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工程为例,介绍沧州沿地区某住宅楼采用粉喷桩的地基处理方法,说明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的应用范围及形成机理和布桩形式,指出粉喷桩为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各类软土层。  相似文献   

2.
盐水泥浆在寿光沿海地区钻探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光地区卤水资源丰富,钻探施工中由于泥浆遭遇盐侵,导致钻探事故,甚至钻孔报废等情况。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该区的泥浆配制方法:首先配制淡水泥浆,然后在泥浆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和抗盐、提粘效果好的泥浆处理剂,从而配制成盐水泥浆。应用表明,该泥浆具有所用处理剂少,配制简单,易维护,抗盐能力强,抑制效果好,携带岩粉能力强,能有效地解决施工遇到的问题,保证了钻孔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沿海地区复杂地层中抗拔桩试桩实例,介绍了抗拔试验桩试验参数与方法以及深基坑中的抗拔桩施工技术:填石夹填土层成孔技术、桩端岩心取样技术与桩基清孔技术。试验表明,抗拔试验参数较为可靠且能满足结构设计的抗拔要求,为抗拔桩在深基坑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建劲  胡瑞忠  谢桂青  刘燊 《岩石学报》2009,25(4):984-1000
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的成岩年龄是146~54 Ma,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次为侏罗纪和第三纪。可将工作区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分为5期:第一期146Ma,第二期138~132Ma,第三期112~105Ma,第四期99~82Ma,第五期75~54Ma。根据K2O/Na2O比值和K2O含量,以及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的“Nb-Ta”异常,可以划分出两类基性岩脉。第一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弱的“Nb-Ta”负异常。第二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在K2O-SiO2图解中,第一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中钾岩石范围,第二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高钾岩石或钾玄岩范围。基性岩脉分布的重要特点是中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北部上地幔拗陷区,而高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南部地幔隆起区或斜坡区。两类基性岩脉有着不同的岩浆来源。在本区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和熔蚀Ⅰ型富集地幔混合形成中钾基性岩脉,随着时代的由老至新和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Ⅰ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岩浆活动向连平、新丰一带迁移。在本区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并熔蚀Ⅱ型富集地幔,形成具有软流圈物质和Ⅱ型富集地幔混合特征的高钾基性岩脉。随着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Ⅱ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基性岩浆活动向三水裂谷、南澳裂谷迁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作者在温州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实例,分析讨论了沿海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物探勘查方法及其效果,总结了温州沿海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两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郑洁 《物探与化探》2006,30(5):406-409
针对浙东沿海地区陆海不同介质采样区地球化学图中出现的自然因素,以及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异,提出选择一种适宜的数据处理模型和色区空间分配为内容的陆海不同介质地球化学成图方法,以改善图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工程场地为欠固结厚层填土现状,为保证承台底不脱空,采用粉喷桩加固承台底欠固结填土,并在粉喷桩内施工静压桩的技术对策,这样既加固了填土,又提高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文渊 《地下水》1998,20(4):156-158,162
该文通过实例对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电力排灌电力网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电力线路布设、农村简易变电站以及线损变损等问题进行探讨,对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地区芦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华 《岩矿测试》2007,26(4):269-274
通过福建省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环境区芦柑果实、叶片、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在芦柑品质评判、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芦柑品质和产量的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因素。认为农作物营养平衡是制约农产品品质、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是影响农作物营养平衡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对芦柑品质影响最大。提出了优质高产芦柑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全量的诊断标准。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问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蔡田露  卢毅  刘明遥 《江苏地质》2021,45(3):290-298
地面沉降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多手段融合立体监测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探讨在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的当下,各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可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长江下游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处理路基段载荷试验和路堤填筑期间分别测试的桩与桩间土两者的应力变化 ,发现虽然两种试验状况下桩土分担荷载的过程有一定差异 ,但载荷试验中桩土应力比的最终稳定值与复合地基正常工作时桩土应力比值大致相同 ,即可通过载荷试验测得的桩土应力比来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文中实例说明 ,该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设计值可取略小于载荷试验中所测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12.
宁文务  孙小亮 《探矿工程》2006,33(10):14-16
嘉兴地区为典型的湖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具有多个明显“软-硬”交替的沉积旋回。目前该地区的重大建筑物一般都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而挤扩支盘桩可以利用在桩身不同部位设置分支或承力盘,从而充分发挥地基土各硬土的承载能力,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省造价。结合嘉兴地区的地层特征及挤扩支盘桩的受力承载机理,认为挤扩支盘桩可以作为嘉兴地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静压管桩桩土的作用机制及其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以长春地区建筑工程使用的静压管桩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桩的载荷试验,分析了桩对桩周土的挤压作用以及桩端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被压入土体过程中,主要受到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作用,并造成桩周及桩端附近土体受到挤压而变形;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顶荷载逐渐增大,而且桩径越大,相应深度的桩顶荷载就越大;同时,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端阻力在单桩竖向承载力中的比例有规律地下降。根据桩端阻力在单桩承载力中所占比例与入土深度的关系,提出了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对比建议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其比值为0.57~1.26,两者结果接近。因此,文中所提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于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3):30-33,37
从工程实例中,观察到青岛西海岸地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的差值,分析其原因,发现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中,计算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的取值范围偏小,通过反复计算、比较、分析。得出适合该区取值范围,为在青岛西海岸的地层组合条件下,设计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工程采用CFG复合桩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持力层为粉质粘土,设计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8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不低于220kPa,采用沉管法施工。成桩后进行桩间土的力学性质测试发现,施工前后桩问土的强度没有提高,土的挤密度不明显;运用单桩静力载荷试验分析发现,I区的l号桩发生刺入破坏,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05kPa,远低于理论预估值,Ⅱ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85kPa,与设计值相近。用单桩动测试分析发现原因是由于桩间土的差异及施工桩身的施工质量问题所致。  相似文献   

16.
碎石桩-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碎石桩-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应用和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杰  牛志民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1):48-50,F0003
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液化设计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以承载力和抗震液化相互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文义  李容 《探矿工程》2010,37(12):41-45
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讨论了地基土含水量变化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建议采用"10 mm厚的水泥砂浆对整个试验场地进行封闭保护"来减低其影响。通过2个典型试验场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按现行规范规定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能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破坏性试验,先定极限荷载,然后再根据"先评价复合地基均匀性、再根据安全系数确定承载力"的原则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粉喷桩地基实验研究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粉喷桩作为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在软土地区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与设计方法。本文从实验数据着手,结合工程实测资料,提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