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和2007年起,教育部两度组织人员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的思路是如何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体系结构有无变动.课程标准具体作了哪些修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负责人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澄教授。请他谈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八次基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个年头。目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发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也将开展。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应当重视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的成果,汲取不同国家或地区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营养。那么,国内关于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的现状如何呢?为了对此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各版本初中地理实验教材相继出版,其编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加大了地理学习“活动”的力度(通常在教材中用“活动”二字的图标来说明,用区别于课文系统的格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4.
李功爱 《地理教学》2005,(12):33-35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提出了在地图学习过程中进行“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的“活动建议”。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引入“社区”这个词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这说明“活动建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列出的“活动建议”有55条,  相似文献   

6.
赵丽娟 《地理教学》2011,(18):29-31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的教学是对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最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事物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田忠  孙玥 《地理教学》2012,(14):18-21,8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的颁布,新课标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修订和重新送审,正陆续按照教育部2012年年初和年底的两阶段方案执行,并将在2012年秋季的初中起始年级启用新版地理教科书。在此时,就北京版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作一比较研究,希望对相关初中地理教科书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设计“北京市的气候”一节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六大基本理念,认真分析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一方面,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还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素材,它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要求,一是阅读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二是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概括北京市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3,(4):42-44
正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11版),并决定自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意味着使用10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01版),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作为量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兰 《地理教学》2006,(4):9-11
科学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教育价值正愈来愈得到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早在1995年12月公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中,就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History and nature of science)”作为八项学生在科学领域中应学的知识与技能之一。在我国,一直以来,地理教学中对科学史的内容都有涉及,最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提到科学史教育,如在地球和地球仪部分,“说明”中一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许多学者开始对新课标进行内容、理念创新层面上的探讨。一方面,理念的创新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但另一方面,其陈述技术的创新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关注到了新课标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比较,从“课程内容”的结构变化、“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内容标准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解析:内容结构方面,课程内容从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并行的平行结构变为学科知识按“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线性结构,将形式更具体丰富的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活动串联其中,进一步凸显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学实施方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做”“用”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董丽 《地理教学》2012,(16):54-56
一、问题源起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P.63)"活动"2表述为:  相似文献   

14.
赵国军  李晴 《地理教学》2009,(10):6-7,18
本文以我国大陆2003颁布实施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香港2007年编订的僦理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两部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为例,从目录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两地课程标准(评估指引)的异同点,为我国当前地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育涉及的国家领土、地域发展、乡土文化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载体,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首先总结了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比分析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施建议,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地理教学的传统做法。”当前,科学探究是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户利平 《地理教学》2012,(13):38+56-38,5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发布,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浓缩为三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在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是基本理念之一。十年课改实验,老师们的理解和操作如何呢?我联想起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上一道试题引起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至2003年秋,实验区已扩大到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约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江晔 《地理教学》2010,(10):15-16,7
在众多学科中,地理是实现灾害教育的主渠道,这主要是由地理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所决定的。在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中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在《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明确规定在初中阶段学生能珍爱生命,了解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晶 《地理教学》2010,(6):41-43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乡土地理内容标准部分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新课改至今已经有八个年头,在这八年中,我国的乡土地理教科书编写工作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全国各省市或地区都依据本区域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地理教科书。本文选用北京市海淀区的《海淀区地理》、上海市的《上海市乡土地理》以及吉林省的《家乡》三本乡土地理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乡土地理教科书在编写体例方面的特点,希望为乡土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