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征市工程地质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仪征市工程地质区划仪征市地基土可划分为[个工程地质区域,即阶地黄土类土分布区、阶地砂类土分布区、低漫滩软土类土分布区、古河道湖沼相复杂区、丘陵复杂区和玄武岩分布区。各区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分布情况分述如下。1工程地质区域划分1.1阶地黄土类土分布区主要...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和渗透性是黄土类土最主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在黄土类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时,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湿陷性。在黄土类土分布地区修建水利工程时,首先遇到的也常常是湿陷問題和渗透問题。加以黄土类土的湿陷性与渗透性具有与其他土类不同的特点,因此湿陷性、渗透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徐州地区山间盆地的冲沟附近具有湿陷性的粘性土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该地区非黄土类湿陷性土的工程特性。结论认为其湿陷性主要是由于环境地质作用破坏了初始的土—水—电解质平衡,使得土的结构、强度改变,并导致了湿陷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黄土类土(指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土的统称)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温暖少雨,带有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里以上。山西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皆为黄土类土覆盖,研究黄土类土分布区的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的编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黄土类土(包括典型黄土及黄土状土)广泛而连续分布的地区,面积约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由于黄土类土的土质比较疏松,抗冲刷能力较弱,且该地区沟谷交错地形复杂,降雨量于年内分配不均,暴雨比较集中,同时地表植被稀疏,表土极易被冲刷而流失。因此,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现代侵蚀作用强烈地区。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6.
桂林红色粘性土在塑性图上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复才 《中国岩溶》1988,7(2):153-159
桂林红色粘性土是一种高分散、高液限含水量的粘性土,其成分以富含粘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为特征,塑性图上具有位置靠上偏右,Ip—W_L相关曲线斜率、截距较黄土类土、一般土、全国各类土总平均等低、小而比贵州凯里红粘土大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为桂林红色粘性土自身特殊的物质成分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天然降水在补给区内聚集 ,沿着渗透通道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土洞 ,它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单元、地层结构补给与排泄条件制约 ,其淘蚀效应对附近地表构筑物产生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所謂黄土类土的显微結构特征,系指在显微鏡下观察到的构造及組織特征而言。黃土类土的显微結构是黃土类土岩性的基本性貭,它反映着黃土类土的形成条件;因此显微結构的研究是解决我国黃土类土成因問題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由于最近几年以来,許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經驗,以及有关黃土类土工程地貭性貭的資料的累积,愈来越表明我  相似文献   

9.
硫酸盐渍土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盐胀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铁华  李斌 《冰川冻土》1997,19(3):252-257
降温速率对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率有显著影响。随降温速率的减小,各种含盐量、密实度的硫酸渍土的盐胀率以幂函数增长,其通式为y=AVT^-B,但其增长规律彼此又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在A、B参数的变化上,在试验范围内,A、B值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会议主题:岩土工程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谐发展主办单位:吉林大学协办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会议议题:东北地区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东北地区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人类工程活动与一般性粘性土的环境问题;软土、草炭土岩土环境问题;黄土类土岩土环境问题;黑土岩土环境问题;冻土、盐渍土岩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孢粉记录揭示的2万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光锈  王苏民 《冰川冻土》1995,17(2):132-137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原高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在18-16KaBP,15-14KaBP和11.2-10.2KaBP。其中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18-16KaBP;11.2-10.2KaBP的降温可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多以来,我们在三门峡已经完成了土的天然含水量的试样1046个,土的物理力学试样735个(包括原状士及扰动土),水的化学分析试样256个.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的试样152个。下边概略的谈一谈我们在黄土类士及砂砾石方面的试验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经验教训,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3.
石灰稳定膨胀土的效用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膨胀土的胀缩可引起地基的变形,甚至危及构筑物的安全。对于膨胀土路段,路基的稳定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在论述石灰稳定土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膨胀土路段石灰稳定的施工要点及石灰稳定膨胀土路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膨胀土对轻荷载构筑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obe.  WD 郭红梅 《世界地质》1997,16(3):55-58,69
分析了影响膨胀土胀的因素,提出了膨胀土变形的两种类型,并指出减轻膨胀土发生胀缩的途径 ,最后讨论了膨胀土上轻荷载物基础设计中注意的问题,对于膨胀土上轻荷载构筑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安徽省沿江地区的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古地磁和热释光测年等综合研究,认为网纹红土形成于山地、丘陵古地理景观和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中.年龄介于0.45-2.5MaB.P.之间,其底界年龄与我国北方午城黄土的底界基本一致;下蜀土形成于山前垅岗状倾斜平原古地理景观和干旱-半干旱的温带-暖温带气候环境中.年龄介于0.13-0.45MaB.P.之间.与我国北方上离石黄土大体相当,以往与马兰黄土对比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6.
废碱液污染侵蚀对土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省中部山区某造纸厂在1971年建成投产,1976年秋某车间数根管道开裂漏气,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检查发现地下废液管道断裂,碱性废液逸出渗入地基土中。周围土体呈黑灰色,有异嗅,由坚硬状态变为软塑甚至流动状态。地基土受碱液侵蚀后其组份及性质的变化的研究分析是构筑物加固补强设计的依据。经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鉴定以及废液对土体侵蚀的模拟试验证实系地基土受侵蚀所致。  相似文献   

17.
剪切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净平均应力和吸力等于常数、偏应力增大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剪切对非饱和土水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水特征曲线依赖于偏应力,改进了非饱和土中水量变化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含水量.吸力.净平均应力.偏应力形式的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8.
田国强  王强 《地球学报》1997,18(4):438-444
继在微山湖西江苏丰县、沛县及安徽萧县上更新亚统见广盐海相介形虫以来,首次在皖苏交界的安徽省五河县2kaB.P.以来的河漫滩相粘土层中见广盐海相介形虫PropontocyprisearyhalinaZhao,在河北省南皮县2kaB.P.西汉遗址文化层中亦见此种。在不能排除鸟类、风暴潮搬运海相介形虫卵的可能时,本文亦考虑其产出层位水化学状况应有较大变化。文内总结了目前对渤海湾两岸2kaB.P.“海侵”的研究状况,提出低洼滨海平原当时有地下水位上升或风暴潮加剧的可能,基本确认当时发生过突然变化事件,但不足以称  相似文献   

19.
加荷与卸荷过程中的冻土强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巍 Gury.  IE 《冰川冻土》1996,18(1):53-57
模拟冻土与构筑物相互作用的实际过程,即加荷与卸荷过程,在-5℃条件下对冻结原状粉土进行了试验,发现两种受力过程中冻土的抗剪强度不一致,卸荷时冻土的强度值要高于加荷时的,加荷时其粘聚力c=0,内摩擦角ψ=17.5°;卸荷时c=0.58,MPa,ψ=14.5°,当0.5≤σ≤4MPa时,卸荷时冻土的抗剪强度比加荷时的高1.3-3倍。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两种受力过程中冻土的强度值是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孙银磊  汤连生  刘洁 《岩土力学》2020,41(4):1095-1122
吸力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点也是其难点。重点在于自然界中诸多物理现象可以用吸力去解释,难点在于非饱和土吸力的量化测试技术现在还不成熟。非饱和土作为地球表层广泛存在的三相组合材料,其力学性质远远比饱和土复杂,归根结底在于土中水气界面形成的弯液面收缩膜,导致了土体孔隙产生吸力。非饱和土体的强度变形特征就是其内部吸力不断变化的宏观表现形式,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与吸力之间存在一个桥梁——微观结构。对非饱和土微观结构和吸力理论、试验研究的整体把握是完善土力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开展对非饱和土液桥动态结构演化及吸力力链分布特性的研究,是全面了解非饱和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深入把握和量化非饱和土吸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