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丰江强震记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建清 《华南地震》1989,9(2):54-64
本文介绍了加速度记录处理的内容和方法,包括零线校正、仪器性能校正、反应谱和富氏谱的计算;给出新丰江强震加速度记录的分析结果;建议在大坝设计中,适当提高动力放大倍数的值.  相似文献   

2.
用上海华亭宾馆强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常熟-太仓5.1级”和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的强震观测资料分析了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分析过去20年中在惠灵顿地区引起最大振动的两次地震发生时的强震记录,研究了惠灵顿中部的小区划影响。本文检查并定量研究了曾在1974年发表的一篇早期DSIR报告中定性描述过的与地面条件有关的小区划影响。本文所考虑在1973和1977年经历的两次地震有着不一样的特征,产生了很宽的频率,这样,有可能五地有以频率为其自变量的土层放大作用作函数对不同类型的基岩运动进行估算。1973年1月5日的地震有着不  相似文献   

5.
常熟—太仓地震强震记录的常规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基于HHT的结构强震记录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研究了结构强震记录的时频特性及结构动力特性。介绍了一座7层钢混框架结构及其强震观测台阵概况以及经历的地震情况,选择了在3次有代表性地震中的强震记录,利用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HHT对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该结构强震记录的时频幅值三维分布以及边际谱,并将边际谱与傅里叶谱进行了对比,识别了结构的自振频率。研究表明,对结构强震记录这种强非平稳信号,可以利用HHT分析得到能量集中分布的频段与时间范围。HHT边际谱与傅里叶谱相比,在低频部分幅值要大于傅里叶谱,而在高频部分,幅值要小于傅里叶谱。利用结构强震记录识别的自振频率比环境振动测试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7.
使用6个强震台站记录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强震记录中各波动成份的HVSR谱比结果,分析了各波动成份对场地地震效应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各波动成份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傅里叶谱结果,初步解释了各波动成份HVSR谱比结果不同的原因,并指出了HVSR谱比方法在强震记录和地脉动记录中应用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强震记录中由于包含了震源特性和路径信息,故其HVSR谱比结果与地脉动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使用强震记录进行HVSR谱比分析场地地震效应时,尽量使用全波波形进行谱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汶川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分析了近断层记录基线校正的原则、不同基线校正方法的特点以及基线校正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基线校正原则提出了基线校正的一般步骤,对比分析了在合理分界时间点范围内选择不同组时间分界点进行基线校正后各组记录之间的地震动参数和反应谱特性.结果表明,已有的各种基线校正方法并不能较好地得到准确的确定性基线校正结果,满足基线校正的一般原则也会得到不同的校正结果,但是合理地进行基线校正后,对加速度和速度时程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和小同形式的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对Etna固态存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2001年7月7日天祝ML4.4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对仪器响应和基线进行了校正,计算了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及各种谱值,并对记录特点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结构物的建设快速发展,为了解海底地震动相关特性,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海底强震台网逐年增加,得到的强震数据为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首先,统计了世界范围内现有海底强震台网的分布,并对强震台站信息及记录特点简要总结;其次,综述了基于海底强震记录以及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且,阐述了海底地震动在海洋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海底地震动特性研究的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德富  黎令仪 《地震》1996,16(1):53-58
文中分析了云南省M≥5.5强震活动的时空结构,发现7级以上大地震不仅在空间上有序,而且在“时间”上以其历经的强震数目为序按律发生,显示出构造地震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系统,其行为具有自律性。利用自律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在不同区域演进阶段的差异,探讨了在实际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强震过程中能量耗散的结构损伤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施甸地震强震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01年4月12日发生的施甸5.9级地震中,依据地震预报意见布设在滇西的短临跟踪临时强震台网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最大加速度峰值达515gal(未校正),获取大于500gal主震记录,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记录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历史,介绍了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现状、特点和监测技术,以及大坝地震安全报警和强震观测记录的应用,对今后水工结构强震观测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吉林伊通M4.3地震,辽宁省及吉林省强震动台网有8个强震台站记录到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30.8 cm·s-2,初步展现了强震动台网建设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强震加速度记录中50点采样与200点采样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能否用50点记录代替200点记录,本文从49组200点记录中采取高通滤波的方法抽取成49组50点的记录,通过最大值对比、加速度时程对比、功率谱对比及滤波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共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滤波后的最大值比200点原始记录最大值平均小79.82 Count是原始记录的0.672%,加速度时程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功率谱对比方面发现从0.4~90Hz之间谱曲线基本重合,而在该频段以外两端悬殊较大,最后,通过对6组200点与50点数据的相关分析后发现,其平均相关系数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9.
强震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累积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低周疲劳性能,建立了一种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此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大变形破坏,而且也能反映累积损伤效应。在此基础上,文中还研究了强震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强长持时地震,低周疲劳效应十分明显地增大了结构的破坏程度,而且强震动持时对结构的累积破坏与结构的非线性变形的低周疲劳效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了地表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对比研究了由强震记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以及由地表加速度得到的与土层地震反应相同阻尼下的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在高频段与中频段,用一维等效线性化计算得到的土层地震反应加速度值与反应谱值比地表实测得到的加速度记录值与加速度反应谱值偏低;但在低频段,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