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研究区内灾害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对滑坡地质灾害诱因、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及敏感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希望为农村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宁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析评价。安宁区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四种类型。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安宁区城区不存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面积27.59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5.3%,低易发区面积14.75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8.9%,不易发区面积35.76km~2,占评价区面积的45.9%。评价结果为安宁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是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将地质灾害类型相同,发育条件相近,易发和危险程度相似或接近划分为同一区块。在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进行预防或治理之前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特征的研究往往决定着后续工作的开展及布置。在划分出高易发区和高危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的重点地段,这对制订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区划特点及分区评述为例,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提供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分析该区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建立评价体系和分级标准。笔者选取评价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下水质量级别、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为本次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评价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2.76%;评价结果对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评价一个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需进行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评价。本文以蓝田县为例,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因素量化,进行各评价因素叠加分析,把蓝田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级别并进行评价,为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仙景台至柳洞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低山区和河谷阶地。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发育,本文对研究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泥石流形成历史和近期变形破坏特征,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泥石流的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对研究区防灾减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清了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共划分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三种类型,并指出了各易发分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结果可为潼湖生态智慧区群测群防网络建立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数据,对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评估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进而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进行评估,从而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特征、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结合实际案例对该地区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收集惠州市地质灾害资料,分析了惠州市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特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为惠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地灾隐患排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新兴县属新(兴)—高(明)—鹤(山)丘陵台地区,南面为天露山主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小盆地、河谷平原、丘陵、台地交错。中部是新城盆地,西南部有天堂盆地,东部是稔村、水台台地,南部、西南部各镇低山丘陵广布。地质灾害易发,本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最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评价,对以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较好体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现状;②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区域土地利用环境特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研究结论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分析地质灾害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博罗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特征,选取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因素及地质灾害发育的数量、规模、密度等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共划分出地质灾害高、中、低三个易发分区等级,为博罗县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类似地区开展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北江航道武江某段扩能升级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析了评估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对其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该段航道工程建设用地的适应性,并基于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坝位于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现象频繁发生。为加大对关坝地区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提升防灾减灾效果,在对该地区文献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明其类型及特征,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万盛关坝地区共具十六个较大地质灾害点,以滑坡和危岩为主,滑坡主要发育在黏土岩地层中;危岩发育在灰岩、砂岩地层中,与重力作用和构造发育密切相关;其次,泥岩、页岩及风化堆积层中多发崩塌;岩崩、坠石发育于强岩层,分布最广;局部地区发育地面差异沉降、岩溶塌陷和采煤沉陷,规模较小;泥石流和山洪是具高潜势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龙门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多发育在河谷平原及丘陵地貌区,总体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中等、危害性大。各类地质灾害虽然在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上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易发,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在赤水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高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赤水市高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赤水河及习水河两岸河流切割较大的区域;其发育受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建议以搬迁避让为主,结合工程治理、专业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多种方式进行地灾防治。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的发育受气象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及人口分布等因素所制约,本文就上述各因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地质灾害的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客观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治理区位于燕山山脉中段,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其微地貌单元属低中山侵蚀切割沟谷地貌,区内总体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局部岩石裸露,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运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最后对危岩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