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2.
《河南国土资源》2005,(B07):34-34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是人类揭示地球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窗口,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旅游景观的资源基础。地质遗迹的保护是指保护地质遗迹本身的完整性、真实性、天然动态平衡状态不受破坏。地质遗迹的利用是指对其作为资源的价值的利用,包括科学研究、景观旅游、科普教育利用以及其他的经济性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调查发现,湖南拥有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保护要向文物保护学习,湖南的地质遗迹保护要尽快制定地方性地质遗迹管理法规,从根本上推动地质管理工作。大自然上亿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记忆"。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主要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和谐发展,造就了适宜生命生存的地球环境,遗留了反映地球演化过程的地史记录.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对地球演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做法.我国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其中12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我省有国家地质公园4家.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可划分为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类、溶洞 (群 )类、泉 (群 )瀑布类、异石名山奇峰类、海岛浴场湖泊类、火山 (口 )类、湿地类等 7大类。地质遗迹是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自然遗产 ,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们通过各种地质遗迹现象 ,可以追溯地质演化历史以及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状况。地质遗迹在科研、教学、科普教育和旅游观赏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地质遗迹保护应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加强管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以及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和绿色,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需要。——题记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南八仙木化石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出露特征,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003年10月9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做出安排,由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地质遗迹是人类的责任。本土国土资源作家陶琦十分关注家乡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近年来她不断走访广西各地的地质遗迹并进行实地考察,带着自己的思考,撰写了《美丽广西·美丽地质遗迹景观》系列游记,以期对家乡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地质公园是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并使之得到合理利用的一个最佳方式,是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品牌。它以地质遗迹为主体,融合了自然及人文景观,是一个供人们旅游、娱乐、休闲、度假的科研、科普场所。地质公园主要有三方面功能:一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二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三是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河…  相似文献   

12.
正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质遗迹依据学科和成因、管理和保护、科学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划分为三个大类、十三个类和四十六个亚类。三个大类为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大类分六类二十一亚类。六类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分别为:岩土体地貌遗迹、水体地貌遗迹、火山地貌遗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2日,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地球日”,其宣传主题是“地质遗产保护”。 地质遗产包括矿产资源和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建文明的物质基础。而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对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生物演化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把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这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工作,必须始终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省这样经济发达、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加强地质遗产保护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遗产,是地球在46亿年的形成演化历程中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份遗产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矿产资源,另一类就是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6.
<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在20天后紧随而来的是"全国土地日"。两个主题日,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相同的愿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需要更多地呵护与关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1974年提出"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开始,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已经在全球举办了38年。这38年,当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是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大发展的37  相似文献   

17.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迹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建立国家公园,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体系对地质遗迹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地质遗迹是人为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