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翠英 《气象科技》2008,36(5):609-611
用鲁西南1954~2007年冬小麦越冬前气象观测资料.分1954~1980年和1981~2007年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其气候要素特征和变化,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1981年以来比1980年前冬小麦播种期间的平均气温约上升0.5℃,冬前积温增加17.8℃,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平均气温上升近1.0℃.由于气候变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较前27年推迟7天左右.为鲁西南冬小麦确定适宜播种期,减少冬小麦冻害、形成壮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冬小麦播种期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佩  高苹  刘彦丽 《气象科学》2011,31(6):763-769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台站1961- 2009年冬小麦播种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9 a来冬小麦播种期内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主要播种期内的日平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且相关显著,其中淮河以南地区升高速度更快;秋季稳定通过15℃的终日总体呈逐年推迟趋势,尽管部分年际间波动较大;按传统播期播种到越冬的≥0℃有效积温与年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沭阳、淮安、盱眙、滨海、赣榆和徐州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及当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积温资料.结果表明:各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0℃有效积温总体上逐年增加.此外,冬小麦播种期内降水量的波动较大,尤其自1990s中期以来,各地降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得出结论:江苏省冬小麦应适时晚播,并应趁墒及时播种.  相似文献   

4.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5.
1975—1980年中较严重的死苗现象发生四年。关于小麦越冬期间死苗的原因,观点不一,如有的强调是低温冻死的;有的说是播种过早因旺长受冻害而死,播种过晚因苗弱冻死;还有的认为是品种问题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又不够全面,没有抓住冬小麦越冬期间死苗的本质问题。 通过近几年死苗现象的分析和实际调查我们认为越冬期前和越冬期间水分供应不足越冬初期的气温骤变和播期过早是冬小麦越冬期间造成大面积死亡和严重冻害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2—1985年天水市南山梁家坪(浅山区)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我们得出不同播期的发育状况和产量差异,征明播种过早,冬前积温偏多,出现旺长,影响安全越冬;播种过迟,苗瘦弱,成穗率低,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因此,适时播种是小麦冬前壮苗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半冬性品种天选  相似文献   

7.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绍先  张林  顾煜时 《气象》1982,8(11):30-31
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死苗是严重冻害造成的,特别在北方冬麦区的北部,由于冬季无积雪或积雪不稳定,经常带来严重减产。 许多研究报告提出了冻害的农业气象指标,例如新疆气象局认为无积雪地区中等冻害发生的最低气温为-24—-26℃,或分蘖节处最低温度-15—-18℃(抗寒性弱的品种)和-17—-19℃(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的根据冬小麦分布的北界,研究得出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2℃为越冬冻害指标。这些工作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但冬小麦作为一个活的有2体,其越冬死苗程度是随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而变化的,用某一温度界限值表示冻害程度似有它的局限性。为了较准确地揭示越冬冻害发生的规律,使冻害指标更为客观,我们用冷冻箱模拟的方法,以不同的低温水平对盆栽麦苗进行处理,供试品种是“东方红3号”,每年分三期播种,现将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英慧 《气象》2005,31(10):83-85
以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在河南南部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是庆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三百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0%以上。因本区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年变率大,且冬季寒冷干燥,在气候反常年份,小麦越冬期常发生冻害死苗,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本站从1978年开始,采用分期播种,结合逆境处理和大田调查,对冬小麦越冬冻害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培良  李娟 《山东气象》2004,24(Z1):16-17
冬小麦适时播种与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冬小麦播种期的相关关系得知,气温是决定冬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子。凡在适宜气温期内播种的冬小麦穗粒数最多且穗粒重最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冬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源县气象站1982—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同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3 a直线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近37 a来新源县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7 a来新源县冬小麦冬前生育期显著推迟,返青至乳熟期显著提前,春、夏季生育期提前主要受3月上、中旬气温影响。出苗—越冬开始期显著缩短、乳熟—成熟期显著延长,其它各生育期间隔无显著变化,全生育期缩短是由播种期显著推迟造成的。冬小麦气候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的气象要素显著相关。播种期显著推迟导致冬前的热量积累不足,建议播种期提前10 d左右,利于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14.
张有菊 《山东气象》2014,34(4):44-46
基于济阳县1962—2011年冬小麦越冬前观测资料,结合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气象指标,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a 来9月下旬及10月上、中旬的气温变化趋势,16℃,18℃终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济阳县9月下旬及10月上、中旬的旬平均气温每10a分别升高0.144℃,0.127℃,0.154℃;16℃,18℃终日日期逐渐推迟;冬前≥0℃积温随年代推移呈递增趋势。由于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适播期应推迟到寒露播种最佳。  相似文献   

15.
延安地区冬小麦产量受越冬冻害的危害极大。洛川小麦受冻后在死苗上没有偏北地区严重,但麦株受伤对株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有较大影响,致使暖冬增产,寒冬减产。越冬冻害成为左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越冬条件来试作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6.
泰安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当前气候背景下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发育状况、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处理对“山农8355”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山农8355”在泰安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播种量为150.0kg/hm2,晚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来获得较适宜的群体水平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济南地区气候比华北平原其它地区暖和,但各小麦在冷冬年份仍有冻害发生。其机率大约十年中可遇到两年较为严重的冻害。 冬小麦冻害与冬季负积温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秋季不同气候型及降温速度对冻害也有直接影响。 冬小麦越冬期冻害以冻死小麦主茎和大蘖为主,使麦田群体质量降低,有效穗数减少,从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8.
1冬小麦1992年秋季,由于气温仿低且降温比常年快,致使秋收作物成熟期推迟,影响了冬小麦的适时播种,造成播种期普遍比常年偏晚,冬小麦出苗迟缓.特种至冬前小麦停止生长期间≥0℃积温北疆除新源地区417℃,较常年份多80℃外,其余冬麦区在260-320℃,均比常年偏少80-300℃,冬前热量不足,长势比常年稍差,多数冬麦区为二类苗。南疆的轮台、库车、喀什、叶城、阿合奇等地≥0℃积温在220-500℃,较常年偏少90-300℃,冬前热量也不足,但长势优于北疆,多为一、二类苗。北疆冬小麦越冬期间,气温偏高,积雪偏厚,(1992年12月一1993年…  相似文献   

19.
1冬小麦1996年度全疆大部冬小麦播期正常偏晚,冬前≥O℃的积温北疆较为充足,南疆略显不足,越冬开始期苗情差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情况较好,无大面积冻害发生。全疆冬麦返青推迟,返青前后个别地区雨雪过多,出现了冬麦雪害与渍害。功德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及灌溉用水充足,幼穗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灌浆期,北疆虽气温正常略高,但无干热风危害源疆多雨气温偏低,灌浆期较长,有利于冬麦充分灌浆,增加千粒重。综观1996年度,冬麦生长期农气条件对冬麦生长利多弊少,良好的气象条件保证7冬麦获得空前大丰收,单产创历史最高记…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播种及越冬期间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冬小麦在越冬过程中,存在着冻害、盐碱害、旱害、病害、冰壳害、冻涝害等多方面问题,其中冻害是造成我区冬小麦越冬死苗囊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年份,冬麦越冬死亡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6%~8%,冻害严重的年份达ZO%以上,给自治区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血匕,农业气象服务从防冻保苗八手,指导冬小麦越冬有很重要的意义。五冻害的类型与指标冻害是指矿C以下低温对麦苗所产生的生理伤害。冻害可分为低温冻害和融冻型冻害两种类型。低温冻害:冬小麦受冻能否致死,主要决定于小麦分奖节是否受冻。当分兴节温度降到它所能忍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