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重构下的温泉旅游地兴衰研究——以从化温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从化温泉这一典型案例地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旅游需求重构对于温泉旅游地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旅游重构过程因为改变了温泉水的使用方式及其产出效应,而温泉水使用量又成为判断温泉地是否进入成熟期的饱和标准,因此,旅游需求重构的过程对于温泉旅游地进入生命周期的后半阶段划分起到了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辽宁地质七队在丹东五龙山风景区西侧成功打成一眼温泉井,成井深度2,127米,水温46摄氏度,日出水量610吨。经检测,该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其中氟含量达到国家理疗矿水命名标准,属氟理疗热矿泉水。技术人员称,该井属增温、对流复合型深井温泉水,区内地热流体储热层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中的热储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何小芊  龚胜生 《热带地理》2013,33(6):766-771
温泉在我国古代被广泛用于观光、沐浴、保健等休闲娱乐活动。研究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对现代温泉旅游开发、游览活动和旅游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梳理相关温泉史料的基础上,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构成要素、形式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包括单体与组合2种类型。温泉单体景观由泉源、汤涌、汤色、温泉生物等要素组成,属小尺度景观单元;组合景观是以温泉水体为核心和纽带,使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与景观之间,通过穿插、渗透、映衬等形成复杂的组合关系。古代一些独特的温泉景观已成为地方名胜,与其他地方名胜形成“八景、十景、十二景”等地域组景,且以“八景”为主,均为四字句组景,并具温泉景观的观感艺术化、突显温泉景观的自然美的特点。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借鉴作用体现在温泉景区形象塑造、设施建造、活动内容设计、对外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汤湾温泉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认为汤湾温泉为低温带状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其中Fl为导水控热构造,F3为热储构造,F4为阻水构造。温泉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貌、地热显示、断层性质极其组合特征、储水空间形态、裂隙发育程度、热储岩性及水热传输条件等关系密切;研究成果为下步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着“就热找热”的原则,对相似地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分析地热资源分布特征,了解其地热水化学特征与理疗价值。主要以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根钠型水最为常见,酸碱度为中性、碱性水,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除润杨溪谷温泉水外,均达到热矿水命名标准。多数地热田沿NE向断裂带呈线状(串珠状)分布,其余则多分布于各深大断裂之间位置,局部上受衍生的次一级NW向张性导水断裂或羽状断裂群影响;地热田的形成明确受早白垩纪、晚侏罗纪侵入岩影响,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表明惠州境内早侏罗纪侵入岩分布地段地热显示更为活跃。对区域地热找矿及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北及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对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给予经比较全面的论述,力图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为有志从事温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关于中国温泉利用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其与地下淡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对比,认为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来源于地下水,但又不是地下水的简单浓缩。通过对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的水化学分布以及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水化学特征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显著:受外界环境背景影响较小的离子比值同地下水浓缩比值基本一致,说明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来源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北西部热储主要沿区域大断裂形成的带状热储,受构造断裂控制,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快速准确探测隐伏深大断裂的产状、延深情况及地层电性结构分布情况,反映热储埋深和厚度,对地热井的设计、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经钻探验证,找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生成黑龙江西部地区1988年和1998年两个序列的农作物种植范围图,结合相应时段的该地区≥10℃积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对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变化:随着等温线的大幅度整体北移,水稻的种植北界随着≥10℃积温的2200℃等温线向北移动约1.5个纬度,水稻集中种植区随≥10℃积温的2300~2400℃等温线北移约1个纬度;分布在≥10℃积温2800℃等温线和2400℃等温线附近的两个玉米密集种植区随着上述两条等温线北移1个纬度左右。在上述玉米、水稻种植范围北移过程中,同时出现玉米的种植区被新增的水稻种植区大范围替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地热是重要的资源。通过对地热田成因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地热的利用效果。文中,主要对冀西北奚家堡地热田成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冀西北奚家堡地热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百度指数的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指标,研究我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旅游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U"型,周变化曲线呈倒"V"型;"黄金周"期间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先升后降,"五一"假期前2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五一"高峰比"十一"提前1~2天,春节比"十一"推迟1天。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差异度呈上升趋势,关注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的关注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国内温泉旅游是一种非天然温泉依赖型旅游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温泉旅游的发展程度,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是区域温泉旅游发展程度、人民收入水平和获取旅游信息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贵阳市三桥地区ZK1号地热井的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区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热资源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对三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导热构造为圣泉水断层,在其控制下地下水与深部热源发生热交换而形成本区地热资源。区内ZK1号地热钻孔可采资源量为420.3m3/d,水温50℃,经水质分析该地热流体具有很高的理疗价值,可用于理疗、洗浴、供暖。  相似文献   

13.
以仁怀市南部新城湿地公园DR1号井地热水为研究对象,从地热水所在区域地质、地热地质背景入手,分析该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热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热水具有断裂(裂隙)型温泉特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热储含水层为震旦系灯影组,其形成主要受岩性及区域性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4.
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境内具有两个明显地热分布带:一个是北西向分布的龙门—蓝田地热带,另一个是呈北东向展布的永汉—龙华地热带,其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本次通过系统分析研究了永汉地区的地热地质条件,特别是控热断裂构造判别,并指出了今后地热勘探的方向,为具有地热潜力但未开采的区域开展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地摸清永汉地热资源家底,提高地热资源对温泉产业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纳雍县城郊成功勘查出地热井一口,本文结合地热井揭露的地质情况,对纳雍地区地热地质特征进行初探。研究区第一热储单元可作为该区地热勘查目的层进行勘查开发;地热勘查井(ZK01)平均地层增温率2.59℃/100m。地热增温率与所处的地层岩性组合密切相关;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深部软流圈热量向上的正常地热增温;水源来自碳酸盐岩中的岩溶水及沿断裂带向地下深部下渗大气降水及上覆含水岩层中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天水及其南北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的原理追溯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和起源,得出武山和天水地热水为pH较高(7.94~9.06)的低TDS(226~255 mg/L)HCO3型水,通渭和清水地热水为pH较低(7.1~8.07)的较高TDS(915~1 793 mg/L)SO4型水,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不同的围岩及与围岩相互作用的程度所控制。地热水的δD和δ18O值说明地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且未受水-岩同位素交换明显影响。综合应用各种地热温标,估算地热水的热储温度为70~111℃,属于中低温地热资源。对年均降雨量约500 mm的天水及其南北地区,应采取采、停交替的地热水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江冚地热田为岩溶裂隙带储水,隐伏岩溶发育,热储呈带状,受构造断裂控制。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降压试验、地热流体一个水文年的动态观测及水质分析检测等地质工作,查明了江冚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及其埋藏条件,地热流体压力、产量、温度和水质等特征,计算了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黔中北温泉带属深循环型中低温热矿水,研究区受不同方向的构造带挤压,形成"地垒式"热储构造;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对比,应用水文地质学、构造力学、地热学等学科理论,总结区内的热储系统组成、热流分布及其与构造应力规律等特征,对分析研究相似地区的热储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在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显示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喷泉、热水泉华、热水喷爆等景观  相似文献   

20.
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作为新能源与补充能源的地下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热、矿、水为一体的宝贵天然矿产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位于岱海之滨的中水塘温泉,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地下热水资源。该温泉热水有医药和洗浴等作用,但其流量一直很小。长期以来,有不少单位采用如钻井、扩泉等不同手段对该温泉进行了研究,但均未达到扩大热水流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