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玉貌  雷霆 《气象科学》1996,16(4):368-377
本文利用南京北郊164米气象塔实测资料对一次非降水北冷锋过程的边界层风场结构一三维风速、横锋向水平散度、湍汉通量和能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多尺度时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冷暖空气的过渡区(锋区)风场各参量具有明显的梯度,锋区前缘的强上升气流与强冷锋相近,但锋区宽度较哟冷锋宽得多,其时间尺度为30分钟,水平距离为35公里,锋面过境对风湿场的影响时段为24小时,在这期间,出现阵风浪涌和多种中、小  相似文献   

2.
一次降水性冷锋的边界层谱特征及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1994年1月15日至19日南京北郊二台洞梯度观测站1995年气象塔的实测资料,南京小教场的地面和探空资料。对94年1月份发生的一次伴有大量降水的强冷锋的湍流谱及多尺度时间、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次阵风锋过程的边界层下部风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天津市250米气象铁塔探测资料,分析了1986年8月2日阵风锋过境前后,边界层下部气流的变化。 1986年8月2日13—15时,有两条阵风锋移过天津。第一条在13时45分经过天  相似文献   

4.
咸阳机场一次大雾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巩敏莹 《陕西气象》2001,1(1):13-15
以天气学分析的方法对咸阳机场一次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天气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此次大雾过程中能见度急剧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降水和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出此类天气形势下的一些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天气学分析的方法对一次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天气进行讨论,得出了此次大雾过程中能见度急剧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降水和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出了在此类天气形势下的一些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6.
分析任意气压场在中性、非线性正压边界层中风场的调整问题。结果表明:任意初始风场,将向给定的气压调整。具体调整过程是通过绝对涡度振荡及粘性系数的耗散,其调整的时间尺度为[O(t^-3/2)],比自由大气地转适应时间尺度[O(t^-1)]快。  相似文献   

7.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蒋建莹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3,61(6):673-683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 ;天气尺度的低压槽为该阶段的连续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它的前部存在一个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辐散、负涡度的带状区域。α中尺度上 ,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 ,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 ;同时在中高层 ,系统的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这种α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8.
冯凯  王嵘 《大气科学学报》1994,17(4):508-511
分析任意气压场在中性、非线性正压边界层中风场的调整问题。结果表明:任意初始风场,将向给定的气压调整。具休调整过程是通过绝对涡度振荡及粘性系数的耗散,其调整的时间尺度为[O(t(-3/2))],比自由大气地转适应时间尺度[O(t(-1))]快。  相似文献   

9.
一次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低层风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舒楠  路屹雄  于超 《气象》2017,43(1):21-3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FY-2D、FY-2E卫星云图以及NCEP 1°×1°的FNL分析资料、EC 0.25°×0.25°的细网格模式数据等,对2015年6月15—18日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活动特征、对流层低层风场对MCS发展的影响以及梅雨锋暴雨的垂直环流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气尺度梅雨锋上叠加的MCS的产生及向下游移动,以及其在安徽中部到江苏南部正涡度带作用下的发展增强,造成了江苏南部的局地强降水。强降水与中尺度低空急流核的位置吻合较好。在垂直方向上,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核左前方叠加,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明显。在降水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强和MCS的发展。对流层低层的垂直风切变也有利于不同源地的水汽在梅雨锋区汇集。梅雨锋北侧的干冷空气在对流层低(中)层以东北(西北)路径向锋区移动。南侧的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移动、抬升,接近锋区后质点在上升过程中逐渐转向东移,在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下,快速向东流出,近地面层空气存在跨锋面环流。梅雨锋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次级环流是高层风场强烈辐散以及空气运动过程中质量补充和循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周宏伟  王群  裴道好  盛也 《气象》2011,37(4):432-438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雷达等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3日苏北东部地区一次最强的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此次过程不同尺度系统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对流性暴雨,贝加尔湖稳定、强大的高压脊是引发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2)高空槽、西南涡、低空急流以及地面气旋为大暴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水汽条件.(3)α中尺度上,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同时在中高层,系统的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地面多个中尺度涡旋的上升气流汇合成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这种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持久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4)云图上对应一个MCS的发展演变,雷达上弓形回波对应的速度图上的"逆风区"和"中气旋"则是这次过程中局地短时强降水、龙卷的γ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1.
The motion equ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ith cold front surface under geostrophicmomentum approximation is solved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am field for the cold frontsurface in the boundary layer are derived,for example,the slope of the cold front surface increaseswith the increases of geostrophic vorticity and the temporal tendency of geostrophic wind speed,and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component of thermal wind speed along the motiondirection of the front:the stream field above and below the cold front surface in the boundary layerdepends on the slope of the front surface,geostrophic wind speed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distributions.A common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re exist updraft motion above the cold frontsurface and downdraft motion below it.  相似文献   

12.
赵鸣 《气象学报》2001,59(3):271-279
文中求解了锋面存在时地转动量近似下的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得到了边界层内冷锋流场的一些特征,如冷锋坡度随地转涡度增加而增加,随地转风速时间倾向的增加而增加,随沿锋面传播方向的热成风分量的减少而增加。而边界层内冷锋面上下的流场与锋面坡度、地转风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关,共同特点是在冷锋面高度以下有下滑运动,而其上有一层上滑运动区。  相似文献   

13.
In the stably stratified boundary layer,the vertical flux profiles for momentum and heat can be obtained from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odel which includes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long-wave radiation.In addi-tion,the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can be extended to the whole boundary layer by using the local tur-bulent scales L(z),U.(z)and 0.(z)in place of surface layer scales.The similarity predictions are in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相似文献   

14.
一次冷锋过境后的边界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声雷达探测、80米铁塔观测的风、温资料和探生资料,结合天气图分析,讨论锋后强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冷锋后大风的形成是与高层下沉冷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边界层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 资料分析表明,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可能是下沉运动引起的边界层动量和热量输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区和作业时机,利用中尺度模式、加密探空和PMS粒子探测系统的资料,分析了江淮气旋冷锋共同影响降水过程中的宏微观结构、适宜冷云云中冰晶增长的区域和可播区。结果表明,可以在降水前的水汽由低层向高层输送和冰晶增长区由高层向低层传播的过程中选择作业时机,在上升速度区、-10℃层云水高值区和冰水转化区等区域中选择作业区。  相似文献   

16.
The motion equation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ith cold front surface under geostrophic momentum approximation is solved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am field for the cold front surface in the boundary layer are derived,for example,the slope of the cold front surfa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geostrophic vorticity and the temporal tendency of geostrophic wind speed,and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component of thermal wind speed along the motion direction of the front:the stream field above and below the cold front surface in the boundary layer depends on the slope of the front surface,geostrophic wind speed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A common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re exist updraft motion above the cold front surface and downdraft motion below it.  相似文献   

17.
将小波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的研究,表明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气边界层研究的优越性。小波分析方法与谱分析方法,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以互补。当研究不同尺度湍流的串级过程和突变气象场的位置时,小波方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8.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1999年梅雨期在长江中下游维持着一条典型的梅雨锋 ,锋面和梅雨雨带呈东西走向 ,从中国的四川省一直延伸到日本。锋面两侧的温度及湿度对比明显 ,并且其上有数个中间尺度的低涡沿梅雨锋依次向东移动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梅雨暴雨和洪涝。文中分析了 1999年这次典型梅雨锋的锋面结构。结果表明 ,从温度场看 ,由于梅雨区对流和降水的显著发展 ,梅雨锋的低层温度对比几近消失 ,其中上部仍具有典型的上宽下窄的锋面结构 ,锋面随高度向北倾斜。在低层经向温度场呈现复杂的暖 -冷 -暖的结构 ,即北部华北平原为地面感热加热造成的相对较暖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中间为冷空气南下和降水冷却造成的相对较冷的梅雨区 ,南部是相对较暖的热带海洋气团。在这种温度场下 ,由北部低层变性暖气团与梅雨区偏冷空气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对比区 ,文中定义这个区域为梅雨赤道锋。因而 ,在低层东亚梅雨区的锋区结构由梅雨赤道锋和减弱的梅雨锋构成。在 6 0 0hPa以上前者消失 ,只有单一的极锋型的梅雨锋结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东亚梅雨期锋面结构模型图。另外还指出 ,从假相当位温场分析 ,主要表现出梅雨区的深厚对流。降雨引起了高θse带及其南北高θse梯度区 ,其北侧高θse梯度区大致相当于梅雨锋 ,而南侧高θs  相似文献   

19.
梅雨锋空间结构及其雨成锋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0~1983年梅雨期间安徽发生的6次暴雨过程,作了沿117.5°E的空间剖面图分析。结果发现,梅雨锋常不及地,在低层锋区特征不明显,而且在地面出现带状雷暴雨时,常在雨区南侧形成“雨成锋”。作者对雨成锋的形成和演变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各阶段经圈环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