特殊,这里是研究东亚与西太平洋地质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其地理地质位置极为优越,对这个地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瞩目。东南沿海变质带北起闽江口马祖岛附近,向西南经平潭、莆田、晋江、东山、南澳等入海,长达400余公里,宽度38—58公里。西部为片理化火山岩的剪切变质带,东部为变粒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等,邻海域为混合岩与片岩。这一套变质岩系,最初被认为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1962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1965年出版)将其时代定为前震旦纪;同年刘征瑞提出其中某些岩石与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对比;1∶20万区调结果,福建省区域地质志认为它们是由中生代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岩层形成的低压型区域变质带。70年代后期通过钾氩法测得其年龄在60—202百万年间,近年来的研究获得483百万年(扬泰铭1985)和535百万年(谢窦克1986)的年龄资料。近期,施满堂、黄辉等采获了微体化石;闽东南队获得593.3百万年的年龄资料,并发现古构造遗迹。这里先作以报导,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研究成果。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在深入进行,可望获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中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周旋  于津海 《地球化学》2001,30(3):282-292
福建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花岗质岩石分布于东山、晋江和莆田等广大地区。花岗岩中常包含黑云母、石榴子石或白云母。但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属于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以低Rb、Zr、Hf、Nb、Y、Ga含量和Rb/Sr比值,以及高Ba、Sr丰度为特征,属于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它们的稀土总量普遍较低,具有轻稀土富集、铕中等亏损的稀土分布模式。本带三个地区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以高εNd(t)(-4.49~-3.15)和低ISr(0.7055-0.7074)、tDM(1.19-1.29Ga)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带花岗岩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大型边缘火山弧环境。其母岩浆是由类似于麻源群的古老火成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体与同期的幔源玄武质岩浆发生一定程度混合而成。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姜平 《福建地质》2004,23(3):139-143
通过1:25万厦门市、东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福建沿海动力变质带南段中同种原岩不同变形强度的动力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揭示了晚侏罗世侵入岩在动力变质过程中,从未变形岩石到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的变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动力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了依据,并为岩石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迁移这一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交代结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阐述了不同混合岩类型的基本特征,并建立了三个混合岩化演变系列、论述了岩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呈北东方向狭长条带与海岸线平行展布,大致与长乐——南澳深大断裂带展布方向一致,长约400余公里,宽仅38—58公里。它是由一套中生代晚三叠—晚侏罗世的沉积—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其变质时代大致相当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是一条年青的区域变质带。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呈北东方向狭长条带与海岸线平行展布,大致与长乐——南澳深大断裂带展布方向一致,长约400余公里,宽仅38—58公里。它是由一套中生代晚三叠—晚侏罗世的沉积—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其变质时代大致相当于晚侏罗—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65,23(1):72-73
1964年11月5日在蓟县召开的震旦系现场学术讨论会,经过论文报告、参观和讨论,于11月12日下午胜利闭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大区地质科学研究所和八个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及科研机关、大专院校等27个单位的87名代表。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朱效成、孙云铸、程裕淇等副院长亲自领导了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蓝片岩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教育和生产方面的23个单位的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摘要23篇(已汇编成册)、全文18篇。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数学地质在煤田地质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5日至11日在广州加禾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2篇会上宣读交流了70余篇。武汉地质学院院长赵鹏大教授为会议作了《矿产资源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及定量预测现状》的报告。他指出,数学地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围绕着基础地  相似文献   

14.
徐惠芬 《地质论评》1987,33(2):201-202
全国变质地质及变质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日—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学会的变质岩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及山西省地质学会共五个单位发起和联合召开的。大会由山西省地质研究所冀树楷总工程师代表五个发起单位和东道主致开幕词。北京大学董申保教授、长春地质学院张贻侠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游振东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古生物学会昆明组和云南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元谋人发现廾周年纪念会及元谋地区新生代地质现场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8日在元谋县召开。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广东、四川、贵州、云南100个单位的147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65篇,内容包括古人类及其古文化、新生代地层古生物等。自元谋人发现廾年来,元谋地区在古人类、古文化、古脊椎动物及新生代地质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第一,对元谋地区古人类及其古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半干旱水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6~3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陕西机械学院水电科研所和全国水文情报网西北组发起,并得到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和黄委水文局第十个单位的资助。有25个单位,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1篇。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家琦、西安市水利学会等给会议发来了贺信。会议特邀华士乾教授等7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工矿床沉积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学科.研究证明,80%{31日一8月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是国际上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被保存在地球表层的沉沉积学会在东亚地区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层中.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晋江现场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7日-12日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第四纪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东南海岸带变化与其他区域对比,环境与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晋江模式"及其对比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国际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召开,历时4天。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变质地质学的各方面课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和观点;讨论涉及变质图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及变质作用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和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较集中的讨论。与会代表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各时代造山带长期复杂的变质和变形作用的演化历史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时间关系。对花岗质岩石学及与变质岩系有关的金和铀的成矿作用也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