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墒雨     
所谓透墒雨,即春季第一场春雨后,雨水渗土深度与底墒已完全上下接通,称其为透墒雨。其标准为日降雨量大于等于1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等于15毫米。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春季属半干旱气候期,冬季到初春的雪、雨稀少,常出现干旱。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出现标志着初春干旱的结束,而且它出现的日期早晚决定了春播作物的播种质量和出苗好坏,同时也影响着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因此,春季第一场透雨的预报就显得尤其重要。1概况1.l透雨标准采用气象部门制定的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标准,即本站春季(3~5月)第一次出现的日降水量大干15mm或2~3d降水量大于20mm的降水过程作为第一场透雨出现的指标。l.2气候概况根据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标准,普查了1951~1996年春季(3~5月)的降水资料。这46…  相似文献   

3.
辽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铜川3站1964—2010年春季气温、降水、风、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铜川春季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川春季平均气温为11.6oC,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74oC/10 a,北部增暖显著,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北部出现≤-2.0oC和≤-4.0oC的概率较大,中部次之,南部最小;≤-2.0oC出现频率为3.4%~12.4%,≤-4.0oC出现频率为1.1%~5.9%;平均降水量为115.9 mm,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随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下降最显著的是4月;日照百分率3、5月最小,4月最大,平均总辐射量自北向南递减;地形原因导致风分布不均匀,平均风速北部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呈现4月明显偏大,3、5月基本接近的月际变化规律;一日内风速通常夜间较小,午后较大,春季大风一般伴有寒潮,降温天气;全市大风分布差异很大,北部宜君占53.4%,4月最多,占42.8%。  相似文献   

5.
徐士琦  李栋梁 《气象》2016,42(3):271-279
利用1958—2012年4—5月东北地区(39°~55°N、118°~135°E)10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青藏高原地区(25°~40°N、73.75°~103.75°E)JRA-55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NCEP/NCAR-I大气环流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透雨量和播种期降水量间的关系,以及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透雨日期自1958年以来在东北地区的西北和东南大部分区域呈现略微偏晚的趋势;中部有略微偏早的趋势。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时间偏早(晚)的地方,首场透雨量小(大),春播期总降水量多(少)。同时,4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增强(减弱),有利于(不利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东北上空交汇,且上升气流增强(减弱),水汽输送充沛(减少),导致该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偏早(晚)。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1986~2015年30a河池市春季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春季(3~5月)河池市气候环流背景,为进一步研究春季降雨预报指标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春季500hPa东亚中高纬基本为一槽一脊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西伸北抬,南支系统逐渐活跃,河池市上空由平直偏西气流转受西南气流影响;850hpa由偏西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水汽输送加大;冷空气活动区域逐渐往北往西收缩,强度减弱,并经华北、江淮以偏东路径影响河池,河池盛行偏东风,雨日渐多,雨量渐增。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河池市春季降雨概率呈现夜雨大于日雨,且3月最为明显,5月差异最小。空间上,夜雨由北向南递减,日雨则自东向西减少,以3、4月最明显,至5月呈均匀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1气候概况春季(3—5月)冷、暖交替出现;5月中西部大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出现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锡林郭勒盟东部及东部偏北地区春季无有效降水,旱情严重;全区出现3次较强沙尘暴天气;春霜冻结束偏晚;大风日数中部地区比历年偏多;日照大部地区充足。1.1气温春季全区平均气温在-2.4~12  相似文献   

8.
辽宁春季透雨的环流背景及与海温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8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与500 hPa的环流背景及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与前一年9—11月500 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北半球同年4月500 hPa环流年代际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雨出现日期与北太平洋前期海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高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早;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低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迟。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2-2015年中国西北干旱区88个、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常规气象站逐日地表感热通量计算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北干旱区地表感热的气候差异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在春季感热增强的时间普遍早于中国西北干旱区,干旱区春季感热异常增强时间偏早(晚)的地方,在秋季感热异常减弱的时间也更偏早(晚)。(2)青藏高原感热全年表现为正值,春季感热最强,夏季次之;西北干旱区感热冬季表现为弱的负值,夏季感热最强。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呈东部偏弱(强)、西部偏强(弱)的分布时,夏季塔里木盆地及其东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宁夏平原等干旱区感热偏弱(强)。(3)当青藏高原感热增强时间呈西北部偏早(晚)、东南部偏晚(早)分布时,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南部以及甘肃北部感热增强时间偏早(晚),准噶尔盆地感热增强时间偏晚(早)。这一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北干旱区下垫面感热通量及陆气相互作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东亚气候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3年4—5月辽宁省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对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61—2013年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为4月17日至5月3日,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2日,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的平均日期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推后。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是影响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的主要环流系统,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阻挡,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堆积,在对流层低层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激发了辽宁省北部地区的一个气旋式环流,水汽从孟加拉湾地区经中国中东部地区输送至辽宁地区,为辽宁地区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工站与自动站测墒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铜川气象站2008年9月—2009年8月人工测墒结果和河南产GStar-自动土壤水分探测仪测定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人工测墒与自动测墒结果各层次在秋季表现为正差值,春季正负差值均有,规律不明显,夏季表现为负差值,平均绝对差值在15%~20%之间;秋季0~20 cm差值比较接近,40~50 cm差值有增加趋势,夏季差值随深度有减小趋势;人工与自动测墒差值绝对值在0%~20%之间概率为54%~66%,〉30%概率在11%~14%。应重视自动测墒仪器的校对、订正,为干旱服务提供更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现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渭南市各县、市、区1961—2005年45 a资料,分析渭南市秋季(8月下旬—10月中旬)降水总量和雨日分布状况、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渭南市秋季降水总量呈南多北少的分布,华县最多,为182 mm;大荔最少,为158 mm。渭南市秋季平均雨日21 d,最多33 d,出现在1964年和1983年;最少为10 d,出现在1996年。空间分布特点是各县(市、区)秋季雨日差别不大,南部平均22 d,北部平均20 d。近年秋季降水总量和雨日处于高值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18年3—5月降水资料、1980—2018年高空资料、2000—2018年NCEP 1°×1°再分析资料,统计榆林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分析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榆林春季单站首场透雨出现较迟,平均出现在4月中下旬,从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首场区域性透雨历年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28日,平均间隔4a出现一次较早年,出现时间年际变化呈偏早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出现时间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春季首场区域性透雨环流形势分为高原槽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北脊南槽型和两槽两脊型。  相似文献   

15.
宁夏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预测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目前在统计预报中广泛应用的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法,作宁夏南部山区及银川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统计预报,给出了具体的预报方程和拟合效果分析。并对近30 a来宁夏南部山区及银川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区3月份出现首场透雨的气候概率为23.3%、4月份为20%、5月份为23.3%、6月份为33.3%,出现机会相对较多。30 a来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20世纪70年代相对较晚,80年代偏早,90年代介于70、80年代之间。南部山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其中4月份出现的气候概率为53%,其次是5月份和3月份,分别为20%和17%,最小的是6月份,只占10%,从近30 a来的总趋势看,南部山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在波动中略有推迟现象。利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法对宁夏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预测具有理想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冬季降雪范围广,积雪深,影响严重;春季寒潮降温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林火灾害影响严重。2019年首场透墒雨偏晚,范围广,雨量大;夏季暴雨多、强度大,8月大暴雨灾害重;秋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强度强。2019年属灾害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季(3~5月)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特少。春季回暖较早,终霜出现日期接近常年或略早。中西部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普遍偏晚,发生了较明显的春旱。春季大风日数及沙尘天气均少于常年。本文简析了春季的天气特点、环流成因及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河地区第一场透雨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荣青 《气象》1980,6(3):13-13
春季第一场透雨,指的是连续3天内全区有3个县以上出现≥15mm的降水过程。它一般出现在5月份,最早在4月份,最晚在6月上旬。透雨过早或过晚,对农业生产都会带来很大影响。根据1959—1978年共20年资料,可将第一场透雨分为早年、晚年和正常年三类:出现在4月为早透雨年(有1963、1967、1969、1973、1978共5年);出现在5月25日以后为晚透雨年(有1962、1968、1970、1971、1974共5年);其余10年为正常年。然后,利用天气学方法对早、晚透雨年当时和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它们的环流形势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玉屏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QX/T15—2012)方法,对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四季起始日期:入春3月5日,入夏5月23日,入秋9月22日,入冬11月28日;四季长度:春季79 d,夏季122 d,秋季67 d,冬季97 d。(2)56 a来玉屏县春季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长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转折,但未发生气候突变;夏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趋势变化不明显;秋季起始日期呈推后趋势,长度变化不明显;冬季起始日期变化不明显,长度呈减少趋势;春季长度增加、冬季长度减少主要为春季起始日期提前所致。(3)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的年际变幅大,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晚)连续2候以上的异常年份,春季为23%,夏季为27%,秋季为32%,冬季为25%。(4)玉屏县春季开始后出现低于季节指标≥1候的概率达41%,表明玉屏县春季出现倒春寒天气的概率很大。(5)比较气象行标法与稳定通过法的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气象行标法对玉屏县的四季划分更能满足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气候概况今年春季我区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南疆大部地区和北疆部份地区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北疆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南疆集中在3月上中旬;开春早;终霜北疆偏晚,南疆偏早;没有寒潮天气出现,但中弱或中度天气过程较多,灾害性天气少;5月上旬出现一次低温霜冻,对喜温作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