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专门调整世界海洋关系的根本法,被各国广泛誉为“海洋宪法”。但是,它也正如宪法一样,在许多问题上提供的是最原则、最根本的规定,很多具体的解决规则需要相关国家在这一法律框架内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关于大陆架划界的法律制度就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首先应通过协定确定,这一原则禁止某一国家单方面确定其大陆架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1日,当苏联总统访问美国时,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白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边界协定。该协定产生的新海洋边界长达1600海里,是目前世界国际海洋边界最长的一条。这个处在太平洋最北部、由美国、前苏联(俄罗斯)大陆海岸及其岛链和半岛等所包围的海区是一个半封闭海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法律上对于它的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合作安排均是一个极其理想的场所。白令海及其邻近海域拥有宽阔的大陆架和寒冷独特的海洋环境,这里蕴藏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油藏量近年估计有300亿桶。鳟鱼、大麻哈鱼、绿鳕、大比目鱼和海鲈等各种鱼类为数甚多,  相似文献   

3.
大陆架的划界是国际海洋划界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海洋相邻或相向国家之间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而大陆架的划界结果与所采用的划界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得到更多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争端当事国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主张有利于己的划界原则[1],从而导致一些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问题被提交国际法院及其分庭审理或国际仲裁庭裁决,甚至悬而未决。同时,由于有关大陆架划界原则的公约规定只对缔约国有效,而对关于大陆架划界原则的有关国际习惯法是否存在,各国仍有分歧,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就是一例,探讨其在大陆架划界习惯法上…  相似文献   

4.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三)——等距离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界实践中早就有采用等距离的先例,如1783年和1819年美英划界条约、1809年瑞典和芬兰的条约等。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曾提出采用等距离划分海洋区域的建议,但未取得任何结果。至今仅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大陆架公约》规定,在无协议和特殊情况时,可用等距离划界,从而产生了片面强调等距离作用的观点,将其视为海上划界的基本原则,是习惯国际法准则,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5.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公约确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并将大陆架的范围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床和底土,包括地质地理上的陆架、陆坡和陆基。国家管辖海域的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海上划界的争端。据专家估计,全世界至少有376段海上边界存在争议,至1989年约有30%的边界获得解决。有待划定边界在加勒比海地区还有65段,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有37段,在东南大西洋区域约有33段,在印度洋区域约有45段,在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区域约有43段。海上划界成为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1,(4):32-33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制度规定,岛屿应是自然形成并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本身的经济生活,才能够获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否则岛屿只能获得领海和毗连区。为此,少数国家费劲苦心将岛屿人工化,以求更大的海上利益。日本是个岛国,对岛屿的态度堪称极致。  相似文献   

7.
朱颖  鲁强 《海洋测绘》2018,(6):63-66
从阐述多种常用的海上划界方法入手,着重介绍利用中间线法则计算划界线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划界基线的"平行线"技术。最终将计算结果与中越北部湾海上划界协定进行比对,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践数据的差异,寻找划界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权重,为以后的国家海上划界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以来,外大陆架划界工作引起了地质、法律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为论证海底扇这一特殊海底地形在外大陆架划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全球典型的10个海底扇共同特征的统计,运用CARIS LOTS 4.0划界软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中2大重要地质因素——大陆坡脚位置和沉积物厚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孟加拉海底扇、蒙特利尔海底扇及印度海底扇3个全球典型的海底扇进行了外大陆架区域的划界分析,探讨了海底扇的发育及其对地貌的改造作用,以及对划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海底扇发育的3大主要因素——构造环境、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变化,使大陆坡脚位置的确定成为大陆架划界工作中面临的首要且关键的问题,对外大陆架的划界结果有潜在影响。而海底扇复杂的地质背景和特征,无疑对划界时使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规定条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考虑海底扇影响的前提之下,陆坡坡脚位置会因其地形的变化向前推进或后退,峡谷和水道的分布对选区剖面确定最大坡折点的位置也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外大陆架划界工作中,不但需要考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法律条款,海底扇及影响其形态、分布等3大重要因素的规律性,也是未来划界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岛屿在国家间海上划界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岛屿在国家间海上划界的效力张海文(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博士岛屿在国家间海上划界中所具有的效力(或称为“作用大小”),是指在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进行海上划界时,岛屿能否被作为基点,为其主权拥有国获得一定面积的海域和海床。国家间海上划界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10.
外大陆架划界面临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已经成为海洋法领域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世界沿海国拥有外大陆架的状况,提出了有关技术要求和调查的困难性,指出了世界沿海国外大陆架划界面临着的某些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对海洋划界技术的研究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边界划定的各个方面都要求国家在政治、法律和技术三个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后者,应当对将要使用的适当基线、海岸地理或地形状况、海岸总方向等作出决断。基线或基点资料的来源、垂直或水平基准面差别、由绘图或计算机方法确定的协定边界线、连接边界转折点线段性质、边界终端点确定、绘图达到的一个可接受精确度的方法等均属划界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4,(8):10-13
6月30日,中越边界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与越南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勇在河内分别代表本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批准书上签字。同时,两国外交当局也于当天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一事互换了照会。至此,两个协定于30日共同生效。  相似文献   

13.
当前,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已经成为海洋法领域新的热点问题。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不仅关系到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同样与各国的经济利益相联系。深海中丰富的矿藏,对于沿海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要求1999年5月6日之前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生效的国家,在2009年5月6日之前必须完  相似文献   

14.
海洋法与北部湾海洋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朱大奎 《海洋通报》1997,16(2):51-56
本文讨论了海洋划界应遵循的原则公平原则所需考虑的因素及其在北部湾中的体现,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划界海域的地理、地质和自然资源特征;其二为沿涨国在划界海域的历史因素及划界海域对洞海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一,提出北部湾海洋划界应按公平原则,考虑有关情况,通过协商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是指从大陆海岸向外自然延伸、直至大陆坡的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法律上的大陆架概念虽然源于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地理学上的大陆架从海岸开始,而法律上的大陆架则从领海外开始。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大陆架是指“1.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履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相似文献   

16.
"冲之鸟"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二一条第3款规定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日本提交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对"冲之鸟"主张超过200海里的外大陆架,侵蚀了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应不审议或搁置审议日本划界案的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17.
外大陆架划界信息系统中数据交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B.NET作为开发工具,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进行外大陆架划界的数据交换研究,所开发的程序能够实现图元和文件层次的交换。该方法的研究对于我国外大陆架的划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专属经济区制度在世界出现后,领海之外海洋区域的单线海洋边界(SMB,下同)划定方式被许多沿海国在国家实践中所采用。美俄在白令海、法国和加拿大在纽芬兰海域、以及丹麦和挪威在格陵兰—扬马延岛海域等几个现代决策中均由一条单线边界来处理。一条单一、综合性的划界线的直观、明确与方便的特征是有吸引力的,它避免了在同一个区域内多种边界划定中所产生的诸种矛盾和冲突,为当今当事国喜爱和推崇。所谓 SMB,是把相邻和相向沿海国之间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和大陆架边界用一条线划定出来。这条单线既可由国际法院或仲裁法庭裁决划定,又可由当事国双方直接通过谈判来确立。在无有关情况前提下,该线通常  相似文献   

19.
“成比例”概念产生于大陆架划界中,指有关各国大陆架的面积应与其岸线长度成合理的比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中首先提出了“成比例”概念,指出“应当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按照公平原则所完成的划界在归属于有关国家的大陆架范围和各自海岸线长度之间所应产生的合理比例的要素”。此后“成比例”概念在大陆架划界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平原则——海上划界的基本原则 划界原则决定着划界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划界的结果,因而受到各沿海国的高度重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有关海上划界争论的焦点就是划界原则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公平原则”集团和“中间线”集团,这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在会上长期争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