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绘科学》2008,33(6):82-82
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述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作序,由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测绘与人文社会———测绘科技对社会文明的驱动》一书于2008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该书24万字,定价29元,欢迎订购)。通过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分析,解释我国测绘科技与人文环  相似文献   

2.
《测绘科学》2011,(4):127
<正>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述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作序,由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测绘与人文社会——测绘科技对社会文明的驱动》一书于2008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该书24万字,定价29元,欢迎订购)。通过我国测绘科技发  相似文献   

3.
董方 《中国测绘》2008,(3):10-10
由中国科学院陈述彭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宁津生院士作序,由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测绘与人文社会——测绘科技对社会文明的驱动》一书于2008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测绘通报》2008,(6):44
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述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作序,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测绘与人文社会——测绘科技对社会文明的驱动》一书,于2008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明末清初测绘科技的回顾 ,分析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及科技交流对我国测绘科技的影响 ,对当时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做了深入探究 ,例举了清初我国与传教士合作开展全国地图测绘的全过程、取得的成果和使用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测绘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因后期的“闭关主义”政策和“天朝中心说”的自大守旧等人文背景和文化传统及科技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诸多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明末清初测绘科技的回顾,分析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及科技交流对我国测绘科技的影响,对当前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做了深入探究,例举了清初我国与传教士合作开发全国地图测绘的全过程、取得的成果和使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测绘科技的辉煌成就及其基因后期的“闭关主义”政策和“天朝中心说”的自大守旧等人文背景和文化传统及科技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诸多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2日,上任不久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出席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测绘学科院士座谈会. 国家测绘局陈俊勇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宁津生院士、刘经南院士,张祖勋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先林院士分析了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对"十一五"期间重大测绘工程建设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现代测绘基准、测绘卫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测绘标准化等方面重大测绘科技项目建议,并对高层次测绘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是宣传新观点、新见解、新发现、新经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2014年4月16日,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教授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做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与基金申请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杨院士就科技论文写作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讲解。杨院士提到,科技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之一,也是时代创新的需要。杨院士还就如何写好一篇科技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之后《测绘科学》编辑部就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相关问题从科技论文与科技进步、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精髓、写好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素和文章的行文方式等4个方面对杨院士进行了专访。分享杨院士几十年科技论文写作和主编的经验,对广大的测绘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提升写作技巧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绘科学》2019,(6):F0002-F000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6月,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唯一一家面向测绘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6自建院以来,先后走出5位院士,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测绘的技术变革,为我国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测绘科技保障。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8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支持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上海欧亚测量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承诺,每销售一台由欧亚测量系统经销的徕卡测量仪器,即代用户向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捐赠钱款,以此来支持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推动我国测绘科技事业进步,测绘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测绘人士踊跃向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捐款,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欧亚测量系统稍后将公布捐款账号。  相似文献   

11.
正院简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6月,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唯一面向测绘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自建院以来,先后走出五位院士,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测绘的技术变革,为我国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测绘科技保障。现有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7名。研究院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与应用、全国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国家海岛(礁)测绘工程、数字(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中得到了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12.
《精密水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于2004 年12月由测绘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出版发行了, 我特向测绘出版社、责任编辑和本书作者表示祝贺。该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同志提出, 由测绘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由梁振英等同志完成的有关精密水准测量的专著,全书约60万字。  相似文献   

13.
“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国家测绘局工程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隆重挂牌,国家测绘局李维森副局长、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李德仁院士、宁津生院士等测绘科技专家及师生参加了仪式。中心依托武汉大学与陕西测绘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宽带网络、网格、快速通信、数据挖掘和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结合测绘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测绘科技明星录——记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三和第六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常...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北京测绘》期刊顾问陈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陈军院士1983年在原武汉测绘学院获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3-1995年历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95-2017年历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总工,2004年起历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大会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8日上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名家讲坛开坛仪式暨首场讲座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应邀出席开坛仪式并作首场报告。本次名家讲坛由我院副院长吴岚主持。来自我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开坛仪式并聆听首场讲座。  相似文献   

17.
正《测绘学报》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16年10月20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承办,同时得到海军工程大学的大力支持。陈俊勇院士、许厚泽院士、张祖勋院士、杨元喜院士、龚健雅院士、李建成院士、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倪庆华总经理等编委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测绘学报》主编杨元喜院士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致欢迎辞。《测绘学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7年12月12日至13日,“测绘科技与学科建设暨《测绘学报》创刊50周年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论坛开幕式由陈俊勇院士主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代表国家测绘局给大会发来贺信,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中国地图出版社社长赵晓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协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测绘学会秘书长李根洪,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李莉,湖北省…  相似文献   

19.
测绘期刊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测绘科学技术学报》第七届编委会於2008年5月9日至12日在我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期刊主编6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训练部张卫强部长主持,王小同院长致欢迎词,湖北省测绘局原局长张必贵就期刊与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讲话,中国测绘学会副秘书长易杰军、湖北省科技情报局副局长汪少敏就测绘期刊的发展与期刊管理问题分别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聘请李德仁院士为技术顾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为适应测绘高新技术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院党委和院长办公会研究,拟聘请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为院技术顾问。商请函发至校方,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和校领导积极支持李德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