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1999年ETM、2014/2015年GF-1为主的2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完成了2期冰川编目成果,并对最近15年(1999—2015)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年至2015年间,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呈退缩趋势,以东段海洋型冰川退缩为主,西段亚大陆型冰川相对稳定。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 32km2,减少变化率为0. 67%;有10条冰川消失,减少变化率为0. 16%;冰储量减少5. 315 km3,减少变化率为0. 78%。调查结果还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冰川各朝向均呈退缩趋势,偏南向和东向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大于偏北向和西向的;平均坡度在20°~35°范围的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海拔介于4 500~5 5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退缩最明显。在恒河流域和萨尔温江流域的冰川消退最显著。总体上,不同规模冰川均有退缩,规模≤5. 0 km2的冰川是念青唐古拉山地区退缩最多的。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选取念青唐古拉山脉附近3个气象台站,对最近50多年以来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分析表明,自1961年以来,念青唐古拉山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变化不一,有增有减。气温上升而降水减少,可能是导致念青唐古拉山地区东段冰川退缩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完成的青藏地区基于1999年ETM、2014/2015年GF-1/OLI两期遥感调查的冰川编目数据,对1999-2015年期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2015年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减少了85条,面积减少了42.00 km^2,冰储量减少了2.385 km^3,分别占其减少变化率的1.53%、0.67%和0.50%。沿山脉由东向西冰川变化不一,其中东段的冰川数量减少多,西段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减少多,并且东段的数量减少变化率远大于西段,西段的面积、冰储量减少变化率大于东段,中段的冰川相对稳定。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在北、北东和东等方向上发生退缩,且减少量依次减少,其中东向的数量减少变化率最大,北东向的面积减少变化率最大,而北向的减少变化率最小。冰川在不同坡度退缩程度不一,在坡度10°~15°范围冰川面积退缩最多、变化率最大,在坡度30°~35°范围数量减少最多、变化率最大。冰川在高程5 500~6 000 m区间数量和面积退缩量最多,其次是在高程5 000~5 500 m区间;在高程3 500~4 0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大,而在高程6 000~6 5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小。不同流域中冰川变化差异较大,在雅鲁藏布江流域(5O2)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其次是朗钦藏布等流域(5Q2)和朋曲等流域(5O1),而扎日南木措流域(5Z3)的冰川减少量最小,但是变化率最大。总之,小冰川的大规模退缩或者消失,较大冰川也普遍退缩,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特点。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根据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自1961年以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有增有减,但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冰川消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多光谱遥感资料监测冰川变化已成为冰川研究的有效数据源,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念青唐古拉山峰区1970年冰川及Landsat ETM (2000)解译的冰川分布.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峰区共有870条冰川,30 a来冰川面积减小了5.7%,冰储量减少了7%;其中,冰川面积1~5 km2的冰川退缩的贡献最大,占总面积退缩量的56.7%.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与西北坡的退缩幅度稍有不同,东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5.2%,西北坡冰川面积减少了6.9%.西北坡的拉弄冰川长度减少了(305±36) m,年退缩率为(10.2±1.2)m·a-1,面积退缩为2.6%.当雄气象站的资料表明,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持续上升的影响,尤其是1985年以来的温度快速上升的影响.对处于西北坡冰川体积变化分析表明,冰川体积减少可能是导致纳木错湖水位上升、水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中国班公湖流域区冰川补充编目的结果及冰川特征.1988年公布的中国班公湖流域区总共有冰川834条,冰川总面积642.77km2,冰储量为33.9246km3;经过补充编目,更正了以往部分简易目录后的冰川是959条,冰川总面积665.35km2,冰储量为39.2316km3.冰川数量增加的结果主要是利用小比例尺卫星相片编目时遗漏了面积≤1.00km2的小冰川所致.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变化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对区域水资源评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用GIS分析方法, 利用三期卫星遥感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中部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在2个时间段(1977-2001和2001-2010)的时空分布和变化, 并对比分析其在南坡和北坡变化速率趋势以及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 (1)2010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面积为571.81±16.01 km2, 主要分布在5 500~6 200 m的高山区; (2)1977-2010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退缩明显, 总面积减少22.42%±2.90%;(3)相比于1977-2001年时间段, 近十年来该区冰川退缩速率呈明显加剧趋势; (4)与前一个时段相比, 低于5 700 m海拔区域, 各海拔段的冰川年均面积退缩速率呈减缓趋势; 而在5 700~7 000 m海拔区域, 则呈加剧趋势; (5)北坡冰川退缩率(23.6%±2.88%)高于南坡(21.97%±2.90%), 且南北坡2001-2010年年均冰川面积减少最大的海拔段比1977-2001年都升高了200 m, 研究区冰川的持续退缩有向高海拔转移的趋势; (6)南坡拉萨河流域内的冰川年均减少面积最大的海拔段比北坡高100 m左右.气温升高是影响近十年以来研究区的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将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18  
依据国际冰川编目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11卷21册的统计,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46298条,总面积59406km^2,冰储量约5590km^3,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是发育的国家,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区域的冰川条数、面积和储量等多项指标的确切数量,发现了中国冰川及其雪线分布的若干新特征,这对于西部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冰雪灾害的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9.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川与气候之间关系和冰湖溃决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a来的冰湖分布及其变化,并结合DEM研究冰湖垂直分布的变化,探讨影响冰湖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近年来都呈迅速增加趋势,冰湖增加150个,冰湖面积增加4.384km2。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增多和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2)冰湖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新增冰湖个数峰值位于海拔5 500~5 700m,占新增冰湖总数的61%;新增冰湖面积峰值在海拔5 400~5 700m,占新增湖总面积的44%;冰湖面积在大部分海拔高度上均呈扩张态势;(3)海拔高于5 400m的区域,1991-2009年新增的冰湖数量远多于1972-1991年。冰湖在高海拔区分布的变化对念青唐古拉山区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总被引:42,自引:34,他引:42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1,23(4):333-341
根据有不确定性的综合预测 ,到 2 0 5 0年左右青藏高原温度可比 2 0世纪末升高 2 .5℃左右 ,其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的夏季升温为 1.4℃ ,将使平衡线上升 10 0m以上 .冰舌区消融冰量超过积累区冰运动来的冰量 ,冰川出现变薄后退 ,初期以变薄为主融水量增加 ,后期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 ,融水量衰退 ,至冰川消亡而停止 .考虑冰川大小 ,冰川类型响应气候变暖的敏感性有重大差别 ,应用新编中国冰川目录的统计数据 ,选择若干区域 ,预估 2 0 5 0年前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 .祁连山北麓河西地区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山南麓吐鲁番 哈密盆地的多数出山河流的冰川 ,以面积小于 2km2 者占绝对优势 ,对气候变暖最为敏感 ,衰退迅速 ,本世纪初期出现融水量高峰 ,中期融水量减少 ,对每条河流的影响以 10 6~ 10 7m3 ·a-1计 .少数流域如疏勒河、玛纳斯河等 ,冰川融水量占河川径流 1/ 3以上 ,有若干 5~ 30km2 左右中等规模冰川存在 ,预期至本世纪中期才出现融水高峰 ,融水增加值以 10 8m3 ·a-1计 .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山冰川总面积达 2 2 0 0 9km2 ,有面积超过 10 0km2 、冰舌为厚表覆盖的大冰川 2 2条 ,退缩缓慢 ,冰川融水量在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与阿克苏河等占 5 0 %~ 80 % .现在塔里木河干流主要靠天山西南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枰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冰川规模最大,当时,河水冰期的白水河冰川长2.5Km,冰川 演化模式与梅里雪山、贡嘎山东坡相同,均属藏东南型,而与青藏高原广大高山区以例数第三次冰不川最大规模有别。主要是它们位于青藏高  相似文献   

12.
1970—2016年阿尔金山冰川长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度是冰川的重要几何参数,对于认识冰川动态特征和模拟冰川厚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阿尔金山第一次和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Landsat OLI遥感影像,利用冰川中流线方法提取了阿尔金山1970年、2010年和2016年的冰川长度数据,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冰川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6年阿尔金山共有冰川507条,...  相似文献   

13.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全新世以来,冰川呈加速退缩趋势。冰川地貌是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枪勇冰川发源于卡鲁雄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雨影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冰川末端在海拔5000 m附近,冰川面积约为6.63 km2。枪勇沟从外至内共保存有4期冰碛垄,其中以"大枪勇错"外侧的新冰期冰碛垄最为高大,终碛垄高约30 m,且形态清晰。文章基于野外观察及谷歌影像(Google Earth)上冰碛垄的分布范围,恢复并计算了新冰期时枪勇冰川面积约为10.0 km2,较现代冰川扩张了1.5倍。采用VOLTA模型计算了现代冰川的体积为0.21±0.04 km3,平均厚度约为31.7 m。基于纵剖线模型模拟了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新冰期冰川平均厚度约为58.5 m,冰川体积约0.59±0.12 km3,是现代冰川体积的2.8倍,体积减小较面积退缩更为剧烈。利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 Method,简称AAR),采用AAR值为0.7±0.05,基于现代冰川表面高程和模拟的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计算现代冰川和新冰期冰川的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简称ELA)分别为5780±70 m和5660±100 m,新冰期时平衡线高度降低了约120 m。而不利用模型恢复新冰期表面高程时,平衡线降低值为240 m,可能高估约120 m。新冰期时,枪勇冰川扩张受区域降温控制,冰川前进可能是对4.2 ka冷事件的响应。冰碛垄形成时代和大枪勇错孢粉数据表明,冰川可能在2.5 ka左右已经退缩,2.2 ka时退缩加剧。  相似文献   

14.
杨佳  薛莎莎  苏永恒  任庆福 《冰川冻土》2022,44(5):1665-1673
冰川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器,其范围监测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遥感技术的冰川范围监测应用广泛,然而传统遥感监测方法中冰雪指数阈值法的提取结果存在无法区分冰川与冰湖的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法受地物光谱纹理信息限制无法避免同谱异物现象的出现。为弥补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可区分冰湖与冰川的改进冰雪指数,并将其融入面向对象分类法中,构建了一种面向对象-改进冰雪指数法。将各拉丹冬冰川作为试验区(该地区冰川表面洁净),运用面向对象-改进冰雪指数法识别冰川边界,使用青藏高原冰川数据产品及常规遥感监测方法的提取结果作为参考数据,以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改进冰雪指数法综合了改进冰雪指数阈值法以及面向对象分类法的优点,冰川范围提取精度高达97.26%,与冰雪指数阈值提取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0.12%,与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0.38%。此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物错分的问题,还实现了冰川边界的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西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66,自引:30,他引:36  
根据航空摄影相片、地形图、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西段自小冰期至1990年的冰川变化,得出该地区在小冰期至1956年间冰川面积减小幅度为16.9%,冰川储量减少了14.1%;1956-1990年间冰川仍以退缩为主,此时段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小量占1956年时相应量的10.3%和9.3%.分析认为冰川退缩主要与1956-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关,而且该流域区对应于1956-1966年间强负物质平衡的冰川退缩可能出现于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6.
赵银  张勇  刘时银  王欣 《冰川冻土》2022,44(3):930-945
青藏东南部海洋型冰川具有独特的气候敏感性,普遍呈现加速退缩趋势,这不仅影响区域水资源安全,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是当前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本文对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2000年以来冰川总体处于物质亏损状态,其平均物质平衡介于-0.66~-0.61m w.e.·a^(-1)之间;同时总结了海洋型冰川物质加速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新特征。当前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受观测数据缺乏和模型模拟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尤其现有模型对冰面裂隙增多与扩张、冰崖-冰面湖-表碛相互作用、冰内冰下过程、冰崩、末端冰湖水-冰相互作用等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化或基本缺失,其机理及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加强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的综合监测,基于多数据和多方法的集成研究提高模型对冰川物质平衡多物理过程的耦合与模拟能力,为开展海洋型冰川物质变化的区域水资源效应和致灾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