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化屋顶的产流规律及雨水滞蓄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物屋顶作为城市的"第五面",是城市立体化绿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屋顶绿化植被和土壤层的蓄滞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城市径流,并改善局地微气候条件。开展了绿化屋顶的人工降雨径流观测实验,通过对降雨、径流的观测分析了绿化屋顶的雨水滞蓄效果。建立了描述绿化屋顶降雨产流过程的一维入渗模型HYDRUS-1D,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分析了降雨频率、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绿化屋顶雨水滞蓄效果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绿化屋顶具有较好的雨水滞蓄效果,10cm土层厚度的绿化屋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蓄滞量可达到16.1~21.6mm;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蓄滞效果更明显;就雨水蓄滞效果而言,壤土比砂土和粉粘土更适合于绿化屋顶。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俊  梅国雄  黄山  黄递胜  刘佳亲 《水文》2021,41(1):42-48
绿化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建筑能耗、城市绿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低影响开发实践,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系统回顾和综述国内外绿化屋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不同气候条件和绿化屋顶类型雨水年滞留率约为50%~90%,并能将室内温度降低约3℃~4℃,为绿化屋...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5)
以泾惠渠灌区绿化工作为例,对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绿化工作开展现状和取得成效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分析结果认为:灌区骨干工程绿化工作实施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渠成风景线、库成风景区"的目标任务,对灌区骨干工程岸线保护和水域生态的治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绿化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渠道工程线长面广,绿化工作实施和管护难度较大、管理维护经费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绿化工作的实施效果。针对存在问题从培养灌区群众爱渠护绿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和争取资金投入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京津地区近几年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实施的建筑基础绿化做多方位的比较分析。主要针对平屋顶、坡屋顶以及垂直墙体的不同建筑基础模式加以分述。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立体绿化的发展情况,在阐述立体绿化概念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讨论了室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坡面绿化、棚架绿化、篱笆绿化五种海淿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立体绿化形式,以及每种立体绿化形式相应可选用的主要植物,从而分析了立体绿化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立体绿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百罗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运用景观绿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百色当地"革命老区、红色政权、多少数民族"等的地域特色。通过景观绿化设计,对公路沿线景观有较大的改善,在有限的投资范围内力争恢复沿线原生植被,恢复环境,恢复自然,把百罗高速公路建成高规格的具有南亚热带地域特色的景观大道。整个设计自始至终贯穿自然、生态、发展的"绿色廊道"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功能互补、生态效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前岩质边坡生态恢复问题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研究较多,各种绿化方法不断涌现。这为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使岩质边坡环境状况大大改善。然而边坡生态防护应基于稳定性之上。如今多是边坡稳定性治理后,再采取生态绿化,而未将稳定性治理与生态绿化作为整体综合性设计。论文提出对边坡稳定性治理与生态恢复整体考虑、综合设计的观点,可为非稳定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边坡绿化技术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更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强化了防治工程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恢复工程建设中因开挖大量边坡而遭到破坏的植被,我国在灾害治理和边坡防护工程中的生态防护技术方法及边坡绿化的草种选择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边坡生态治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6大类植生卷铺盖法、挂三维网植草、液压喷播、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浆砌空心砖培土种草及喷混植草.边坡绿化草种的选择,应考虑边坡的地域、气候、土壤、当地植被,绿化的持续年限(防止植被的退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尚海洋  丁杨  宋妮妮 《冰川冻土》2017,39(6):1357-1364
生态工人机制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与维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直接参与生态保护和维护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报酬。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环境保护工程(如实施生态补偿退耕/牧还林/草)而造成收入、生计下降的居民来讲,在提高保护意识、参与保护实践的同时,增强了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列举在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关的10个生态职业岗位,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调查流域住民对生态工人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农户成为生态工人的因素。从调查发现,支持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要收入来源;家门口务工;农闲打零工,贴补家用;不为挣钱,保护我周围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拒绝接受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中"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的单一原因最多,"工资收入无法保障"、"生态工人工资低"、"技术性太强,培训也做不来"分布较为集中,而"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的原因较少,而"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参与"的直接抗拒性回答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蒋少杰 《安徽地质》2022,(2):154-157+177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关闭的废弃煤矿。本文以八公山区属地方废弃煤矿为例,分析废弃煤矿矿山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通过实施场地整治、清理煤矸石、修砌鱼塘、绿化等工程治理措施,使废弃煤矿生态环境彻底改观,为废弃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原理,分析了沿空切顶巷道顶板结构演化过程,得出厚煤层快速回采切顶成巷围岩应力、位移传递机制,形成了人为主动构建“基本顶上位岩层-采空区碎胀矸石-巷道切顶短臂梁”围岩稳定结构的控制思路。提出厚煤层快速回采沿空切顶巷道围岩协同控制体系,以“恒阻大变形锚索+墩式单元支架”控制顶板,以“滑移式让位护帮结构+自移式动压防冲结构+波浪式多阻护帮锚杆”控制帮部,形成了应对顶板结构位态、碎石运动状态变化的针对性控制技术。以柠条塔煤矿S1201胶运顺槽为工程背景,完成了厚煤层快速回采条件下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采高增大、采速加快后,基本顶上位岩层易引发少量不宜强制控制的回转变形,支护结构可控让位是构建围岩稳定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巷内压力与采空区矸石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增强预裂效果有利于减少动压冲击;成巷过程中巷道顶压首先达到恒阻状态,而后位移趋于稳定,最后形成围岩稳定结构。所设计的配套支护结构可有效协同围岩运动,留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ur of the pipe roof method with different pipe roofs disposition schemes including the pipe roof gate system and L-shaped system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ground settlement reduc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construction adjacent to the existing structure b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s of parallel underground tunnels with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s,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s and groun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pipe roof methods are evaluated by the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impacts from new buildings can be reduced by the pipe roof method.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of pipe roof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structures. Generally, the L-shaped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in case of the distance (D) that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2 width of box culvert (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new structure constructed nearby the existing building. When two structures are constructed simultaneously, the exca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s influence each other reciprocally. The conclusions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ipe roof method with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adjacent building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抗滑桩桩间距研究的基础上,对桩间土拱进行受力分析.从侧阻力条件和土拱强度条件两个方面对抗滑桩桩间距进行了计算,将统一强度理论引入土拱强度的分析,藉此分别判断拱顶前缘、后缘及拱脚处土体是否处于临界状态,可得3个桩间距值,取相应的最小桩间距作为设计桩间距.此方法对于滑坡推力的矩形、三角形和梯形分布形式均适用,并可考虑...  相似文献   

14.
In the case of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using the recorded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it is usually assumed that the ground motion consists of body waves propagating vertically. However, the response of a long and narrow structure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oblique propagation of body waves and the dispersion of surface wav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 propagation were verified using the recorded motions and soil information at the building site. The ground motion at every input point of the building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ime of seismic waves calculated by assuming the veloc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wave propagation. Using these ground motions, response analyses of the lumped mass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were performed. B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the average response decreased but the local response increased around the end of the roof. Further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 were also performed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response around the end of the roof.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筑屋顶面积大、无遮阳等具有可利用光伏屋顶发电的有利条件,本文以山西某市职中校区内的建筑物为例,从气象条件、系统运行方式、光伏电池方阵设计及并网电气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综合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位于川藏公路安久拉山南麓的门式防滚石棚洞,在路边高陡边坡滚石冲击下已严重损坏,滚石冲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导致棚洞纵梁、顶板、梁柱连接处等应力集中部位发生破坏,且滚石冲击后大量堆积在棚顶成为永久荷载。在现场通过卷尺测得棚洞结构尺寸,使用测距仪测得棚顶堆积滚石的最大粒径D=1 m,滚石的最大下落高度H=20 m。为解决门式棚洞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在棚顶设置凹槽并在槽内铺设厚度为10~70 cm、向外坡度为6°的橡胶垫层对原结构进行改造。借助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按实际尺寸分别建立改进前后的棚洞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改进前后棚洞在滚石冲击最不利工况(H=20 m,D=1 m)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改进后棚洞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棚洞相对于原棚洞,最大等效应力减小72%、棚顶最大挠度减小45%、落石冲击力减小62%、滚石堆积在棚洞顶板的概率显著降低,说明在棚顶设置起坡橡胶垫层的措施可有效解决目前门式棚洞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基本生态网络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行政、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并在政策方面有所创新,才能激发政府、开发商、业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对实施生态空间的积极性。本文搜集和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控制线实施等相关案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上海市实施生态控制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侧压力系数对马蹄形隧道损伤破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值模拟研究了马蹄形隧道在不同载荷下从围岩初始损伤至失稳破坏的破坏过程,分析了侧压力系数 对隧道的初始损伤、拱顶位移、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和围岩损伤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机制与 密切相关,当 较小时,在空间上初始损伤分布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以拱脚、拱肩和拱顶位置为主;当 较大时,初始损伤以拱顶的拉伸损伤位置为主;拱顶垂直方向的位移随 的增大而减小,且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隧道围岩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随 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程度受隧道形状的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隧道形状比离自由面的距离作用机制更为强烈;在破裂模式上,当 较小时,裂纹以垂直方向开裂为主,随着 的增大转变为以水平方向开裂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试验, 研究了在平面装药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全长粘结式锚杆加固洞室抗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自由场压力-时程曲线,证明试验数据可靠;经过加固的洞室拱顶位移峰值减少明显,当比例距离为5.23 cm/g1/2时,洞室发生破坏;在平面波的作用下,两个洞室洞壁各个位置都产生压应变,最大应变出现在拱脚处,随着比例距离减小,拱顶应变峰值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应变峰值越来越大;拱顶是加速度振动最激烈的地方,经过加固可以降低拱顶加速度,但效果不明显,在变形不大时底板加速度增加较大,必要时应该采取减震措施,经过加固洞室侧墙加速度普遍有不同程度减小,并且破坏越严重效果越明显,随着比例距离减小,拱顶和侧墙加速度越来越大,尤其当比例距离为5.23 cm/g1/2时,加速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0.
冯记沟煤矿地处西部干旱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极为贫乏。矿井井下的主要含水区段为侏罗系直罗砂岩含水层(Ⅱ)、一煤-六煤砂岩含水层(Ⅲ)和采空区积水。现生产二号井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三煤层顶板的垮落,裂隙增加,Ⅲ含水层与Ⅱ含水层连为一体。目前二号井的正常涌水量为115m^3/h,最大涌水量280m^3/h。根据勘探资料及水质分析结果,对矿区地下水进行了评价,认为矿井地下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处理后可做为锅炉用水、冷却用水、绿化灌溉用水及混凝土建筑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