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利用射阳港站1986年7月至1995年5月的潮位资料,与附近的射阳河闸下站潮位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射阳港站1972~1995年较为长期的潮位序列。以此推算出射阳港工程潮位。  相似文献   

2.
王家东 《海岸工程》1995,14(4):56-60
射阳县位于苏北沿海中部,有纵横交错公路网和内河航道,交通便利,有渔,盐,棉等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初具规模的射阳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建万吨级泊位港口、可带动外向型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位于射阳县城东部,与射阳岛公园、国际高尔夫球场、射阳港港口、射阳港电厂连成一线。规划面积118km2,启动区45km2。建区7年来,射阳经济开发区努力创造自身局部优势,坚持滚动发展策略,已完成启动区和县城过渡带35km2的“五通一平”,能够满足多种类型项目进区的需要。目前在区工业企业已达67家。——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开发区招商的物质保证。几年来,我们坚持集中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努力提高资金的投入效应,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走出了一条“区中建园”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工程区海域水沙特征的时空分布、运动规律,采用不同时期的现场水文泥沙资料,对射阳港拦门沙航道工程建设前后的水流、含沙量、悬沙粒径和底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射阳港一期航道工程建设后航道内潮波发生变形,涨潮流速大、历时短;落潮流速小、历时长,进入到航道内泥沙很难被带出航道,容易导致航道淤积。工程区海域整体含沙量较大,一期工程建设后导堤内涨潮含沙量明显增大,口门净输沙向口内,通过口门进入到航道的高含沙水体是航道淤积的重要沙源之一。导堤间边滩表层存在部分淤泥,且具有一定流动性,在水流及自身重力作用下,边滩淤泥可归入航道内。  相似文献   

5.
射阳港潮汐与乘潮进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和航行实践分析比较发现,射阳港潮汐同潮汐预报表有一定偏 ,实际高潮 比预报值高,实际低潮位比预报值低,遍地比预报要早,低潮时比预报要迟。本文研究了这一变化规律,对确定科学的乘潮进港时间及港口规划、运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射阳港拦门沙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发现,射阳港拦门沙具有一年内随烘、枯水期不断南北往复摆动、而多年总体向北偏移和水深逐渐变深的变化规律:其演变是射阳河口建挡潮闸,下泄径流量及河道纳潮量变化、潮波变形和废黄河口泥沙沿岸运移所致,对船舶航行和港口建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市场农业成功实践享誉省内外的射阳县,又在海洋开发方面快人一拍,“海上射阳”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昔日的黄海滩上,一家现代化的电厂拔地而起,成为盐阜地区重要的电力枢纽;一座集港、航、工、贸为一体的射阳港二类口岸对外开放,打通了里下河地区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8.
栾加友 《海岸工程》1998,17(3):14-17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发现,射阳港拦门沙具有一年内随洪、枯水期不断南北往复摆动、而多年总体向北偏移和水深逐斩变深的变化规律;其演变是射阳河口建挡潮闸,下泄径流量及河道纳潮量变化,潮波变形和废内河口泥沙沿岸运移所致,对船舶航行和港口建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射阳港地处苏北沿海中部。区位优势独特,北距连云港80nmile,南距上海港280nmile,东距日本长崎港460nmile,距韩国木浦港300nmile。集疏运条件优越,港区背靠苏北里下河的利民河、黄沙河、运棉河和射阳河四大河流,陆路与204国道相连,与盐城机场相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有不同吨级的集装箱和件杂货码头及场地、仓库、道路、综合办公楼、海关监管楼等一批相配套的设施,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t以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自1994年成为二类对外开放口岸以来,先后实现与韩国丽水、群山、蔚山…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8年对江苏盐城近岸海域(射阳港至大丰港之间)布设的4个测流站位夏冬两季连续25 h海流、悬沙浓度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水动力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新洋港到四卯酉河口沿岸的潮流主轴的方向基本与等深线走向一致,呈现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射阳港附近站位(JS-YWPY01站)涨潮流以SW向为主,落潮流以NNE向为主;JSYWPY02、JS-YWPY03和JS-YWPY04 3站涨潮流均以SE向为主,落潮流均以NW向为主,JS-YWPY03站和JS-YWPY04站涨潮流流速大于落潮流流速;25 h内出现2次涨落潮,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而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最大流速一般发生在中潮位时刻,最小流速均发生在高潮或低潮时刻,测区一带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流在观测周期内呈现显著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论述了江苏省射阳湖荡区的自然资源,并对其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射阳闸闸下感潮河段电厂码头和取水工程淤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射阳港电厂三期扩建码头和取水口工程为例,建立射阳闸至河口段物理模型进行水流泥沙试验。试验研究表明,丁坝群并辅以开挖槽方案实施后,电厂河段减淤效果较好,三期取水口前沿河床平均高程从-4.41 m降低到-4.76 m,煤码头前沿港池的平均高程从-3.77 m降低到-4.49 m左右,能满足设计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73 年以来射阳河口附近海岸蚀淤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秋双  刘荣杰  马毅 《海洋科学》2015,39(9):94-100
以射阳河口北部扁担港口和射阳河口南部斗龙港口之间的海岸作为研究区,基于1973,1987,2000和2013年四期Landsat影像提取了该岸段岸线,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射阳河口以北的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岸段仍处于侵蚀状态,呈现侵蚀—淤积—缓慢侵蚀的变化格局,40 a间侵蚀面积为12.6 km2,淤积面积为1.0 km2;射阳河口以南的射阳河口—斗龙港口岸段处于淤积的态势,呈现淤积—快速淤积—缓慢淤积的格局,40 a间淤积的面积为223.1 km2,仅在2000~2013年间该岸段北部出现了侵蚀。结论是虽然射阳河口以南岸段仍总体处于淤积的过程中,但是近年来江苏海岸的侵蚀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射阳河口以南,这证明了江苏海岸侵蚀岸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光谱的射阳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洁  张鹰  谭子辉 《海洋科学》2011,35(9):85-90
通过提取高光谱遥感信息,对射阳河口悬浮泥沙浓度与实测光谱及Hyperion影像光谱反射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射阳河口含沙水体对实测光谱反射率的敏感波段为898~904nm,对光谱分辨率为10nm的Hyperion影像敏感波段正好位于896nm处,以此构建的指数模型,其相关指数达到0.89。模型的检验显示,相对根均方差值为38.78%,表明单波段896nm对预测射阳河口的悬沙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精度。由于试验取样时间与Hyperion影像的成像时间相匹配,此时水流场较稳定,河口水体中的泥沙运移与扩散规律与影像解译结果相似,即:近岸悬沙质量浓度高,远海浓度低;河口南侧由于属于淤长性海岸,悬沙质量浓度比北侧高。研究结果为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构建海洋悬沙含量的定量反演模型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海洋水体其他物质成分的定量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射阳港拦门沙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建设后航道回淤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二期不同整治方案建设后的水流、含沙量及淤积分布特征,论证了不同方案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由于导堤为潜堤,受越堤水流、口门回流等影响,一期工程建设后航道沿程普遍淤积。在一期导堤的基础上将导堤加高后有利于减小口门段航道淤积;将导堤延长后,淤积最严重的部位年淤强度有所减小,但在新的口门附近航道淤积仍然较严重;将口门宽度缩窄后,口门附近的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幅度有限;在航道内增加丁坝后,口门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对改善中段航道淤积有限。  相似文献   

16.
杜渺  董庆松 《海岸工程》1996,15(2):19-24
分析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射阳河在本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河道淤积,工程老化和水污染严重等现状,以及射阳河蕴藏着的河海联运,水源充足,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潜在优势;阐述了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射阳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整治和开发利用的3条总体原则,大体思路及保证顺利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强  张刚  项立辉  张晓飞 《海洋通报》2017,36(5):561-567
基于近年来射阳港区水下地形数据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双导堤建设前后冲淤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年来总体上以淤积为主,净淤积量约为65.23×106m3,年均净淤积速率约为7.9 cm/a;淤积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两侧浅水区,侵蚀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口附近。2008-2013年间研究区冲刷、淤积和相对稳定区域面积分别占15%、55%和30%。堤口东侧的SSW02站实测最大流速为1.54 m/s,北堤北部的SSW01站为1.4 m/s,无论是涨潮还是落潮,堤口均大于导堤北侧;导堤产生了沿堤水流和口门回流,改变了导堤两侧附近海域潮流方向并增大了口门处的沉积动力。研究区泥沙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区域海流泥沙的沿程落淤和导堤挡流效应导致导堤两侧出现淤积,导堤产生的回流促使堤口冲刷和堤内泥沙回淤。导堤引起的局部流场变化是海底冲淤格局重新分布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