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2.
该文在分析研究努和廷铀矿床主含矿层沉积充填序列和矿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铀成矿规律,初步建立了沉积成岩型铀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努和廷铀矿床属于典型的沉积成岩型铀矿床,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二连期沉积成矿作用阶段和古近纪——新近纪成岩成矿作用阶段;该矿床产在晚白垩世形成的次级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铀矿体严格受二连组湖泊扩张时期接受的湖泊沉积层控制;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在二连组湖泊发育区的铀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主要层位华池—环河组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下华池—环河组在区域地质条件、铀成矿地质条件、氧化带形成条件及已发现的铀矿化信息等方面,均反应该层位作为铀找矿目标层位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同时对氧化带的类型和发育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8.
对哈达图砂岩型铀矿床含矿目的层岩石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矿目的层岩石主要有砂岩和砂质砾岩组成。其中,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物质成分主要由碎屑物和填隙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9年7月26日,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自治区地质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揭碑仪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陈喜良,地质环境处处长王剑民与二连浩特市市委副书记邓月楼及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参加了揭 相似文献
12.
红山子铀矿床是我国北方比较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构造活动强烈。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它既是区内各种地质体之间耦合关系的主导因素,也是矿(化)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作为该区重要的构造类型之一,推覆构造是本区F1断裂以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目前,区内推覆构造的表现形式、精细构造组成、形成时代及其对矿化的控制或破坏作用研究甚少,且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加强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形成产物(断裂构造岩和充填于断裂构造中的矿脉)的研究,对指导推覆构造区的找矿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着重对推覆构造的形成过程以及控矿作用进行了推断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二连盆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早白垩世的褐煤和长焰煤资源,而且还蕴藏有一定量的中下侏罗统优质中高阶烟煤资源。以往针对白垩纪煤田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是早中侏罗世煤田经过燕山期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白垩纪沉积覆盖,找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在二连盆地及周边已经发现中下侏罗统煤田或煤矿点10余处,虽然围绕着这些煤田或煤矿点的地质勘查程度较高,但是缺乏整体分析研究和区域性找矿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二连盆地在坳陷区边缘和隆起区的局部坳陷地段是寻找中下侏罗统烟煤资源的有利部位。初步圈定了马尼特坳陷西缘、苏尼特隆起中部和乌尼特坳陷东缘3个最具找矿潜力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诸广山岩体已知的32个铀矿床的航空伽马能谱铀、钍、钾场分布特征,总结铀成矿特征及远景片划分原则,并以此原则对诸广山岩体划分铀成矿远景片421片,其中一级远景片236片,二级远景片105,三级远景片80片,且多达29个已知铀矿床位于一级远景片内,说明远景片的划分可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早白垩纪,由于燕山运动,在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二连区形成了众多的断陷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些断陷盆地走向近东西。主要发育有白垩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建造。由于盆地基底不平,形态千差万别致使该地层非全区发育。沉积环境从浅部的冲积、洪积相过渡到沼泽相、浅水湖相,在水深适中,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交互沉积了煤层,砂岩、砂砾岩等为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段。古构造对沉积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对煤层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盆地古构造形态对进一步勘查煤层的赋存范围及制定各种技术指标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白垩系—古近系的红盆陆源碎屑沉积型铀矿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本文以南雄盆地下俄井地区铀矿化为例,简述了该地区浅色层控矿特征,介绍了浅色层的不同成因类型,提出浅色层是红盆中寻找沙岩型铀矿重要而又直观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