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利用野外综合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资料,对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发育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火山沉积和岩浆侵入阶段,形成花岗斑岩。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间歇性抬升,岩石受构造应力和风化剥蚀的共同影响,形成多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本区特定的地貌、岩性和节理裂隙以及丰富的降水和风化作用等条件,形成了一线天、陡崖壁、嶂谷、峡谷、巷谷、瀑布、巨石川、崩塌岩洞等古崩塌地貌。  相似文献   

2.
印支中期是额济纳旗乔仑恩格次西钨矿区钨、铅、铜矿的重要成矿时期,成矿作用大都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特别是钨。已知的钨矿点、铅矿化点就产在此岩体北部所分异的二长花岗岩体中,同时在岩基的东北部与中奥陶统咸水湖组下段变质砂岩的接触带附近的石英脉中见铅矿化和铜矿化。根据岩体中部分岩石的人工重砂样品有较多白钨矿以及微量元素中有钨存在来判断,矿脉与乔仑恩格次花岗岩基同源,本期矿化多与花岗岩体有关,成因类型多属于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由于乔伦恩格茨花岗岩基规模大,是一个很好的物源和热液供体,虽然在岩体内部未见明显的矿化现象,但岩体中裂隙(节理)带、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蚀变较明显,因此应侧重于岩体内裂隙、岩体周边的接触带找矿,尤其是有构造发育或通过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汕头礐石地区景区内各类花岗岩地貌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调查和洞穴调查,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礐石地区花岗岩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形成年代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礐石山由燕山晚期花岗岩构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之前就受风化作用;礐石花岗岩石节理的性质和礐石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下产生的风化作用,是形成礐石花岗岩地貌的基本因素;礐石地区花岗岩山体主要分为石蛋山、峰林山、馒头山3种类型;洞穴可划分石核洞,崩塌洞穴,裂隙洞和龛4类。  相似文献   

4.
达来敖包钼多金属矿赋存在深部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细砂岩内。钼矿化与北东向构造裂隙或构造破碎带有关,矿化体呈细脉状。矿体及围岩中,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比较强烈,并在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发育,表明与岩浆热液的多次活动有关,属热液型矿床。通过目前勘查程度,达中——大型钼矿,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认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五皇山地质公园,以浦北岩体为物质基础,是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和S型花岗岩的典型观测点。园区内发育着石蛋、山岳、台地、峡谷、水文遗迹5大类花岗岩景观,它们有序、集中分布于各个相对独立花岗岩山岳的不同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共同构成一个以石蛋群为核心,山岳、台地、潭池群和瀑布群为重要补充,形态典型、雄伟、优美、珍稀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及石蛋景观群。在分析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及花岗岩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园花岗岩岩体和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1)中三叠世期间,该区域产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历经岩浆侵位、分异、冷凝结晶后,逐渐形成一个时间上连续的、建造上完整的巨型花岗岩岩基——浦北岩体;其后,经历隆升剥蚀出露于地表并成山。2)第四纪至今,受湿热气候、地表流水及原生和后生节理十分发育的花岗岩岩体的共同控制,由山顶→山腰→山脚,它们各自汇聚各种形式地表流水的能力逐渐增强,对应由山顶→山腰→山脚的流水侵蚀程度逐渐增强,而各自的风化作用却逐渐减弱;历经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纵向―横向差异侵蚀、冲蚀和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公园境内形态典型的南方亚热带花岗岩景观群。  相似文献   

6.
与"冰臼论"再商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交替的结果,宽谷(或U形谷)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化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  相似文献   

7.
广东十字路锡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通过在矿区开展地表、槽探等工作,发现了两条锡矿化体和两条铅锌矿带,其中Ⅰ、Ⅱ号铅锌矿带为该区最主要的矿脉带,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破碎带中,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湖南诸广山南体花岗岩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境内,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区内矿产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铅锌等。区内钨锡矿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钨锡矿的形成受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岩浆作用等多种因素所制约。砖头坳——白云仙钨锡钼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是诸广山南体花岗岩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最好的区域,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钨(锡钼)矿床。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具有寻找新的大中型钨锡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商都县郝家沟矿区萤石矿圈定3条矿体,矿体含矿地质体为华力西晚期侵入的二长花岗岩岩体(γ_4~2),萤石矿产于岩体中北东向的构造裂隙中,属岩浆晚期贯入式成矿。  相似文献   

10.
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地层中的构造蚀变带内,其中变质粉砂岩是含矿围岩,方铅矿及闪锌矿金属矿物多呈稀疏浸染状赋存于岩石中,部分呈细脉状充填在岩石节理裂隙带中,形成浸染状和细脉状矿体两种形式,浸染状铅锌矿体均位于细脉状铅锌矿体的上部,成因类型应属构造热液充填型。本文通过对区域资料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总结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因素,探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索纳嘎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斑状细粒花岗岩体与下侏罗统红旗组地层接触带。主矿体1条,即1号矿体。矿体受NEE走向平行裂隙控制,矿化类型为交代——充填型。矿体切穿红旗组地层和斑状细粒花岗岩体,倾角较陡。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走向NEE,倾向北西,倾角45°~70°,矿体向南西方向侧伏,侧伏角55°。矿化富集规律为:岩体接触带凹陷部位矿化富集,控矿裂隙延走向凹陷部位矿化富集,控矿裂隙倾角由缓变陡的部位矿化富集。根据矿体产状规律及矿化富集特征推测,矿区西南方向(8线以西)深部(海拔400米以下)是深部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宁陕县杨泗庙—镇安懒板凳一带的钨矿床整体受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海西期变质建造控制,空间分布受东西和南北向两组断裂控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形成了层间矽卡岩型,接触带矽卡岩型和构造裂隙带石英脉型的钨矿,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复合成因钨矿床。懒板凳岩体为宁陕县杨泗庙—镇安懒板凳地区成矿提供有利的热动力条件和介质条件;石瓮子组为区内有利成矿层位;西部付家沟—十里庙核桃坪断裂及该断裂次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懒板凳岩体外围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矽卡岩带,是矽卡岩型钨矿的有利部位,这都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内蒙古北部乌日尼图地区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重点讨论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SiO2含量(wt%)较高,反映原始岩浆具幔源原生玄武岩浆特征,在上升过程中经历的结晶分异程度较低。U-Pb锆石年龄测定结果为308±2Ma,代表了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石炭世。计算出石英结晶平均温度为999℃;斜长石结晶温度平均为1020℃;岩浆冷凝矿物共结晶时的深度约在3.3km-20km,其结晶条件代表岩体侵位时的物理环境,是在较深的岩浆房中结晶的,形成花岗岩的岩浆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阿仁绍布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过铝岩石,Rb/Sr平均比值为3.08,远高于整个陆壳的平均值。其物质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具有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反映在岩浆形成之前,地幔源区发生了俯冲交代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于海云  张正偲  王志军 《中国沙漠》2015,35(6):1438-1444
旱麻岗沙漠位于腾格里沙漠南部,是腾格里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该沙漠几乎没有研究。旱麻岗沙漠最主要的地貌是风沙地貌和流水地貌,且近似南北方向平行相间排列。该沙漠主要的沙丘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链、反向沙丘和灌丛沙丘,其中新月形沙丘链和反向沙丘分布在海拔相对高的区域,且呈条带状分布,而灌丛沙丘主要分布在冲沟内。旱麻岗沙漠的起沙风主要为西北风,其次为东南风。风能环境属于低等风能环境,合成输沙方向为282°~331°,方向变率为中等变率。流动沙丘表面平均粒径最大,其次为结皮下层和结皮表层;分选性与平均粒径有相似的规律。石羊河流域、祁连山东端的冲积-洪积物和湖相沉积为旱麻岗沙漠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沙源。根据野外考察,结合以往研究成果,该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大湖期;湖水干涸期,在退水过程形成近似平行排列的小冲沟;沙漠形成与扩张期,流动沙丘覆盖整个区域;沙漠萎缩期,降雨量增加,沙漠萎缩,平行排列的冲沟宽度和深度增加,冲沟内的流沙随流水冲向下游,而冲沟间的沙丘仍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形成现代的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3,21(Z1):133-138
拉月滑坡是川藏公路线上典型的岩质滑坡。拉月一带斜坡岩体中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节理、裂隙间相互切割、组合,形成具不同块状结构特征的岩体,特别是不同结构特征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拉月滑坡的发生机理是因块状破坏而引发的滑坡,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就是从机理上分析滑坡的发生过程。拉月滑坡模型试验采用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建立相似的试验模型,重现滑坡体的受力状态、变形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6.
麻黄沟铜多金属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矿区浅部矿主要是含矿热液随岩浆向上运移,在近地表断裂、裂隙等容矿有利部位,含矿热液同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原生金属硫化物转变为地表较稳定的氧化物而富集形成。该矿床成因类型浅表部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甘肃金塔县北河湾地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基本查明了北河湾饰面用花岗岩矿床赋存于华力西期中期侵入的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岩体,矿床类型属于岩浆岩型饰面用花岗岩矿床。矿床控矿条件主要表现在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岩浆侵入活动为区域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加里东、华力西期均有侵入岩产出,以华力西中晚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与区域成矿最为密切,形成了岩浆岩类饰面用矿床。  相似文献   

18.
金坑矿床是近年来粤东地区新发现的规模达大型的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核心区段,区内构造作用强烈,大面积分布火山活动产物,矿床的成矿地质体和矿床成因尚未定论,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矿床岩浆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对比矿床中与锡石毒砂共生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41.0±0.3 Ma,辉钼矿年龄为141.3±1.0 Ma,两者年龄非常接近,综合分析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构造特征,笔者认为本区细粒花岗岩为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体,矿床成因类型为受动力变质带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交代)的锡铜铅锌硫化物型矿床。笔者通过矿床成因的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建立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进而达到指导粤东地区找矿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阿尔金造山带中部的苏吾什杰岩体(群)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71.5±2.7Ma,为奥陶纪岩浆产物。与前人研究成果做比对,得到的年龄刚好在该地区发育主要岩浆热事件时代的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岩体群亦形成于俯冲作用阶段。进一步表明南阿尔金洋在奥陶纪已经闭合,逐渐向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20.
盘陀山位于北山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结合部之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带。盘陀山花岗岩体与被侵入地层单元组合表现出岩浆热穹隆构造特征,其主体在泥盆纪由大规模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二叠纪再次因广泛的侵入作用形成一系列分布于岩体中及其北部地层中的呈岩枝、岩脉产出的侵入体。两期主要的岩浆活动过程对于该区多金属成矿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对盘陀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多金属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