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由稳定地块和造山带2类大地构造单元构成。前者主要包括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以及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块,东北地区的佳木斯地块、额尔古纳地块、松嫩地块,中部地区的松潘-甘孜地块、西南地区的西藏和羌塘地块等小型的地块。稳定地块之间是褶皱造山带,涵盖了3个全球性的造山带,即中亚  相似文献   

2.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一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 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一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 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天山与阴山—燕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山与阴山-燕山是中国北部两个重要山系,它们几乎位于同一纬度。天山造山带是一个著名的地震活动带,而阴山-燕山断隆带历史上不但没有大地震发生,小地震也不多见,是一个地震空白区。这两个造山带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它们在时,空域中的构造环境相联系;中国的西部处于强烈的挤压环境而东部为一伸展与增滑环境。  相似文献   

5.
阴山—燕山造山带的“开合”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爱金  张万良 《地学前缘》2002,9(2):414-414
阴山-燕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块的北缘,呈EW向展布,西起狼山,东至渤海湾北部,被郯庐断裂带所切,东西长1 400余 km,南北宽60~280 km.北部边界较规则、醒目,如乌拉特后旗-白云鄂博-化德-赤峰深大断裂;南部边界甚为复杂,山前断裂众多.构造岩浆活动强度由北而南递减,构造形式向南也渐趋和缓(葛肖虹,1989).  相似文献   

6.
中生代时期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造山带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别山在中生代时期的造山运动是由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继晚元古代之后再次发生碰撞活动而发生的。造山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印支期自北向南的推挤,形成韧性剪切变形和逆冲断层系;燕山期出现以中、酸性岩浆活动为背景的构造隆起,在北淮阳形成盆岭构造带。  相似文献   

7.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
燕山板内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阶段 ,基本构造格局为一由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北 ,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 (J1—K1)。兴隆、承德、大庙、隆化和围场等 5条主干逆掩断层及其上驮的推覆体 ,在同一底界滑动拆离面上由南向北呈前展式扩展 ,造成的地壳缩短量达 4 4 1%。从造山带后端至前缘 ,褶皱形态由以箱状褶皱为主转变成以斜歪褶皱为主 ;断裂构造性质也从脆性断层转变为韧性断层 ,在造山带后缘还形成了三角带构造和突起构造。造山期后的构造变形对已形成的构造格局进行了改造和破坏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逆冲推覆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郭福祥 《地质学报》1998,72(1):22-23
笔者阐述了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是在陆上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特提斯,北西太平洋和昆仑-秦岭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NW、NE、WNW三向优徒选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 ,是由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成岩构造组合与造山——深部过程   总被引:88,自引:8,他引:88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成岩构造组合可识别出两种类型,大多数的火成人有类似于安第斯和美国西部的大陆边缘弧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性质;南岭地区则发育海西型黑云母、二云母和白云母花岗岩组合。沿岩浆构造带可识别出3个火成岩段。按岩浆--构造事件序列,北、中、南段分别为反时针、顺时针和反时针+顺时针的pTt轨迹。在中段,玄武岩岩浆底侵作用发生于陆壳增厚之后,即顺时针pTt轨迹的造山--深部过程被认为是钾玄岩组合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大陆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造山带纪录了板块汇聚的历史和碰撞造山的过程,因此,造山带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经久不衰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造山带是长期活动(300Ma)的复合造山带,活动域的宽度可超过1000km,并具有造山前的热结构,是大陆生长的最好见证。近10年来,全球造山带的研究已摆脱传统地质学和经典板块观念的束缚,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即由单一造山带向复合造山带研究转轨,由造山类型、造山作用向造山动力学研究聚焦。复合造山带长期活动的原因、大陆增生机制、造山带的流变学结构和造山热对造山作用的控制等已成为当前大陆复合造山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复合造山动力学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央造山带位于北中国板块与南中国板块之间,是中国大陆上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泥盆纪和三叠纪的两次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复合造山带"。在全球复合造山带中,中国中央巨型造山带具有结构复杂性、活动长期性和非原地型,造山过程多期性以及造山带拼贴与大陆增生方式特殊性的特点,特别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汇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至100km以上的地幔深处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使中央造山带成为全球造山带中最为精彩和不可多得的典型,与青藏高原一样,被国内外地学家们誉为当今中国地学研究的"瑰宝"。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可以作为研究复合造山过程与复合造山动力学的重大地学问题的范例,重要的核心科学问题是: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三叠纪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以及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周缘盆地互馈;两期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时空关系、形成条件和洋壳/陆壳的俯冲-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机制;揭示和探讨中国中央复合造山带的长期活动性,造山作用的多期性和叠置性,造山热结构以及复合造山过程;洋壳/陆壳深俯冲、复合造山与大陆增生理论的创新。此外,中央复合造山带的研究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拓、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含油气资源的战略前景以及现今南北中国的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生态和灾害的制约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3.
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划分出燕山造山带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时期的五个岩浆活动阶段,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变形序列的关系。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玄武岩(和安粗岩);而第二阶段以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早白垩世时期发育有两次岩浆活动阶段,较早的阶段(第四阶段)以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而后一个阶段(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其中,第二,三岩浆活动阶段分别早于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末的两次主造山幕发生的时代,所以燕山地区主造山幕的P-T-t演化为逆时针轨主迷。同时,第五阶段岩浆活动对应于造山后崩塌阶段。本文归纳的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造山后崩塌和碱性花岗岩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杨庚  柴育成 《地学前缘》1999,6(3):164-164
通过在辽西地区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对辽西地区边冲推覆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凌源一建平一北票、牛营子一郭家店和汤神庙等三条逆掩断层及属于它们上盘的许多大型飞来峰所组成。①凌建一建平一北票过掩断层平面展布上,该断裂延伸较长,并呈之字状弯曲。为脆性断层,靠近基底岩系显示韧性特点,属中浅层次构造变形,属于卷入基底的逆冲断层。北西盘太古宙岩系均向南东道掩在下盘的珠罗纪地层之上,估计其最小推覆距离可达10kin。②郭家店一牛营子逆掩断层及其推覆体该道冲断…  相似文献   

15.
天山与阴山─燕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和地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山与阴山-燕山是中国北部两个重要山系,它们几乎位于同一纬度。天山造山带是一个著名的地震活动带,而阴山-燕山断隆带历史上不但没有大地震发生,小地震也不多见,是一个地震空白区。这两个造山带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它们在时、空域中的构造环境相联系:中国的西部处于强烈的挤压环境,而东部为一伸展与走滑环境。天山造山带是中、新生代造山带,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高;而阴山-燕山造山带新生代以来已经成为东北稳定块体的一部分,其构造活动的鼎盛期已经过去,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低。地震的孕育、发生与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天山地震带的地壳内部,发育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地壳结构复杂;阴山-燕山造山带下面没有发现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整个地壳结构比较简单。壳内低速层、高导层的存在表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是地震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天山与阴山-燕山是中国北部两个重要山系,它们几乎位于同一纬度。天山造山带是一个著名的地震活动带,而阴山-燕山断隆带历史上不但没有大地震发生,小地震也不多见,是一个地震空白区。这两个造山带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它们在时、空域中的构造环境相联系:中国的西部处于强烈的挤压环境,而东部为一伸展与走滑环境。天山造山带是中、新生代造山带,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高;而阴山-燕山造山带新生代以来已经成为东北稳定块体的一部分,其构造活动的鼎盛期已经过去,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低。地震的孕育、发生与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天山地震带的地壳内部,发育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地壳结构复杂;阴山-燕山造山带下面没有发现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整个地壳结构比较简单。壳内低速层、高导层的存在表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是地震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1):11-11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刘光祥、黄泽光、高长林、饶丹、范小林、潘文蕾、翟常博、吕俊祥、曹清古、贾存善、张欣国和吉让寿所著的“中国东部中央造山带两侧盆地与油气”一书,2007年7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3千字,219页。该书从  相似文献   

18.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庚  柴育成等 《地质学报》2001,75(3):322-332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缘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大为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晋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25,自引:37,他引:25  
陈衍景  翟明国  蒋少涌 《岩石学报》2009,25(11):2695-2726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一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型银、铅锌、铜、钼等矿床的发现或识别,将造山金矿的概念和成矿分带模式拓展为造山型矿床;确定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北缘均发生了印支期成矿事件,尤其是浆控高温热液型钼矿床;发现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成矿系统以富CO_2、富钾、富氟为特征,不同于岛弧区同类矿床;挤压造山带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也以含CO_2-H_2O包裹体而区别于弧后盆岭省的同类成矿系统;发现中央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在成矿类型、优势矿种等方面差异显著,缘于它们分别经历了弱增生-强碰撞和强增生-弱碰撞的造山作用;确定华北陆块及其陆缘造山带东部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自西向东成矿年龄梯级变新,优势成矿类型和矿种不同,缘于太平洋板块作用叠合于造山带自身的演化;发现碰撞前的热液成矿系统均或多或少地遭受改造,甚至活化、再就位成另类矿床;在秦岭造山带新发现了1.9Ga和1.75Ga浆控热液钼矿床以及430Ma的造山型银金钼矿床,在兴蒙造山带新发现了泥盆纪造山型铜金矿床,据此预测了前中生代矿床的找矿潜力;提出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探针,厘定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120Ma之后的隆升剥蚀幅度总体小于10km,平均每年0.04mm,快速隆升剥蚀只能发生在130Ma之前;初步厘定古亚洲洋沿索伦-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闭合于260~250Ma,古特提斯洋北支最终闭合于220Ma;揭示华北克拉通对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ea超大陆事件均有响应,发现了拉马甘迪(Lomagundi)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漂移现象,确定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2.3Ga以后.提出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是大陆碰撞造山事件的起止时限和标志,前中生代成矿系统的识别和预测,燕山期大规模成矿的区域规律性和差异性,构造域叠合-转化过程的细节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Ridl.  J 李才 《世界地质》1993,12(4):8-15
造山带中能引起岩石块体相对垂直运动数公里或更多的任一阶段的变形,在变质历史中应有一个可识别的印记。P—T-t轨迹上所见的结果,是依据在造山带地层中所确定的岩石块体运动是相对上升还是下降而定。可以预测上升断块在其运动开始不久之后会冷却,但P—T-t轨迹的结果与增厚和剥蚀旋回结果没有明显不同。下降断块将在运动之后重新加热。较早期变质历史的证据有可能被叠覆。可以认为造山带内相对垂直运动阶段的辨认,最好通过变形—变质作用结构关系及P—T-y轨迹联合研究进行。阿尔卑斯Lukmanier Pass地区表明了结构样式预示的:这里,一定变形阶段时间上紧接变质作用高峰后,相对于Helvetic推覆体,该地区向北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