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头田滑坡为中型浅层推移式土质滑坡,采用地质测绘、钻探等工作手段,详细查明滑坡地质特征、滑坡基本特征,分析滑坡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镇胜高速公路晴隆县K85线路建设中所诱发新滑坡为例,分析了古滑坡体发育特征和新滑坡成因特点,表明了古滑坡的地质特殊类型对公路建设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古滑坡具有地貌隐蔽性、岩性复杂多样和对环境改变响应敏感等特征,复活的新滑坡是在古滑坡的基础上受公路施工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根据古滑坡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进行分级开挖、逐级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位移监测在滑坡时空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时空运动特征是滑坡地质体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自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地质过程。滑坡位移监测是研究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动态规律及预测预报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又为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结合几个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实践,综合分析位移监测信息,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滑坡时空运动系统研究及稳定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库岸边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综合体,库岸滑坡是威胁库区安全的地质隐患。多数传统滑坡预测模型为静态模型,未将滑坡变形特征与位移预测二者结合考虑,不能实际反映滑坡演化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本文基于溪洛渡库区58处涉水滑坡变形监测结果,归纳了库岸滑坡变形规律,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不同特征滑坡变形趋势的短期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处于-116.841~265mm·yr-1,负值代表目标地物远离卫星方向位移,正值代表目标地物靠近卫星方向移动,其中存在缓慢变形滑坡13处,根据其累计位移曲线特征划分为:阶跃型、振荡型和持续增长型三类。(2)阶跃型滑坡滑面多为弧线型,其变形主要受库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振荡型滑坡滑面多为折线型,其变形多受库水位和降雨共同作用;持续增长型滑坡滑面多为直线型,其变形主要受自身地质条件控制。(3)针对不同变形特征滑坡,采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考虑多因素耦合和滑坡演化状态建立了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模型,通过评价结果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及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溪洛渡库区滑坡系统研究与防治提供依据,为库区不同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5.
里水石塘村猪仔狸岗滑坡发生于2005年6月,属于降雨诱发型顺层滑坡。自2008年至今,本单位一直对该滑坡点进行监测,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长期监测数据,详细研究了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从而分析滑坡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各类风化壳进行综合调查,根据碎屑岩、块状岩、变质岩的风化壳发育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概述了广东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层岩性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矿物成分与滑坡的关系,叙述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暴雨和人类活动是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24h降雨量达到100~250mm,降雨强度50~70mm/h为引发滑坡的降雨量临界值,大于该临界值的雨量和雨强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小于该临界值时引发滑坡的概率较低。该临界值可在全省不同的降雨区域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滑坡灾害监测和预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阳县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滑坡体数量众多,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科学合理的对滑坡进行防治,在分析长阳历年土质滑坡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选取滑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分形统计学,定量分析滑坡频率—规模、频率—降雨量的分形特征;选取典型滑坡,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降雨对其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测量资料分析,讨论了地震滑坡沿昌马断裂带走向和倾向的展布特征。研究认为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坡坡度30°-50°的部位和山坡地形高差100-300m的部位;地震滑坡规模、数量的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强度的分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地震滑坡与降水滑坡、人为滑坡和融冻滑坡的最大区别;最后讨论了地震滑坡最大水平滑距的规律,对地震滑坡灾害预测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滑坡群防治工程建设过程存在的局限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防治工程地质灾害特征,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治理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滑坡群地质形态特征与变形特征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治理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某公路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某公路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此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坡体的地形及物质组成是滑坡发生的地质基础,大量的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而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不稳定;此滑坡防治应以加强排水措施为主,并在前缘修筑挡墙,同时加强监测.查明滑坡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是滑坡灾害评价和防治的基础,研究思路及其成果可供类似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巴县甲居滑坡复活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人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化历史较为复杂,是一个多级多层滑动形成的非连续复合变形体,其变形复活与滑坡岩土结构、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滑坡具有长期间歇性蠕滑变形特征,以局部滑移为主,难以产生整体性变形破坏,进而为滑坡下一步的监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茂名市某矿区附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路面塌陷,地面裂缝,输水管道变形断裂,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现对该滑坡进行勘查,查明该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规模大小及滑带发育情况,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防治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K19滑坡工程为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受地形地貌和物质结构条件控制,受人为工程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最后,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程惠 《西部资源》2019,(2):95-97
本文介绍了歙县徽城镇紫阳村榨川组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且提出了应急抢险治理方案,调查研究表明该滑坡为降雨诱发的牵引式滑坡,其治理以抗滑支档结合地表排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某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经"滑移-拉裂-剪断"而形成,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此滑坡有明显的局部复活迹象,可见于滑坡后缘出现连续贯通的拉裂缝。以该滑坡在地震响应下的局部复活为例,以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为基础,对滑坡受地震响应导致局部复活的现象、特征,利用Geo Studio软件动力响应Quake模块,对该滑坡局部复活机制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响应下滑坡变形破坏受地质条件和地形坡度的影响显著,同一地震波,相对于基岩,滑坡体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为合理地解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作用下该滑坡局部复活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东山岭滑坡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空间分布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探讨了东山岭滑坡的形成原因,并采用滑坡剩余推力传递法对东山岭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山岭一带高陡的山体斜坡地形和结构松散的厚层风化残坡积土是形成滑坡的内因,人工切坡和强降雨作用是东山岭滑坡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依据东山岭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削坡卸荷和筑坝填土"的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治理东山岭滑坡。  相似文献   

17.
刘涛  李渝生  汪波 《山地学报》2005,23(3):342-347
从滑坡的地质环境入手,通过地质调研及测绘,分析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的特征、控制因素及成因机制,并运用sama法及不平衡推理法、毕肖普法对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天然条件下曾家包包滑坡曾处于稳定状态,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经长期持续的地下水浸润软化逐渐泥化形成倾角上陡下缓的贯通性滑移面,在雨季降雨异常集中期,岩体排水不畅形成较高的空隙水压力,斜坡岩体就会沿滑移面发生顺层滑移,从而形成大型基岩滑坡。  相似文献   

18.
贵州关岭"6.28"特大滑坡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关岭2010-06-28特大滑坡(简称"6.28"特大滑坡)造成99人死亡,其形成受到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地貌等因素影响,发生机制和滑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点和成因分析,揭示了此次滑坡的形成特征.研究表明:降雨是此次滑坡的诱发因素;滑坡具有分块滑动的特点,即坡积层和基岩先后发生滑坡;滑坡堆积体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滑坡堆积体前缘以及中下部为碎石土堆积,而上部为碎块石堆积,与一般滑坡堆积不同,是坡积层与基岩先后发生分块滑动的典型证据.研究成果对认识和研究此类滑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可为今后指导防灾和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望谟县金鼎山滑坡的专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调查研究表明该滑坡为降雨诱发的牵引式滑坡,其治理以抗滑支档结合地表排水为主。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几年频繁遭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危害。由于所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形成过程等探讨了浙江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分析了其成灾特点。结果表明,浙江省泥石流为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过程主要为:强降雨下滑坡、崩塌发生,持续强降雨使得滑坡、崩塌松散物流化从而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在流域特征上表现为形成区坡度大,易发滑坡、崩塌,水力条件充分等。泥石流灾害具有低频性、群发性、并发性、突发性、夜发性、危害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