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移动地图迅速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与此同时,移动地图在设计与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移动地图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移动地图的设计水平,增强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可用性,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对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并研究了影响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效率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从事的具体的地图编、审工作,探讨公开地图的信息开放与安全问题.对地图的涉密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针对社会发展对地图的现实需求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技术发展为地图信息开放提供了条件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地图信息开放的必要性、及时性以及地图信息的安全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世民  赵晶辉  尹章才 《测绘科学》2011,36(4):78-79,42
针对Web2.0地图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给地图信息带来的污染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地图模型的演化规律,并利用信息生态学原理,结合Web2.0地图的特点,提出地图信息生态概念.在传统地图模型基础上扩展地图信息环境,建立了基于人-图-环境系统的地图信息生态模型,并分析了其特点.从地图信息生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主要Web...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纸质地图到现代电子地图,地图传输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地图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由基于纸质地图的传递转变为基于屏幕地图的传递。这使得地图信息的传递突破了纸张、印刷等方面的限制,显著提高了信息传递的灵活性与生动性。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一,随着地理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屏幕上实现海量数据的符号化并减少时间延迟问题;其二,如何使屏幕地图在缩放过程中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之能够进行多尺度的显示,以减少噪声量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电子地图的多尺度表达与快速表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柯拉斯尼 (A .Kolacny)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型 ,探讨提高地图质量和地图信息传递效率的途径。文中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 ,分析了地图生产者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地图作者和地图读者双方需共同努力 ,相互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地图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6.
Web2.0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Web2.0条件下的网络地图与用户的交互性强,表示的内容更加人性化。文中系统总结国内外网络地图的发展现状,阐述Web2.0与地图制图的关系,分析Web2.0网络地图的特点优势,总结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进行设想。最后,重点探讨Web2.0条件下网络地图信息传输模式中的数据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柯拉斯尼(A.Kloacny)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型,探讨提高地图质量和地图信息传递效率的途径,文中阐述了信息传递过程,分析了地图生产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地图作者和地图读者双方需共同努力,相互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地图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图信息论: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图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地图的核心功能是传输空间信息。自20世纪60年代源自通信领域的信息论被引入地图信息度量.现代地图学已经发展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地图信息论。本文旨在对近50年来地图信息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论述从狭义到广义地图信息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最后对地图信息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地图制图中常见视错觉现象的规律和原理,并对此在地图制图应用中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合理地利用视错觉规律,“将错就错”,不仅可减少地图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音,提高地图的传输信息效果;还能提高地图表达力,增强地图信息载负功能,为最佳地图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金礼  陈杰  邓敏 《测绘科学》2011,36(2):33-36,39
地图信息的定量度量是地图制图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评价制图质量、地图综合算法以及实现空间信息有效传输的基础.它不仅有助于理解空间信息的特征,而且对有效地利用空间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围绕地图信息度量,从地图空间信息复杂性的角度和地图目标空间分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Cartographic visualizations have been kn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ve brought forth a wealth of different map projections and cartographic products. Yet, cartography as an independent sci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only about 100 years ago and sometimes its position among the spatial disciplines is challeng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is respect it is a young science based on a very long tradition of map making, glob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p projections. Maps and map related visual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many other spatial disciplines such as geography and geodesy. Cartography has many overlaps with thes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as well as with the more recent on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his paper reviews fundamental aspects of the conception of space and tim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artography from a technique of map making to a spatial science, highlighting major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As a young science and confronted with majo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cartography underwent several crises as to what exactly is cartography and how it relates to other spatial sciences, in particular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Major pitfalls and misconcep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three major scientific pillars of cartography are identified. The relationships of cartography with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osition of cartography vis a vis the others is delineated. Finally, desirabl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scientific cartograph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数据库驱动的地图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尹章才  李霖  黄茂军 《测绘科学》2007,32(1):32-33,69
当前GIS系统生产出来的地图产品在制图学家眼里缺乏说服力。GIS软件完成地图符号化后,地图产品的最后阶段将不得不脱离GIS数据库而在出版软件中完成,从而中断了工作流程,割裂了地理要素与地图对象的联系,难以进行地图的更新。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地图表达机制,在GIS中融入地图制图功能,既便于地理数据库驱动下的地图制图,又便于地图的增量更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点群密度制图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点状专题数据激增,需要突破传统制图方法的表达局限,利用海量点群数据对专题信息进行快速、直观、综合的制图表达。文中以南京市银行的ATM网点数据以及全国KTV营业点分布为制图数据源,探讨了点群数据核密度估计图以及三维核密度曲面图的制作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网点密度制图方法,消除了边界分隔对密度计算精度的影响,能更好反映点群数据的空间分布密度、区域差异、动态变化等特征,具备更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郭仁忠  应申 《测绘学报》2017,46(10):1274-1283
在ICT技术推动下,地图学的发展迎来空前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地图学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转变,深入分析传统地图学的限制——物理空间的传统约束,面向现代地图的形式松散化,从现实与虚拟、外表与内里、纸质与电子等8个方面论述现代地图学信息空间的数字自由,并针对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的发展机遇和需求,拓展地图学框架,同化新兴元素,推动地图学复兴。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图制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李洪省  李程 《测绘科学》2004,29(6):92-94
本文介绍了网络地图制图的概念和分类,探讨了当前网络地图制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网络地图信息发布的结构模式、网络地图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缩放的非自适应性等,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及GML与SVG技术的最新进展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地图制图的目的、人员、对象和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地图的类型、空间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等呈现出显著泛化特征,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分形衰减是指在地图综合中,地图目标随着比例尺的变化其结构形态随之发生改变,其自相似程度是递减变化的,反应到分维数的变化上,称之为分形衰减。本文以分形分析方法作为工具,分维值作为度量参数,分析地图综合中地图目标的分形衰减现象。以扩展分维作为理论基础,从变维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图目标的自相似程度随比例尺变化而衰减的规律,进一步研究地图目标的尺度指标与分形衰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体系的总体架构,以及体系的建设内容和示范应用子系统功能。进行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制图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可将基础地图信息数据和专题图数据集中管理,并具有全面的数据采集更新、数据编辑处理、数据入库管理、应急地图产品的快速定制及出版印刷等功能,为地图制图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并推进应急保障制图快速化服务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图制图专家知识对地理信息符号化过程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纸质地图数字化得到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地图信息损失的问题,阐述了产生这种损失的原因。数字化后得到的地理信息是各种GIS应用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GIS应用中需要把这些地理信息重新再现成地图。为了得到较好的地图显示效果,有必要将数字化后损失的地图信息在从地理数据到地图符号化的过程中进行补偿。论述了在符号化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地图制图专家的多年知识和经验,将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不确定性的专家知识形式化,以此来控制整个符号化的过程,达到改善地图显示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