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相似文献   

2.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化石依据,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本次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并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1180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3.
余石山地区位于南祁连西南端,处在祁连—柴达木—阿尔金地块的交汇部位,构造复杂。长城纪熬油沟组中的变粒岩,由于变质程度较深,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原岩的特征难以辨别。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变粒岩及其原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结合高场强元素特征和高的碱含量,确定其原岩为正长岩类。  相似文献   

4.
青海塔塔棱河中上游地区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斑状正长花岗岩,其次为正长花岗岩、环斑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花岗岩具有过铝质(A/CNK值为1.10~1.26)、高钾(K_2ONa_2O)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σ为1.22~2.22),具S型花岗岩特征。LA-MC-ICP-MS锆石U-Pb测定结果,显示该区花岗岩年龄为(440.4±1.4)Ma。构造环境判别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综合分析后认为,早志留世花岗岩应当是陆陆汇聚时,南祁连陆块发生俯冲,与全吉地块发生碰撞,南祁连地块遭受挤压导致陆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巴龙贡噶尔组是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的古生代地层,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祁连山西段当金山一带原巴龙贡噶尔组中的变质岩系厘定命名为拐杖山岩群(Pt_(2-3)G.),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地层形成于1662.8±5.7~962.9±4.4Ma的中新元古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南祁连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很可能是古老的柴达木地块的基底组分,是南祁连向南逆冲推覆于柴达木地块上的大型构造窗。  相似文献   

6.
青海天峻南山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天峻南山蛇绿岩为本次1:5万区调中首次发现,从其中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陆内裂谷扩张的早石炭世小洋盆构造环境,它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宗务隆造山地质属性,地球动力学机制,与祁连造山带,柴达木地块的构造关系以及研究古特提斯洋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上奥陶统-泥盆系沿造山带不对称分布.上奥陶统-泥盆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显示, 造山带东段武威一带上奥陶统底部沉积物主要来自北祁连岛弧, 南部中祁连地块和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在上奥陶统上部才出现, 根据同沉积锆石年龄将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在东段初始碰撞的时间限定在470~450 Ma之间; 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在造山带西段肃南一带被保存在下志留统, 地层中也有大量来自早古生代北祁连岛弧和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 暗示造山带西段的碰撞时间在早志留世.而造山带东段下志留统中却仅有来自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 缺乏代表北祁连岛弧的早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 对比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岩相分布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北祁连造山带的碰撞具有"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征, 而这种碰撞方式导致中祁连地块在造山带东段仰冲到北祁连岛弧之上, 阻止北祁连岛弧为盆地提供沉积物; 泥盆纪早期, 北祁连岛弧年龄在东段下、中泥盆统中重新出现, 结合志留系和泥盆系在造山带东、西两段的分布和变形特征推断, 泥盆纪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具有"东强西弱"的不均一隆升特征, 这种差异隆升特征是由"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引起的, 它导致了北祁连岛弧在造山带东段被重新剥露出地表, 同时来自早期中、上志留统以及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也被汇入盆地.河西走廊盆地性质经历了弧后盆地-弧后残留洋盆-前陆盆地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北祁连位位于华北克拉西部阿拉善地块与中祁连-柴达木泛地块之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带内发育有震旦纪-中寒武世的裂谷火山岩,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岩,中晚奥陶世岛弧火山岩,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火山-沉积岩,志留纪残余海盆相复理石和泥盆纪山间磨粒石等,中间夹两条变质和变形特征不同的加里东期俯冲杂岩带;南带为深层俯冲,北带为浅层俯冲杂岩;这两条杂岩石可能形成于同一俯冲带的不同深度,俯冲杂岩带中岩  相似文献   

9.
甘肃张家川县闫家店金钴多金属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东端,北祁连与华北地块接合部位,龙口峪石英闪长岩体外接触带。该区海西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剧烈,侵入期次较多,近NW向韧性剪切带和NEE向脆性构造发育,各种热液蚀变分布广泛。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的描述,初步分析了区内多金属找矿潜力,进一步指出应重视NEE向断层破碎带的研究,并加强毕家沟岩株北接触带的深部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及周边地区加里东运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淑梅  冯怀伟  李三忠  李萌 《岩石学报》2016,32(7):2137-2150
基于对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下古生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物源分析、地层接触关系追踪、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残留地层分布、古生物组合及亲缘性分析,讨论了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和中祁连地块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研究区加里东运动的幕次,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相互独立,俯冲造山特征建造不清晰,两者之间可能为转换型陆缘。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之间的加里东运动幕次清晰。加里东运动一幕发生在中-晚寒武世,香山群深水复理石沉积和张夏组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呈拼合式接触,生物组合为亲华北-亲祁连混合型,彼时中祁连地块从Rodinia大陆裂离,逐步靠近阿拉善地块;加里东运动二幕发生在早-中奥陶世,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在全区稳定分布,与下伏香山群不整合接触,与阿不且亥组整合接触,生物相统一,生物组合为华北型,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块平和成为一个统一的块体,整体为浅水台地沉积环境;加里东运动三幕发生在奥陶纪末,中-上奥陶统与泥盆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商丹洋闭合,扬子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靠近,商丹缝合带南部的宽坪洋打开,导致研究区中、晚奥陶世亲华北-亲扬子混合型生物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喀尔力克康古尔塔格组火山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龙  郑玉洁  倪梁 《新疆地质》2004,22(3):296-299
准噶尔板块南缘喀尔力克古生代岛弧带内的中泥盆世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喷发韵律主要为溢流-沉积及爆发-沉积,每次火山活动后均有停歇间断,间歇期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爆发相中岩石出现较多的熔结凝灰岩,沉积相中出现植物化石,是陆相火山-沉积体系的特点.火山喷发系数由西向东为61.94%~30%,其中具溢流相岩石减少,爆发岩相增多的演变特点,根据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反映火山活动具陆缘弧构造环境的特征.除上述火山岩相外,还存在古火山机构——火山颈相的岩石,具中心式火山喷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吾拉勒山一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主要由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建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的各种参数和图解表明,其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记录了阿吾拉勒地区早石炭世沟—弧—盆组成的体系和板块俯冲碰撞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THE EVOLUTION OF LANPING RIFT BASIN FROM LADINIAN IN MIDDLE TRIASSIC EPOCH TO EARLY JURASSIC EPOCH  相似文献   

14.
酸性火山岩是构成白银厂火山穹隆的主体核心 ,也是黑矿型白银厂式矿床的容矿岩石。本文从酸性火山岩的岩相学特征、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 ,对酸性火山岩的分类及系列划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该区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和英安岩组成 ,属低钾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的形成是由板块俯冲至深处脱水 ,致使先存下地壳含水辉长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其成岩环境为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中的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二叠统林西组灰绿色岩段中首次发现了喷发相火山熔岩,其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为低Na2O、富FeO的钙碱性岩系,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侵入于林西组的休罗纪脉岩。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陆内俯冲的构造环境,是西伯利亚古板块与中朝古板块在泥盆纪完成拼贴之后反复“挤压-松驰-再挤压”过程的末期阶段。同时,该火山岩组合中Sn、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比岩石圈背景值高出1~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杨乃峰  杨李汀 《世界地质》2017,36(2):361-370
呼中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塔木兰沟组是其喷发较早的一期中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呼中火山岩形成于(154±1)Ma,属晚侏罗世。呼中火山岩SiO_2为49.80%~55.96%、Al_2O_3为16.70%~18.93%、Na_2O+K_2O为6.35%~9.11%,属中基性高铝碱性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呼中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Nb/Ta=12.44~15.58。呼中火山岩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显示了本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浆在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影响,其形成环境为板块边缘岛弧造山带环境,由古亚洲洋和(或)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形成。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中生代火山活动受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构造的控制。火山—次火山的热液成矿作用与它的物质成分和岩相有关,受火山构造的控制。区内多数矿床、矿点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边缘,构成以火山岩盆地为中心的矿化集中区。吉林省南部和北部地区一样,是寻找中生代陆相火山一次火山热液金、铜等矿产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初论地幔热柱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中国东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是我国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产区。铀矿的分布主要受区域性的断裂构造所控制。对于本区的铀成矿机理前人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地幔柱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初步介绍了地幔柱的研究现状之后,认为中国东南地幔热柱不仅是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的热动力,而且也是成矿矿化剂( CO2)的重要来源,它与太平洋─亚欧板块碰撞是统一的,同时参与了地幔交代和岩石圈减薄。地幔柱的脉冲式运动可能是中国东南多次成矿的动力来源和矿化剂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9.
湘南汝城盆地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系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基性火山岩系具有同一岩浆源区。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弱的LILE富集和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具有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源区同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和来自先前消减残留板片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双重改造作用。在陆内拉张构造条件下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是制约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