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的阜平群之上,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它们之间的推覆韧性剪切带被过去认为是五台群底部碎屑岩(实系滹沱群下部地层)所沉积不整合。 恒山杂岩和阜平群中大面积分布着五台期侵入的灰色片麻岩.有证据表明五台群、阜平群及恒山杂岩都是在2800Ma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同时在2500Ma遭受褶皱,变质并被灰色片麻岩所侵入。  相似文献   

2.
3.
辽北辽河群和下二台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森 《吉林地质》1999,18(3):11-18
辽北辽河群有别于辽东辽河群,铁岭,开原地区的为震旦-早寒武世蛇绿杂岩,在法库-带则属下二台群,下二台群是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其下部的火山岩为岛弧火山岩,它与碳酸盐岩之间有银的富集,其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4.
河北平山阜平群两种岩石类型的初步熔融实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一 河北平山西北部西柏坡至小觉一带新(晚)太古代阜平群的原岩,是一套形成于新太古代大陆架或大陆边缘盆地、含有一定火山岩类的沉积岩系,经历了新太古代后期中压、中高温相系的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浅粒岩、黑云变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石等主要岩类,绝大部分岩石的原岩由沉积或堆积方式形成(伍家善等,1989),一般具明显变余层状特征,并呈不同规模的互层产状(程裕淇等,1996,图1及图版1之4,5)。在一些构造有利部位,这些岩石受到  相似文献   

5.
再论滹沱群的上下时限:兼论滹沱地质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朝雷  张忻 《山西地质》1993,8(1):92-103
  相似文献   

6.
程裕淇  万渝生 《中国地质》2000,17(12):14-16
河北平山西北部小觉地区新太古代阜平岩群中表壳岩类的浅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等,在构造有利部位及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受了有流体活动伴生的深熔作用(Anatexis)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混合岩类,包括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岩石、混合岩、甚至混合花岗质岩石(程裕淇等,1996,1998,1999,2001).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白云母属二八面体的2M型多型变体,其中五台群中的白云母为富含绿鳞石分子的普通白云母,滹沱群为多硅白云母。通过对这些白云母化学成分和b_0值测定,确定五台群变质条件属中低压相系,滹沱群属中高压相系。五台群绿片岩相的变质压力为0.3—0.5 GPa,滹沱群为0.5—0.6 GPa。基于白云母成分和b_0值的研究,对划分变质级别、变质类型;确定变质作用期次;进行地层对比和构造分析等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贺兰山脉北部的贺兰山群变质杂岩的主期变质作用达角闪麻粒岩相,其矿物组合特征与低压相系麻粒岩相似、利用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对的温度计、压力计估算主期变质温度740—764(?),压力460—501MPa。温度压力条件与低压相系的地热梯度线较接近,变质作用强度具面型分布的特征,与东部密云、冀东等地的麻粒岩相区相似,但变质压力明显低,压力类型也不同,应属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0.
"阿尔金群"的解体与阿尔金杂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阿尔金构造带因其所处青藏高原北缘构造转换主其地球动力学研究意义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阿尔金群是该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对它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于路线上,作者通过1:25万区调填图,对原阿尔金群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等作了系统调查后,认为:原阿尔金群是由前寒武纪不同时代中酸性变质古侵入体、变质表壳岩与含榴辉岩、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外来岩片等构成的构造杂岩,即阿尔金杂岩,真正的阿尔金岩群仅是其中的变质表壳岩类。阿尔金杂岩中不同地质体和不同岩类的变形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它是经历了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奠基-早古生代主造山期活化形成-晚古生代以来陆内变形多次改造而铸就的大型复合型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区五台群层序的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智 《山西地质》1992,7(4):498-506
  相似文献   

12.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群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论板溪群与板溪蛇绿混杂岩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日俊  符鹤琴 《地质论评》1994,40(2):97-105
华南大地构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普遍关注,板溪群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本文从地层,构造,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等方面对板溪群及有关问题做了讨论,认为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定义的板溪群是一套正常的沉积地层;原带状大“板溪群”中含蛇绿岩的变质系是前震旦纪的产物,板(中笔代)蛇绿混杂岩的概念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栾川群及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地层及其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区域对比,修改了奕川群的含义,提出了栾川群的底界置于白术沟组与三川组之间,原栾川群白术沟组归入下伏官道口群;大红口组仍作为栾川群最上部的一个地层组予以保留;原栾川群鱼库组划归上覆陶湾群,个性后的栾川群从下至上包括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时代归属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16.
藏东前寒武纪基底一般认为包括3套地层,即宁多群、草曲群和雄松群。研究表明:(1)宁多群包括形成于新太古(?)-古元古代成铁纪的表壳岩系、 古元古代层侵纪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体,并被古元古代固结纪后造山“S”型花岗岩侵入。建议改称宁多杂岩。(2)草曲群、雄松群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宁多杂岩是其共同 的物源区,推测其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3)草曲群与雄松群形成时代相近,构造背景相同,彼此相邻而岩相不同, 为横向相变关系。(4)宁多杂岩构成昌都地块结晶基底,草曲群和雄松群属基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17.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以及二者的过渡类型.星子群的出现证实了“江南古陆”也存在双层结构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8.
19.
论华财的板溪群及其有关的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允  李曰俊  郝杰 《地球学报》1994,15(Z1):88-96
研究认为板溪群为雪峰一武陵山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由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组成,是一套正常的沉积地层而不是构造杂岩;华南不存在“华南阿尔卑斯”证据的飞来峰和构造窗;原带状大“板溪群”中含蛇绿岩外来岩块的变质岩系形成于前震旦纪。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滹沱群早元古代白云岩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  马永生 《地球化学》1995,24(C00):83-91
对山西五台山地区早元古代滹沱群连续沉积巨厚的白云岩进行逐层系统的同位素采样分析,发现氧同位素组成非常有规律的分布:在一定的地层层位里,δ^13O值分布稳定,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或δ^18O值呈连续过渡变化:在不同的地层层位里,δ^13O值明显不同。笔者认为,早元古代白云岩δ^13O值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是古海水氧同位素演变的反映,可作为地层对比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