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角度出发,利用河北省11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雷暴日资料和2003—2009年雷电灾害数据,结合河北省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选取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灾后分析法对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唐山、保定、秦皇岛为高易损区,邢台、衡水、廊坊、张家口、石家庄为较高易损区,承德为中易损区,沧州、邯郸为低易损区。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河北省雷灾易损度区划,绘制了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为河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防御雷电灾害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黑龙江省1959—2008年雷暴日及1999—2008年雷电灾害资料,结合黑龙江省人口密度、城市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形成黑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对该省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呼兰河流域的哈尔滨、绥化和位于西部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为雷电灾害极高风险区;位于北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山区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为高风险区;位于东部三江平原的鹤岗、鸡西、七台河为中风险区;位于东部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双鸭山和位于东南部河谷盆地的牡丹江为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冀北地区2012—2015年输电线路雷击灾害资料及1981—2015年雷暴日数,结合冀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击灾害频度、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模型,形成冀北地区输电线雷击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极高风险区有崇礼、丰宁、承德县、青龙、迁安、遵化、迁西、丰润和香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中部和南部、承德北部和东部、唐山中部和廊坊中部,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应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重点防护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和西部、承德中部和东南部、唐山东部、秦皇岛中部、廊坊北部和南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玉田、曹妃甸、滦南、乐亭和永清。  相似文献   

4.
王敏  孔尚成  王秀英 《气象科技》2018,46(2):412-417
利用青海东部地区10个气象台站1997—2012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2008—2014年闪电定位数据和1997—2014年雷电灾害资料,将雷暴日数、雷击密度、综合灾度、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模型,依据气象灾害学分级统计法划分出雷电灾害易损性等级,形成了青海东部地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青海东部地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域呈分散分布的特征,极高易损区在大通县、化隆县,次高易损区在湟中县、互助县,中易损区在省会城市西宁市、湟源县,低易损区在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县和循化县。  相似文献   

5.
黄灏  王宝 《山东气象》2012,32(2):35-38
利用2000—2009年烟台市14个县市区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烟台市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特征,引用雷暴日数M,雷电灾害频度P,经济(GDP)易损模数D,生命易损模数L作为各县市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县市区综合易损性指标,最后形成烟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明市市区及10个县(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雷电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三明市雷电气候特征与变化规律.采用2003-2012年雷电灾害数据,从雷电致灾因子、承灾体因素考虑,选取雷击密度Ng、雷电灾害频度P、经济损失模数D和生命受损模数L作为分析雷电灾害易损度指标参数,通过广泛调研和抽样调查问卷,确定各要素所占权重,计算出三明市区及所属10个县(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值,确定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分级指标,绘制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完成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7.
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8~2007年河北省廊坊市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资料及1998~2007年廊坊市雷电灾情统计数据,结合其区域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确定用雷暴日数(M)、雷电灾害频度(R)、经济(GDP)易损模数(E)、经济损失模数(E’)、生命易损模数(L)、生命损伤模数(L’)作为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计算出廊坊市各县(市、区)6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后分等级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各县市区的易损度,并按5级分区法对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廊坊市开发区为极高易损区,全市无低易损区和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8.
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省近10年来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近35年来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提炼出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各地区雷灾损失情况,对广东省各地市面对雷电灾害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广东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雷电灾害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御雷电灾害、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 结合北京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 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分级, 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 高级为0.8, 中级为0.5, 低级为0.2。将北京市18个区县按照4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 将各区县4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累加, 得到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最后通过对北京市各区县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 并利用4级分区法形成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结果表明:城区和丰台区为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 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和石景山区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 延庆县、大兴区、门头沟区和平谷区为雷电灾害低易损区, 其他区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0.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07—2009年湖北省13个闪电监测站闪电定位数据和1998—2009年雷电灾害资料,结合湖北省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雷击密度、综合灾度、人均GDP以及人口密度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模型,计算全省各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形成湖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中,大多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值,然而层次分析法在确定指标权重值时,人为主观因素较大,必然会给所建立的综合评估模型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很好地克服了层次分析等方法所带来的缺点,使得模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水平.利用海南省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发生的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以及人员伤亡频数等5个指标数据,采用所建立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年雷击大地密度、产值密度和人口密度3个因子作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厦门市6个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雷电灾害风险受地闪频次、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思明区为高风险区,翔安区为低风险区,其余4个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划分为厦门市防雷部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防雷设计方案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县区雷电灾害风险的高低,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利用鲁西南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土壤电阻率数据、经济社会数据,选取地闪密度、强雷电流分布、土壤电阻率、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为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模型,以县区为单位,将该地区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为5个等级,绘制区划图,并利用历史雷灾频次对区划结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闪密度高值区位于曹县和东明,这两个县区的雷电灾害易损度最高;郓城和牡丹区的强雷电流分布密度大,易损度次高;巨野和定陶的易损度居中;鄄城的地闪密度最小,成武的土壤电阻率和人口密度较低,两者划为易损度次低区;单县由于强雷电流分布密度最低,划为易损度低风险区。易损度和历史雷灾数据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密切程度较高,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与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统计数据、1999—2014年广东省闪电定位资料和广东省各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选取地闪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雷电灾害人员伤亡等6个因子作为广东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全省21个地级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结合GIS方法对全省各地按行政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为各地科学、有效地做好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 2007-2011 年浙江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浙江省地闪监测资料,选取地闪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作为浙江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浙江省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并结合 GIS 方法对浙江省进行了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延安市13个县区1990—2010年雷暴日和2002—2010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延安经济和人文环境特点,将雷暴日、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性以及生命易损性作为延安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分区法对13个县区的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延安市雷电主要发生于6—8月,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3.78次,宝塔区、子长和延长为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其中宝塔区易损性最高,延川、甘泉、富县、黄龙为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18.
准确判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是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层次分析法(AHP)由人为经验方式判定指标相对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HP法(IAHP);同时,利用湖北省2007—2020年闪电监测、数字地形高程、土壤电导率及经济社会等资料,选取雷击大地密度、地闪强度、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土壤电导率、人口密度、GDP密度7个参数作为湖北省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价指标,构建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据此对湖北省雷电灾害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湖北省雷电灾害风险可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较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鄂东大别山以南、幕阜山以北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以及江汉平原大部和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带;较低、低风险区主要位于鄂西的恩施、神农架、十堰、宜昌西部和襄阳西南部;湖北其它地区,大部为雷电灾害中风险等级。对比检验显示,各区县雷电灾害风险指数与历年实际雷灾频次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基本反映了湖北省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201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2006-2010年河南省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出的雷暴日数,选取雷暴日、灾害频度、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等作为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河南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在分析河南省各省辖市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的基础上,对各省...  相似文献   

20.
分析整理2003-2012年吉林省历史雷灾记录,利用48个气象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序列和2011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吉林省县(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计算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出的易损度进行分级,实现了吉林省各县(市)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吉林省的雷电灾害风险由强到低呈现出由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结构,强风险区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和南部的地级市本市;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市);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山区和西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