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大,海水入侵、生物锐减、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区域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综合指标体系法,从压力类指标、承压类指标(状态类)及区域交流类指标3个方面,构建了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化值。研究结果显示,2013—2017年,深圳海域承载力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深圳市海域处于满载状态;2014—2017年间深圳市海域处于可载状态,承载力状况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海域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以及海域承载力评估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海洋资源供给、海洋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环境和环境治理4个准则层的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赋值和海域承载力量化的多种方法以及步骤进行了论述,为海域承载力科学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海域自然资源属性和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域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调和模型,对包括底质资源、水质资源、生物资源、水深资源、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重要滨海湿地和河口资源共9类在内的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应用海域自然资源评价调和模型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须考虑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保持评价指标在评价单元内的独立性;调和系数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海域自然资源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海域承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陆地资源的快速消耗,向海洋寻求发展成为人类唯一的出路.对海域承载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海域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概括,并对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的依据,最后对海域承载力和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陆地资源的快速消耗,向海洋寻求发展成为人类唯一的出路,对海域承载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海域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概括,并对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的依据,最后对海域承载力和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有关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以状态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对河北省近海海域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6年河北省近海海域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逐步向满载靠近;压力过大是导致超载的主要原因,其中人口和环境污染是主要压力;同时承压力发展缓慢,其中环境治理能力、资源支撑能力是制约承压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改善河北省近海海域承载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是舟山开发利用海洋的主要经济活动,也是舟山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为促进舟山更好地发展海水养殖业,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基于2006-2018年舟山海水养殖的相关数据,对舟山养殖海域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舟山养殖海域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养殖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养殖海域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与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海域属于资源性资产,海域评估主要是将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采用合适的评估模式,达到合理体现资源价值的目的。目前,我国海域评估市场才刚起步,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够成熟,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海域评估工作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海域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海域评估不同于土地评估的特点,进而分析了海域评估目前存在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并提出完善海域评估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了解青岛市地质资源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2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青岛市地质资源相对较匮乏,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以强和较强为主,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环胶州湾地区、东部崂山山区及西海岸新区的西南部,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李沧区以北及周边。分别从生产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及生态环境空间等方面提出了青岛市地质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建议,为青岛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能够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海岸带蕴含的资源丰富,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增长,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典型生态系统受损、近岸海域灾害频发、渔业资源减少等问题日益显现。如何从战略高度提升海洋经济,开发和保护并举,确保海岸带、海洋资源取用合理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陆地和海洋是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开展陆海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承载力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比了常用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陆海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使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或TOPSIS模型进行承载力综合评价,可以体现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或随时间变化情况,能够为海洋和海岸带保护利用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更多地追求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由此带来的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不仅是当前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评价也是制定海洋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将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域7个城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做出分析,以期为山东半岛的海洋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评价结果表明,威海市和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最高,烟台市和东营市为良好,滨州市、潍坊市和日照市为一般。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关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运用变差系数法分析其地域差异及其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度普遍高于0.8,较少年份出现低于0.8现象。空间上表现出天津市和山东省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双高的稳定耦合协调状态,河北省和辽宁省耦合度较低且波动大,地区间差异明显。计算地区间耦合度变异系数得出,变异系数值不断下降,地区间差异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学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深入研究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促进区域人与自然在平衡状态下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广东省打造海洋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且存在下行风险。其中压力指数波动上升,不稳定性高;状态指数较为平稳,水平低且有轻微下滑趋势;响应指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特点,与综合系统走势基本一致。耦合协调发展上,各子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处于过渡发展阶段,仍具有很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开发利用过度,生态问题突出。本文以社会环境学理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建立了环渤海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项评价法,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对环渤海湾地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其次为唐山市和天津市,沧州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可视为将海洋资源环境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广义生产行为,因此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本研究基于资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学视角,以对海洋资源环境破坏较大的填海造地建设为研究重点,通过基于GIS的海洋资源环境边际机会成本评估和基于边际效应分析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理论和方法,重新认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海域管理绩效评估和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方法体系;关键成果是构建基于边际效应分析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模型将海洋资源环境纳入宏观生产投入要素,由宏观要素的边际收益测算承载力极限阈值,其中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的正确评估是承载力评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城承载力状况,构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类具体评价指标:压力类指标、状态类指标和区际交流指标。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4年统计数据计算出各项评价指标。采用均方差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计算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数值。对承载力评价指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压力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承载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承压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海域整体承载力状况呈向好趋势。根据评价指数分析结果,对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承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控制人口增长,促进海洋科技进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山东省环渤海沿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岸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导致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生态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缓解和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带动沿岸经济类型向生态文明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内涵及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情况,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国策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我国海洋环境压力,维护海洋生态和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中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指出了开展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3个要素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其中海洋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包括人均滨海湿地面积等6个评价指标,海洋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等6个评价指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包括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6个评价指标;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3个步骤;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20.
渤海区域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郝玉  龙江平 《海岸工程》2006,25(1):86-92
根据目前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的现状,结合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渤海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兴海的几点措施,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