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沉积旋回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沉积一大旋回碳酸盐岩建造,在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无陆源物质在量供给条件下,这些旋回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影响控制。由于控制因素在全区一致,因此反映这种变化和影响的沉积旋回是可比的,相对应的沉积旋回具有等时性意义。利用这些等时性关系,编制出一系列高精度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2.
黔东湘西中晚寒武世处于碳酸盐台地和台缘斜坡两大相区,其顶底存在沉积间断,间断面特征表现为断土岩古风化壳,古岩溶角确岩化带,古喀斯特面等,横向具广泛的区域对比意义,表明它们的形成是受两次大规模海平面下降控制,从而厘定了事件界线。 相似文献
3.
4.
贵州省三丹地区中、上寒武统由台地相娄山关组及其斜坡相都柳江组、杨家湾组和三都组构成,台地相与斜坡相呈相交关系。区域地质填图和地层剖面研究表明:中晚寒武世的台地及其前缘斜坡是在中寒武世早期区域性缓斜坡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按层序地层学原理,可将三丹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石地层划分为三个Ⅰ型层序。由于台地碳酸盐生成率远大于斜坡碳酸盐与细碎屑和泥质的混合沉积速率,因而自中寒武世早期到早奥陶世初期,斜坡的坡度不断增加。饥饿段也随斜坡坡度的变陡逐渐向盆地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与金沙江洋的俯消减及洋陆转换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其盆-山转换过程,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由于金沙江洋的俯冲消减,形成了金沙江弧-盆系的空间配置,兰坪地区成为弧后盆地,早中三叠世,金沙江弧-盆系及东西两侧的昌都-兰坪陆块和中咱-中甸陆块的构造沉积式样发生大的转米,开始了兰坪中新生代盆-山转换历史,由于弧陆碰撞作用,使得兰坪分国地由弧后盆地转化成弧后前陆舅地,盆地中 相似文献
6.
在对测自桂西地区的田林八渡、那坡坡荷、百色平圩、阳圩等地晚古生代的深水相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做了阐述,提出了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出现大陆边缘裂离,先后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阶段(早泥盆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洋壳盆地形成阶段(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洋壳盆地强烈扩张阶段(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洋壳盆地收缩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洋盆封闭快速充填阶段(中三叠世晚期)的完整沉积盆地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笔者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因此,其沉积充填及沉积演化研究必须置于晚古生代大华北盆地之中。在此研究基础上绘制了晚古生代各组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亮点是向东部和南部进行了扩张,并详述了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为该时期华北地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论述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划能力,因此生物地理分 布的 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讨论了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变形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形式与演化模式。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可划分为盆缘叠瓦逆冲断层带,盆内断层三角构造带,盆内冲起构造带和中央宽缓褶皱构造带四个变形构造带。从而首次建立起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内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的褶推式四维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其岩性为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白云石化的机理为混合水白云石化。岩溶作用具有多期性,包括沉积期岩溶、风化期岩溶、埋藏期古岩溶和褶皱期古岩溶等,以风化期岩溶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浅埋藏期,它与埋藏期胶结一同作用使孔隙度由原来的15%左右骤降至2%~3%左右。随着后来的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部分储层的孔隙度又扩大到4%~5%左右,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下寒武统具有明显的“两灰两红”四套岩石组合,代表两个潮湿—干旱的沉积旋回,据此自下而上可分成辛集组、硃砂洞组、昌平组和馒头组四个岩石地层单元和Husaspis、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和Redlichia chinesis三个化石带,并可能分别与南方的筇竹寺阶、沧浪铺阶红井哨段、乌龙箐段和龙王庙阶相对比。早寒武世沉积时,华北地台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海水沿地台西南缘的贺兰—六盘坳陷和地台南缘的晋豫裂坳陷及豫—皖陆块依次北侵,并在早寒武世末期浸漫了大部分华北古陆。早寒武世时,郯庐断裂带东侧的吉南辽东地区可能位于地台南缘,其沉积特征与断裂带西侧的豫皖苏鲁地区非常相似,只是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才形成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在寒武系龙王庙组沉积时期为远端变陡的缓坡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近岸潮坪—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相带。其中四川盆地主体位于内缓坡,它又可划分为浅水内缓坡、局限内缓坡和开阔内缓坡三个古地理环境,发育颗粒滩、滩间海、正常湖、局限湖和潮坪等5种亚相。在纵向上龙王庙组沉积期经历了上下两个海侵—海退的短期旋回。古地貌较高的浅水内缓坡主要发育上旋回,以颗粒滩和滩间海亚相为主,沉积了较厚层的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等。局限内缓坡和开阔内缓坡的下旋回发育了2套完整的湖—台坪组合,岩性以泥晶灰岩为主。上旋回普遍发生了白云石化,水体能量总体较弱;其中在局限内缓坡由于水流不畅、环境局限,以上旋回发育膏盐岩为特征。四川盆地及周缘缓坡台地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主控因素有三个:即古构造控制了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类型;海平面升降控制了沉积物的垂向叠置和演变;古地貌和水体能量控制了沉积物类型和沉积微相分异。据此预测了安岳—南充—剑阁一带为有利储层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寒武系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寒武纪的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模式。塔里木盆地寒武纪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包括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中寒武世海退、晚寒武世缓慢海侵→寒武纪末海退两个次级旋回,分别对应沉积演化的2个阶段:塔西克拉通内坳陷早寒武世的碎屑滨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中寒武世的蒸发台地相,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相→寒武纪末期的台地暴露不整合;塔东克拉通边缘坳陷为深水盆地相,经历了硅质泥岩→泥岩与灰岩薄互层→碳酸盐岩的岩相演化。寒武纪塔里木原型盆地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控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其构造-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震旦纪末的南北分异格局向中-晚寒武世的东西分异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东部月005-H1井发现了中二叠统茅口组三段中发育的小型台内藻礁。岩心分析表明,该生物礁以藻格架灰岩为主,造礁生物以叶状藻为主、见少量苔藓虫,含虫筳类、非虫筳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海百合、棘皮类等附礁生物,藻片之间沉积有灰泥和少量生物碎屑。礁体纵向上发育两个较为完整的旋回,每个旋回发育四个成礁阶段,单个旋回厚度约1.5 m,每个旋回发育四个礁阶段,并可划分出礁基、礁核、礁盖(基)等亚相类型。认为该生物礁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引起的基底正断活动有关,形成于"堑—垒"构造格局的浅水型碳酸盐岩断隆之上。推测该类藻礁灰岩可能与茅口组古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存在一定争议,这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评价。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沉积相、地震相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格局,提出了相应的沉积模式。中下寒武统发育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和缓坡相。震旦纪末期麦盖提斜坡南部形成水下低隆起,向南在西南坳陷区残留部分被动陆缘,主要发育缓坡相、陆棚相;麦盖提斜坡区地势较高,地层较薄,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潮坪;巴楚隆起区水体局限,在干燥炎热气候下形成了厚度较大的蒸发台地膏盐湖沉积。巴楚隆起区和麦盖提斜坡区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分布广泛,与下伏碳酸盐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西南坳陷区残留部分被动陆缘,烃源岩发育条件较好,这表明塔西南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相关资料分析,以地震地层学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台地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架内缘斜坡和陆棚等6种沉积相,并明确了研究区奥陶纪各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为:早奥陶世早期发育台地潮坪相;早奥陶世晚期随着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过渡为局限台地相;中奥陶世演化为开阔台地相;晚奥陶世早期演变为斜坡相,至晚奥陶世中晚期则发育陆棚相沉积体系。综合考虑古地理沉积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塔中地良奥陶系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自西向东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深水斜坡相。中——晚奥陶世,塔中地区西部以混积陆架相为主,东部以深水斜坡相为主。中—晚奥陶世,塔中东部及塔东地区在构造上具弧后前陆盆地性质。中—上奥陶统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该盆地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早期为深水斜坡相复理石活动沉积,晚期演化为浅海陆架相稳定沉积。 相似文献
19.
黔北西部遵义-大方一带早寒武世沉积地层发育完整,中下部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上部则主要为碳酸盐岩。金沙岩孔剖面露头良好,标志清楚,具有多个相对深-浅变化旋回,共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第一、第二、第四层序及第三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为陆源碎屑沉积,第三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和第五层序由碳酸盐沉积构成。层序地层格架显示沉积厚度具有西厚东薄的变化特点,各层序的体系域厚度总体上表现为海侵体系域小于高水位体系域。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具有由深变浅的演化特点,总的沉积环境变迁为深水滞流陆棚→广海陆棚→碳酸盐岩缓坡→广海陆棚→浅水滨岸→碳酸盐岩台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