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照片特征,确定珠江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主要成岩作用特征。珠江组砂岩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在14.0%~26.0%之间,渗透率主要在10mD~1000mD之间,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珠江组砂岩压实强度中等且溶蚀作用较强,使得砂岩中的孔隙、喉道相对粗大,连通性较好。部分层段发育的碳酸盐胶结物抵御了压实作用,为后期次生溶孔的发育创造了条件,高岭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中富含的微孔隙,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2.
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法等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的山西组砂岩储层以中砂岩为主,分选磨圆为中等,多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孔隙度在10.5%~13.9%之间,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属于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山西组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到岩相及矿物组成、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2)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3)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为研究江郎山等丹霞地貌山区地质灾害的岩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西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是贵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拓展地。环江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受岩性、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和地下水文系统等因素影响。岩层由纯度较高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构成,地壳运动使该地抬升,岩层受力发生褶皱并隆起断裂,断层节理发育;降雨、较高的温度以及地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溶蚀作用,使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地表因长时间受剥蚀和溶蚀,地貌演化由幼年期经青年期进入壮年晚期。发育成峰丛谷地、洼地、峡谷及峰林洼地、谷地、盆地和多层洞穴等为主的形态多样的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环江喀斯特自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形成山间盆地和石炭系巨厚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阶段及喀斯特化作用,地貌发育演化经过3个主要阶段,即褶皱断块山地―盆地形成阶段、喀斯特峰丛―峰林发育阶段和喀斯特峡谷形成阶段。演化模式遵循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地有序正向演替规律。揭示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地貌发育主要阶段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土壤颗粒排列是影响孔隙特征的最基本因素。土壤薄片能够直接观察且定量的分析土壤孔隙特征。为了解不同质地土壤的孔隙差异,于山东省东昌府区采集不同质地土壤(壤土、黏壤土、砂质壤土),通过常规方法和土壤微形态技术对比分析土壤孔隙特征。结果表明:三类样地土壤孔隙度均为表层向下逐渐减少。表层、底层差异在砂质壤土中主要体现于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黏壤土、壤土则主要体现为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砂质壤土中各土层均以简单堆集孔隙为主;而0~10 cm黏壤土、壤土以复合堆积孔隙为主,其下复合堆积孔隙减少、其他形状孔隙增多。薄片图像测定孔隙数量可反映常规分析总孔隙度的50%左右,对于非毛管孔隙度则可反映80%左右。因此,土壤薄片更适合分析土壤非毛管孔隙。  相似文献   

6.
丹霞地貌在中国东南湿润地区研究程度较高,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资料较少。西北丹霞地貌在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等方面独具特色,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对丹霞地貌共性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陕北甘泉大峡谷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是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明显波状起伏的峡谷特征,对该地区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本文采用野外考察、施密特锤岩石原位硬度测量、样品薄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中面积高程积分等多种方法,探究陕北地区丹霞地貌的造景岩石特征、演化阶段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造景岩石为洛河组砂岩,发育大型风成交错层理,孔渗性较好,长石、岩屑及钙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在流水侵蚀和盐风化作用下形成峡谷密布的丹霞地貌。(2)甘泉大峡谷与桦树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51和0.49,指示该地区的地貌演化阶段为壮年期,流水侵蚀为地貌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研究区丹霞地貌于新近纪晚期之前可能已经形成,随后第四纪气候变干,风成黄土堆积在丹霞山峰之上和峡谷之间,流水溯源侵蚀使峡谷进一步加深变长,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油田卤水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储集等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其形成及演化必定受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所在地层和油气藏储集层等岩层在沉积期后所发生的水岩反应的影响。南翼山构造区油田卤水的储层为N22y、N12y、N1g和E32g,正好是该区油气的主要烃源岩和储集层,油气的运移也是在这些地层之中进行的。本文通过对这些地层的地表露头和油井岩芯或岩屑的岩石薄片进行镜下观察和鉴定,识别岩石及其组成矿物在沉积期后的变化。南翼山构造区油田卤水相关地层中的岩石和矿物在沉积期后曾发生过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分别交代石英和长石、长石的绢云母化和粘土化、方解石白云石化、方解石的重结晶、灰(云)质岩的溶蚀、粘土矿物重结晶为黑云母、绢(白)云母、绿泥石和玉髓等,以及绢云母交代石英和长石、黑云母的白云母化和绿泥石化、黄铁矿的形成等方面的地球化学过程,也可见到硬石膏、天青石和铁方解石等自生矿物。岩石和矿物的这些沉积期后变化将为油田卤水形成及演化过程中水岩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岩石学...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是地球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产物,为了解黑排角地质遗迹特征和演化规律,分别从构造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等方面描述黑排角地质遗迹特征,并进行形成演化规律分析。推断区内构造地貌的主要形成过程,始于中晚侏罗世热水洞组(J2-3r)火山岩的成岩,终于第四纪外营力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应于特定的源区和构造环境,利用主量元素图解可以进行盆地物源分析。通过对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矿区含盐系勐野井组(K2me)及其下伏扒沙河组(K1p)泥、砂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岩石薄片观察结果,表明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长英质岩石;通过SiO2-K2O/Na2O及K2O/Na2O-SiO2/Al2O3判别图分析,认为源区的构造背景具有类似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成分变异指数ICV、化学蚀变指数CIA表明研究区砂、泥岩物源区经受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宣城麻姑山-荞麦山铜多金属深部矿区有多个构造层交错建造[1],多数构造层之间被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地层分隔,地层年代为早三叠系和早晚白垩系,岩石普遍节理发育,如白垩纪晚期的棕红色泥岩、岩屑粉砂岩、钙质泥质粉砂岩等,这些岩石岩性胶结性差、呈松散状态,在钻探时产生机械振动容易破碎,使岩芯成柱状差,且容易被研磨成岩粉,岩芯采取率变得很低。通过设计出稳定的钻孔套管结构,采用双管分流钻具,绳索取芯钻探工艺、同时采用适用于该地层且有良好稳定性的优质钻井液,并运用已掌握的丰富复杂地层取芯技术,成功解决该地区地层的取芯问题,使岩芯整体采取率达到90%以上,矿层的岩芯采取率也达到84%以上,该孔被甲方评为优质钻孔。  相似文献   

11.
乌日尼图地区早二叠世灰黄色细粒正长花岗岩是该地区做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确定的霍托勒棚序列中一种岩石类型.以同源岩浆演化和多元岩浆演化理论为基础,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接触关系、同位素测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讨论.对岩浆起源、温压条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分别进行了论述;成岩时代确定为早二叠世获得1个可靠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279±1Ma,时代可置于早二叠世.为区内岩浆演化、区域构造格架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程文汉 《热带地理》2013,33(5):617-620
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地区的地热田属于碳酸盐岩型地热资源。文章根据钻孔测温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该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等。该地热田主要热储层为泥盆―石炭系碳酸盐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一系列构造控制。测温曲线显示:地温场形态呈不规则长椭圆形,长轴方向近北西向,可以推断地温场变化与岩石的断裂、裂隙和溶蚀程度有关。本区无附加型热源,深循环为该区热水的主要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路南石林现代喀斯特溶蚀速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路南石林风景区不同地貌部位、土层下不同深度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放置石灰岩溶蚀样片一年的溶蚀结果分析,对石林发育现代溶蚀速率得出这样的认识:(1)在除去石灰岩岩石对石林发育的影响后,降水量是溶蚀的主要动力;(2)在一般情况下,土下的碳酸盐岩溶蚀量大于地表2 ̄3倍,但土下的沉蚀与土壤的持水特性和所处的地貌部位有关;(3)植被在石林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如所预想的大;(4)路南大小石林从现代溶蚀速度看  相似文献   

14.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地理学报》2016,71(11):2010-2019
通过对贵州绥阳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中发育洞穴之阴河洞地下河河床基岩面上49个壶穴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学定量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描述,并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阴河洞壶穴的整体形态以极浅的倒“Ω”型和“锅”型壶穴为主,并且壶穴发育相对较年轻;壶穴长短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平均口径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差,说明壶穴在发育的过程在洪水期以口径增大为主,枯水期以溶蚀深度加深为主,且表现为地下河河床下切的形式之一;从发育阶段看,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其形成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推移质、基岩性质和溶蚀作用等因素耦合的作用;洞穴壶穴主要是流水的侵—溶蚀作用形成的,并非冰川作用的结果,与“冰臼”的发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察尔汗盐湖地区盐渍土微观结构及其力学与强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察尔汗盐湖区盐渍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力学与强度表现,从盐湖区采集9组不同含盐量的盐渍土样品,对盐渍土进行电镜扫描、直接剪切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从微观结构上分析了盐渍土的力学与强度表现,提出了察尔汗盐湖区盐渍土颗粒骨架的连结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盐量的盐渍土微观结构形式不同,盐渍土颗粒骨架之间的连结有3种形式:1)点式接触、2)堆叠接触、3)盐晶体胶结;微观结构越密实,盐晶体胶结作用越强,盐渍土表现出越高力学与强度特性;盐晶体的胶结作用是影响盐溃土力学与强度特性的显著因素;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变化的含盐量拐点为45.74%。  相似文献   

16.
察尔汉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述察尔汉湖,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有公路贯穿盐湖中部,交通尚属方便。湖表的绝大部分为土黄色的黄沙和石盐的胶结层所覆盖,这种盐盖质地坚硬,成波浪形,可承受载重汽车或其他重型装备。盐盖下30~50厘米处即出现填充于盐层孔隙中的晶间卤水。盐层厚度不一,一般为30米,最厚可达60米,其中孔隙度是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博和铜多金属矿区内褶皱、断裂较为发育。粉砂质泥岩、灰色砂砾岩夹泥质灰岩,岩石成岩不好,呈半固结状态,并夹有1~3条破碎蚀变带,胶结性差。钻孔施工中孔内坍塌、掉块、缩径、憋泵、抱钻、断钻等钻探难题频繁出现,给钻探施工带来诸多困难。通过改善冲洗液配方、采用Q系列钻具跟管钻进工艺、多级套管护壁、使用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等技术措施,保证该项目大厚度破碎地层钻探施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广东韶关市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内玉女拦江洞中采集的6个砂岩蜂窝状洞穴样品,以及在鸭麻岩地区采集的4个白斑样品,进行XRF和ICP-MS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表明,发育蜂窝状洞穴的砂岩体与其基岩砂岩体的成分含量相近,岩体内部成分差异不是蜂窝状洞穴的成因。综合分析认为,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的产生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洞穴所在的地形条件、气候因素和蜂窝状洞穴所形成的微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白斑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发育白斑的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红色基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白斑形成于还原环境中,赤铁矿被还原形成白斑。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仰韶大峡谷砂岩峰林地貌与砂岩溶孔等特色景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测试与遥感影像分析,探讨了景区地貌景观的成因机理与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仰韶大峡谷汝阳群石英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岩石坚硬刚性强,但垂直节理极其发育。第三纪地壳整体上升,地下水沿垂直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主要由石柱、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另外,怪洞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汝阳群上部北大尖组与白草坪组均夹白云质石英砂岩及砾屑白云岩透镜体,抗蚀能力弱,在强烈的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联合作用下,水土流失形成空洞。  相似文献   

20.
在页岩气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页岩的岩石力学特征以及破坏机理可以为油气井的钻探设计、储层改造措施、方案设计和井壁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对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岩石静态弹性力学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破坏后样品的断面进行了观测,发现不同样品的应力应变关系主要为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破裂特征主要为劈裂式破裂和单剪切破裂,并且在高围压加载条件下,样品由脆性逐渐转化为塑性,同时不同泥质含量的样品具有不同的裂隙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