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核心提示:从分布区域看,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蛇绿岩带,其中大多数超基性岩体尚未开展过铬铁矿找矿工作。近日,中央地勘基金铬铁矿勘查战略选区研究项目验收会在京举行。验收组认为,项目首次确定了我国豆荚状铬铁矿主要赋存部位,主要是超基性岩体中位于沿岩体长轴方向、多数在岩体中部的含矿构造岩相带,为我国实  相似文献   

2.
马达加斯加铬铁矿床主要产出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与基性岩——超基性岩带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初步认为马国豆荚状型铬铁矿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形成于下地幔,是在地幔方辉橄榄岩的底劈条件下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3.
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地层中的构造蚀变带内,其中变质粉砂岩是含矿围岩,方铅矿及闪锌矿金属矿物多呈稀疏浸染状赋存于岩石中,部分呈细脉状充填在岩石节理裂隙带中,形成浸染状和细脉状矿体两种形式,浸染状铅锌矿体均位于细脉状铅锌矿体的上部,成因类型应属构造热液充填型。本文通过对区域资料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总结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因素,探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矿床中,铁、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碳酸盐岩地层,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赤铁矿,它形-半自形结构,块状、浸染状、角砾状等构造。沿构造和地层薄弱带贯入形成。  相似文献   

5.
呼和哈达超基性岩及铬铁矿位于内蒙古科右前旗大石寨镇呼和哈达村。通过地质填图、槽探、浅井、平巷、钻探及岩矿测试等手段探明四条超基性岩体,它们大体呈顺二叠系千枚岩层整合贯入的脉状体或岩盘状体,岩体长一般600~1000 m,宽30~100 m,MgO含量30%~36%,矿床规模为大型;铬铁矿体分布于Ⅲ岩体纯橄榄岩相带中,豆荚状分布于该岩相带中下部,最大铬铁矿体长22 m,宽2 m,铬尖晶石含量15%~50%,三氧化二铬含量1.1%~1.70%,镍含量0.1%~0.2%。矿床成因为上地幔岩浆沿着深大断裂侵入浅部断裂构造分异结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四子王旗尔登敖包一带金矿主要赋存于火山筒中,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中,呈浸染状、块状、胶状角砾状产出,初步判断其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晚期的气水热液事件,早期的隐爆角砾岩筒为容矿构造。其成因类型为火山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银洞岭银矿床属于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赋矿地层是歪头山组下部第五岩性段(Pt3w51),储矿构造是朱庄背斜两翼的顺层断层和层间剥离断层。赋矿岩石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斜长片岩及大理岩。矿石主要组构有交代结构,角砾状结构,浸染状、细脉状、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等。矿石类型是氧化带矿石和混合带矿石。本文主要通过金属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确定银矿物组合特征,银的赋存状态。为解决银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该类矿石的选冶工艺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钻孔地质编录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对白云地矿区的矿石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矿区的矿石构造类型主要为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构造等,为典型热液充填成因的矿石构造。矿石结构类型按其成因划分为六类13种,主要为结晶成因和交代成因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成因和固溶体分离成因形成的结构。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矿体产出特征,确定白云地铅锌矿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闹牛山铜矿床是与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的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区处于北北东向深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合火山构造地块中,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围岩为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闪长玢岩等。成矿岩体为弱酸性斜长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工业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Pb、Zn、Ag、Au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解及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脉状和块状构造等。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矿床属高中温岩浆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0.
尖吉山锡多金属矿床为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的一个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体赋存于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银瓶山组中,早白垩世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成矿提供重要的热源与物源,构造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石榴石化、黑云母化与硅化为主要的围岩蚀变条件。矿体形态主要分为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两种,锡石的富集和空间位置、矿体形态、矿物共生组合、裂隙密度、围岩蚀变等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疆松湖铁矿床位于伊犁地块东北部,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中.目前共圈定5个矿体,L1、L2出露,IJ3、L4、L5矿体隐伏,其中L1规模最大,也是该矿床主要矿体.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黄铁矿和褐铁矿.矿石构造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块状、角砾状和条带状构造.蚀变类型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和钾长石化.矿床形成经历了隐爆一矿浆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2个阶段.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受热液作用交代改造的火山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12.
该区内的石英脉均沿韧性剪切裂隙糜棱岩化带充填,本区石英脉呈两期次发育,地表多呈红褐色,新鲜面灰褐色、灰白色混杂,断续发育褐铁矿化,呈蜂窝状细脉状或角砾状构造为主;深部多呈烟灰色、深灰白色,星点浸染或细脉状构造,黄铁矿断续发育。此期石英脉系该区主要的金矿成矿期次。  相似文献   

13.
呼和哈达铬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呼和哈达村附近。该矿床平均品位为TCr2O3∶13.97%,是晚二叠世成矿的分异式晚期岩浆矿床,矿区分布的超基性岩体中的纯橄榄岩为铬铁矿矿体围岩,本区同类型铬铁矿成矿均与海西——燕山期超基性岩体有关,矿床分布严格受其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刘辛瑶 《西部资源》2014,(6):190-192
必鲁吐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出露地层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林西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额博组、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第四系的更新统、全新统。通过分析研究区域资料和工作成果,二叠系上统林西组板岩带受后期强烈挤压和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岩层普通绿泥石化化和硅化化,同时也形成了矿液运移的通道和贮矿空间。所以初步认为该区矿床成因为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床。主要找矿标志地表寻找硅化带,在带中穿插石英脉,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呈蜂窝状,团块状,条节状分布。与多金属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是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和云英岩化,蚀变越强矿化越强。方铅矿、闪锌矿呈团块状,细脉状、浸染状分布,黑钨矿与锡矿呈细脉状,主要富集于石英脉中,硅化越强,钨锡品位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丰镇市豆角山银铅锌矿地质特征主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矿体特征六个方面进行归纳叙述。矿(化)体赋存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品位变化不大,但构造裂隙发育的地段矿体品位较高,矿化普遍,围岩与矿体界线不清,矿化体与激电异常吻合较好,呈相对低阻高极化特征。矿石类型主要表现为浸染状铅、锌硫化矿石和微细脉状铅、锌硫化矿石。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矿区主要控矿因素为出露的中生代陆相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相似文献   

16.
桃源地区与铀成矿有关控矿因素较多,主要为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控矿。围岩蚀变与铀矿化密切,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区内的胶状黄铁矿化、浸染状赤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以及钠长石化等,可作为主要找矿标志。通过研究来寻找围岩蚀变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为找矿提供较好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7.
坝上地区包括张北、沽源、康保、尚义、丰宁和围场六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总面积为177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是高原地形,系内蒙高原的东南缘部分。平均海拔为1500米,总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下呈一波状高原景观。在坝头一带,地势较高,与坝下地区有一明显的过渡地带,即坝缘区。高原中部由一系列相互重迭的湖、淖、滩、岗、梁等组成,因相对高差不大,所以远看是山,近看是平川。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是国内最重要超基性岩出露地区之一,铬铁矿规模大小不等均产于超基性岩中。通过对矿体含矿性特征和赋存层位、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等综合对比研究,认为索伦山地区铬铁矿床属于典型的蛇绿岩型铬铁矿床,矿床成因可能与熔——岩反应有关,同时对该区域进一步铬铁矿找矿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高原的盐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高原是我国北部的大高原,西起阿拉善高原和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止于锡林郭勒高原及呼伦贝尔盆地,面积约140多万平方公里。据考察,全区约有盐湖220多个,是我国盐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盐湖具有数量多、面积小、类型全、成盐期短的特点。在干燥气候影响下,成盐作用强烈,盐类沉积发育,尤以碱湖多为特征,是我国苏打、天然碱资源的主要产地。探索和研究这些盐湖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演化规律,对揭示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和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学源  姜惠  李文圣 《西部资源》2013,(1):150-152,161
架子山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中段西坡,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位于著名的贺根山缝合线附近,属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Ⅲ级成矿带。架子山矿区银钼矿体赋存在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与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安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尤以内接触带一侧矿化更发育,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形态受接触带起伏控制,呈似层状,矿化类型为细粒浸染状、网脉浸染状及细脉状。钼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蚀变关系密切,尤其在硅化(网脉、细脉)较强的地段和裂隙发育地段易形成富矿体。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与钼矿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期岩体既为成矿母岩,又为赋矿岩体。同时矿体受岩体与地层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控制,构造裂隙为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储矿空间,故构造+岩性为钼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