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袤的南极大陆发育丰富的岩石类型,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难以进行直接研究;而散布在冰川周缘的冰碛物包含各种岩石类型,携带丰富的冰下地质信息,对理解南极大陆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冰碛物研究,识别出了两种磁铁石英岩(条带状铁建造的组成岩石,简称BIF),分别为浅暗红色富赤铁矿磁铁石英岩和浅灰色磁铁石英岩。浅暗红色富赤铁矿磁铁石英岩的石英条带和磁铁矿条带相间分布,界线较为平直,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含少量绢云母、磷灰石;赤铁矿含量约3%,分布在磁铁矿颗粒边缘或裂隙中,或呈颗粒状分布于石英条带中。浅灰色磁铁石英岩的石英条带和磁铁矿条带相间分布,条带边缘不平直,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含少量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赤铁矿含量很少(<1%),分布在磁铁矿颗粒裂隙内,或呈颗粒状分布于石英条带中。根据已有的结果初步推断东南极西福尔丘陵两种样式BIF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属阿尔戈马型。BIF中赤铁矿可能是由磁铁矿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形成,且赤铁矿形成时地球环境中氧... 相似文献
2.
乾宁古冰帽于1982年被作者发现,发育于大雪山顶部的夷平面上,海拔高度为4300~4400 m,地理坐标为101°14′~101°30′E,30°20′~30°38′N,是青藏高原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一个更新世古冰帽,生成环境独特。它还具有中心区缺少冰蚀过程遗迹的独特性质,其机理在于冰帽中心区冰层太薄、动能低、冰体侵蚀力弱,而边缘带冰层增厚。侵蚀力也增强。它的发现对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连云港全新世海滩岩的发现及意义李春生(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郑州450003)海滩岩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在潮间带由碳酸盐矿物快速胶结形成的岩石。自70年代以来,我国地学工作者先后在西沙群岛、琼、桂、粤、台、闽、浙等有关沿海地带相继发现了大批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航空60MHz无线电回波数据,目前在南极已发现77个冰下湖。其中,最著名的是Vostok湖。这些湖泊主要是由于地热流,以及冰层底部滑动和冰内变形产生的热量,使冰盖底部冰温上升到压融点,并缓慢融化冰层形成的。冰下湖的发现具有冰川学、地质学,尤其是潜在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罗布泊F4浅坑孢粉组合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新疆罗布泊F4浅坑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的植物和气候,并结合其它沉积特征研究了该期自然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7.
8.
新疆城市化过程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城市人则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新疆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新疆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过程,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新疆1978-2000年间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并探索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水平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各因素与城市化的关联度不仅在横向上存在着指标间的差异,在纵向上显示出1990-2000间各指标与城市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978-1989年间,部分指标与城市化关系发生了负向变化。表明近20多年来新疆城市化稳定发展,城市化系统条件(农村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有一定的提高,体现了系统各因素与城市化发展的同向性以及区域发展的合理趋势,但整体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新疆城市化落后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仍将是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台湾省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于1996年经同行专家严格评审,资助了“太白山、雪山末次冰期系列与季风演化耦合机制(No.49671010)”自由申请项目。该项目拟通过平行东亚季风方向的太白山、雪山(台湾)走向为线,开展冰川、冰缘、泥石流等气候地貌过... 相似文献
10.
11.
调查区位于新疆西部博罗科努山与科古尔琴山的接合部,南部山区属于博罗科努山北麓,西北部山区属于科古尔琴山东段。测区地层区划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之温泉地层小区。通过填图及剖面调查对测区南华纪冰碛岩特征分析,与区域上冰碛岩具有可比性,确定其时代为南华纪。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辽东半岛南部石英岩板岩区地下水富水不均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基岩地下水富集规律:贮存在蓄水构造中,汇集在集水网络里,运移富集在充水脉络交接、结点处。进一步对水文物探各类富水曲线进行了分类,概括富水异常特征。结合多年实际勘测成果,论证了依据“结点异常”确定富水点位。 相似文献
13.
14.
再论广州七星岗海蚀地形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笔者发现刊于中山大学日报1937-05-20的《十公尺海蚀台地之发现》一文后,吴尚时已被公认是广州七星岗海蚀地形、珠江三角洲地区古珠江河口湾海蚀地形的发现者。七星岗海蚀地形同珠江三角洲的演变紧密联系,对七星岗海蚀地形的研究与讨论,推动了广州地区地质地貌学的发展。其集中体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累累,科学人才辈出。认为应进一步保护好七星岗海蚀地形遗迹,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流域第三纪古喀斯特地貌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白龙江流域的地貌考察中,首次发现了位于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发育有古喀斯特地貌,并可分为三层,分别位于海拔2,200m、2,600m和3,000m的高度,可与区内广泛存在的三级夷平面对比。本文为近年来有关青藏高原古喀斯特发育问题争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为MIS-5e及MIS-5d沉积。晚更新世海进―海退系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质潮坪―潮下带―泥质潮坪―砂质潮坪,其中可见较深水的软体动物。MIS-5e细粒的粉砂黏土体积分数先陡增、后缓降,结合粒度及有孔虫丰度、亮度L*等指标,判断MIS-5e初期为最高海平面时期,水深较大,其后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物中陆源粗砂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显示进入了MIS-5d相对低海面时期。MIS-1及MIS-5沉积物粒度三角图,分别与湛江海岛潮间带及不同深度南海表层沉积物同类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照,指示2类不同水深的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